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说到就业收入问题,真是牵动人心。在今年“双十一”刚刚落幕之际,有个话题很受关注——“九成主播收入不如骑手”。
这个判断,是从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中提炼出来的。今年5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以直播为主的主播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占比95.2%,月收入5000元~10000元占比2.6%,再往上占比也就更低了;而之前发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资保障研究》显示,外卖骑手工资水平均值水平在5000元,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专职外卖骑手的月收入要比这个数据还略高。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从整体上看,确实是准确的。但,从直观上讲,又会让人感觉有些诧异——没想到,看似光鲜体面的主播,却是面子不如里子,收入还真不比外卖骑手更丰厚和实在。
众所周知,如今人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济社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在有的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以“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为切口,看待当前的新经济业态,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那些值得呵护的价值——确定性和公平性。显然,包括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在内的新型职业群体,作为典型的线下实体服务行为代表,在收入数字上体现的正是确定性,在收入结构上体现的正是公平性,而这些恰恰就是对实体经济“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价值呼应。
说到主播,很多人都想到李佳琦。不得不承认,在带货数量上讲,李佳琦一个人确实就是千军万马,甚至超越一些有着数万员工的商贸公司。从个人收入上讲,李佳琦这种头部主播的收入,不只让“被贫穷限制想象力”的人惊掉了下巴,恐怕就是绝大多数同行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实,这就是网络主播群体收入呈现的“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头部主播“名利兼收”,赚钱赚到手发软,而腰部及以下的主播,很多也就是赚吆喝比赚钱要多,加上这个行业不确定性的风险太多了,很多主播往往也就是苦苦支撑一阵子,最后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种收入的巨大鸿沟,这种严重的两极分化,体现的正是这个行业的残酷——既有很高的预期值,又有极大的不均衡性。而外卖骑手“收入稳定、确定性高、时间灵活”等工作常态特点,以及收入结构比较均衡的特性,特别是工作收入主要受自身工作量和工作经验有关,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的特点,更能体现公平性。
确定性和公平性的价值,在今天的社会是真正的稀缺品。因为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在流量泡沫裹挟下,很多人已经偏离了对工作与生活的正确认知,人人梦想成为乔布斯,个个希望成为李佳琦,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不能从这种工作幻觉及时清醒过来,重新回到理性,正确认知职业价值,就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仰望星空并不是要每时每刻都抬眼看天,而脚踏大地却是要每分每秒不让自己悬空。随着互联网经济更加理性成熟,普通人更应该从网络主播造富的神话中清醒过来,打消对这个行业过度迷幻的梦想,重新回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务实之中。说白了,好高骛远,好逸恶劳,都不是好东西。作为普通劳动者,像外卖小哥这样的工作确实辛苦,但胜在稳定,赢在公平。特别是,随着一些外卖平台不断增强对骑手的劳动保障,随着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骑手的工作价值,这个行业的社会保障和工作尊严也正得到稳步提升。从这个意义讲,外卖小哥其实就是新时代一种代表正当价值的普通劳动者。
所以,面对“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真的不必惊诧,反而要更为清醒。是时候给像网络主播这样看似光鲜的工作“祛魅”了,是时候重新发现像外卖小哥这样勤劳务实的劳动者价值了。当前,经济发展也特别要把确定性和公平性作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来驱动社会不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