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由巴南区文化旅游委、木洞镇创新打造的木洞山歌剧《爷爷的山歌》在木洞河街进行了首次本土演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山歌音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木洞山歌是传唱于木洞古镇的民间歌谣,发源于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经汉代的“巴子讴歌”传承,盛唐时期的“竹枝词”传唱,在明清时期演化形成木洞山歌。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以来,木洞镇已三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太阳出来辣焦焦,打坨石王修座桥……”当天晚上8:00,《爷爷的山歌》正式拉开序幕。
根据国家级非遗“木洞山歌”传承人喻良华和秦萩玥的真实传承经历提炼改编的《爷爷的山歌》,主要讲述了高良与高可这对爷孙的山歌传承,高可与恋人文阳围绕山歌的爱情故事以及木洞山歌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
全剧设计时长50分钟,由“人会老,山歌不会老”拉开序幕,“一里码头游子归”“一场比赛两行泪”“田头长得有山歌”“日子就在歌里过”这四幕层层推进,故事层次主次有序,让整个戏显得更加有温度、有张力、有意韵,让现场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及传承的冲击力,剧中演员以质朴真诚却不失高品质的演出风格,感动了在场观众。歌剧把山歌特色和现代流行乐相结合,自然地糅合人物、故事和乡土风情,让木洞山歌既保持了古老韵味,也让歌剧充满时尚魅力。
演出现场,跌宕起伏的剧情、悦耳动听的歌声引得现场观众频频叫好。“这部山歌剧跟传统意义上的山歌不太一样,既有木洞特色,也很时尚,不仅有笑点,也有泪点。”现场观众刘巧说,古老的木洞山歌能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守中传承下来,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作为木洞人,非常的自豪。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市级传承人秦萩玥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木洞本地进行首演,希望通过文旅融合,把木洞的传统文化融合到旅游中来。接下来,希望每周或者每月,都能定期地演出,让老百姓能够更多欣赏到精彩的节目,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方霞 何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