“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农舍、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这些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近日,在开州区竹溪镇灵泉村竹溪生态乐园,该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端学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近年来,开州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乡村旅游亮点频出
仲冬时节,走进灵泉村,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一个个富民兴村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生态园
2019年以来,湖山投资集团投入8000万元,建成竹溪生态园。该园农旅融合核心区面积1200亩。“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竹溪镇党委书记彭昌国说,接下来,竹溪镇将加快旅游景点打造,建成大塆“瓜果长廊”、大海“智慧农业观光园”、白云“夜市经济”、青吉“亲子乐园”、平溪“稻田公园”、大坪“渔乐岛”、石碗“避暑康养庄园”、高峰“春赏花、夏摘果”等体验景点。
从山顶滑翔,体验鸟瞰开州全城的乐趣,大德镇大慈社区插旗山成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慈社区不断完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开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建成大进万亩巴渠生态茶园、开州盛山植物园、满月生态旅游度假区、河堰养生度假区、郭家毛成桃花观光园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产业兴旺村民富足
九龙山镇青云村经济联合社紧紧围绕优质米产业,整合稻米资源,实行现代规模化经营,开辟出一条“田保姆”服务的新路子,推动优质米产业化发展。如今,青云村年产大米5万斤,开发的农产品品牌“乡土九龙·凝香贡米”成为金字招牌,奏响了“富民增收曲”。
▲产业兴旺
临江镇福德村通过土地折价、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短短几年就建成3700亩柑橘基地、300亩稻蟹生态种养基地、3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了村民眼里的有“福”之村。
今年以来,开州用好财政衔接资金,特色产业覆盖3万脱贫户。鲁渝一家亲,潍开两地情。开州区打造乡村振兴帮扶协作“升级版”,今年争取山东省和潍坊市财政援助资金4950万元,安排项目18个。
“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纵深推进。”开州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开州谋定而后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开州大地徐徐铺展。
人居环境美丽宜居
在铁桥镇金沙村,令人流连忘返的不只是整洁的村容村貌,还有整齐划一的房屋、宽大的广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自从住进小洋房,我家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提起现在住的这套宽敞明亮的小洋房,村民杨绍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美丽宜居
金沙村的蜕变,只是铁桥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生动实践。如今,不少与金沙村一样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开州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卫生厕所,新建改建农村公厕、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开州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振兴的果实已缀满枝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邓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