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很多,信息很杂。
评论速览,观点速达,思想速递。
这是9月22日全国主流媒体的优秀评论速览,从这里可以感知最深刻的思想,掌握最新鲜的观点。
读懂中国之理 凝聚奋进之力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在全国发行。对此,人民日报评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解读,解思想之渴,答实践之惑,就能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理论上更清醒,在行动上更坚决,我们定能汇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全方位维护购票环境
中秋国庆假期高铁火车票开售以来,火车票抢票一直备受关注。随之而来的是第三方平台推出的各种抢票加速包。有消费者表示曾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抢到票,也有消费者表示有被骗经历,且动辄上百元的代抢费让很多人反感。对此,经济日报评论,抢票可能造成公平交易主体市场秩序的混乱,构成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消费者在第三方平台购票也可能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统,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力度,全方位维护购票环境。
培育未来产业,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未来产业是指由重大科技创新推动、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引领作用,当前处于萌芽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光明日报评论,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更为前沿,产业发展处于更早期阶段,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大,因而未来产业也愈加成为世界主要创新经济体竞相角逐的焦点。不同于其他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应坚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培植未来产业。整合科创资源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基本前提。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场景应用是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优化产业治理体系是布局未来产业的根本保障。
消费“伪苦难”,是对农民的多重伤害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通报了多名“网红”,因虚假宣传、销售假货被查的案例,揭示了其炮制“视觉贫困”的生意经。对此,农民日报评论,当苦难、贫困变成一种商品时,这已是对社会公信力的一种极大透支;而消费“伪苦难”,更是对农民和全社会的多重伤害,还会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受众对脱贫成效产生质疑。为此,既要打击乱象,更要善引流量、善用流量,如此,流量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增量。
多措并举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对此,南方日报评论,从目前来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货卖出去了、钱收不回来”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执行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一《方案》首先,解决了“谁来负责”的问题。其次,解决了“怎样还钱”的问题。最后,重点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清理欠款需要防治结合,久久为功。只有真正把这一问题解决好,才有利于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用“红线”意识算明白账
近日,“300多亩农田变垃圾场”事件有了最新消息:目前已完成初步调查核实处置,涉事人员停职接受调查。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有的田里垃圾堆放了三米多高,有的垃圾还被掩埋至两三米深。对此,湖北日报评论,类似这样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性问题:没有用“红线”意识来算明白账。很多事情,丢了红线,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产生恣意妄为的不良后果。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看,用“红线”意识算明白账,可归结为一条,那就是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坚决不能做。
别让风雅变“不雅”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华师历院”公众号上发布一篇军训推文,引用了受采访学生提供的“诗经”内容。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这首所谓的古诗其实是一首“伪诗”,通篇使用“谐音梗”进行讽刺谩骂。对此,湖南日报评论,新媒体账号本来是学校宣传师生风貌、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切不可成为“自曝其丑”的舆论场。低级错误屡发,说明某些高校在学生教育和文章审核方面存在明显缺位,传统文化匮乏,治学态度敷衍,应当重视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