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光明时评:多个老字号被摘牌,赢得市场还得靠“硬实力”
    光明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11-13 19:07:25

    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被“摘牌”的中华老字号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该消息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

    近年来,关于老字号品牌的评价呈现两极化趋势。既有各种攻略上的必打卡推荐,同时也有不少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踩雷教训”。人们对于老字号的评价方式其实很简单,好吃或者好用,物美价廉,让人不虚此行。其实,这不就是做好一个品牌应该有的样子吗?然而为何今天的老字号产品却屡屡“翻车”?

    老字号产品,其实也是整个市场中的一员,需要对新的市场需求做出反应,让人有“亲近感”,符合自身的定位与价值体现。“老”不应该是老字号“倚老卖老”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品质的积淀、口碑的积累。不只是老字号,任何品牌都需要经过市场与用户的评判。这是数十年来、甚至百余年来那些品牌成为老字号的原因,而这个原则在今天依然适用。口碑的积累需岁月的沉淀,但失去市场却可能是在朝夕之间。市场追求的始终是物有所值的产品与服务,脱离了市场需求的老字号最终也会成为“风烛残年”的代名词。人们选择信任老字号,也是源自于对品牌的一种心理期待。

    其实,这次部分老字号被“摘牌”是一种市场的动态调整行为。考虑此前部分老字号品牌产品货不对板引发的争议,这些案例对于老字号品牌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现实教育”。究竟是该以“刮骨疗毒”的魄力擦亮招牌,还是以“无关痛痒”的态度付之一哂,这关系着老字号品牌生命力的蓬勃与否。今天,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人们对于品牌更有挑剔感,这不失为对老字号品牌的一种鞭策。同时,历史赋予老字号的还有一种品牌的文化承载力。老字号往往是地方文化与餐饮消费的“金字招牌”,始终占据着文旅市场推荐榜单的前列,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驱动力。这也说明了,老字号其实不老,它可以“青春靓丽”。甚至,它也可以就以一种“年长者”的姿态,用“和蔼可亲”的方式当好一座城市的文旅名片。

    尽管部分老字号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此次被“摘牌”尚有整改挽救的机会,如果哪一天老字号在顾客心中被“摘了牌”,那或许对老字号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与其这样,老字号不如把品牌、文化的优势转化为推陈出新的资本,在文旅融合、消费服务方面盘活自身的这块招牌。这其实也符合市场竞争的本来含义。品牌名义上的影响力,始终无法等同于产品的质量与受欢迎度。赢得市场,需要招牌背后的“硬实力”。在这方面上,老字号与新品牌是一致的。

    编辑:朱丹红 | 校对:何旭 | 审核:何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