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渝论丨一首歌为何被解读成了“复仇的故事”?
    重庆日报客户端 臧博
    时间:2023-07-29 09:11:52

    刀郎新专辑《山歌廖哉》中的《罗刹海市》,最近爆红网络。相关讨论和解读,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阅读量、点击率、讨论度达到了数十亿次,称得上又一次现象级网络热点事件。

    未来,这首歌将以怎样的标签留存于华语乐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首歌及其歌词引发的争议与讨论,必然在今后许多的日子里,超越音乐的范畴,被人们长久地讨论。

    《罗刹海市》为什么火?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原因,许多视频博主、自媒体人,更是“惊喜地”从作品的歌词中,发掘出许多能成为“爆点”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是如今互联网上讨论得最多的内容,归纳下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复仇。

    人们在围观《罗刹海市》引发的争议时,很容易带入自己的角色——一个没有主角光环的普通人,因为做对了一些事情被许多人认可,却同时被另一群把持话语权的“意见领袖”所攻击。不得已,这个普通人选择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多年后,用一首歌奋起反击,狠狠给当年伤害自己的“意见领袖”几记闷拳后扬长而去,而被揍的人却不能主动对号入座,只能吞下苦果、自认倒霉——如此剧情,听着何其快意!尤其是,这样爽快的剧情与其主要“角色”,纷纷跳出了武侠小说,跳出了宫斗剧和孤胆英雄的剧本,出现在了现实中,尤其是出现在了追求“一言不合就开撕”的娱乐圈,让网友们的爽感又提升了几个档次。

    狂欢之中,也有人在大声疾呼:就事论事,循着《罗刹海市》的歌词文本、《聊斋志异》中与歌同名的原文来讨论。但这些声音,终究被淹没在滔滔的“解读”声中。

    由此,一个疑问浮现出许多人心中:人们为什么这样一边倒地选择相信和热议歌词中“隐藏”的复仇剧情?一种可解释的原因,是许多人将自己内心复杂的心理,投射到了事件当中。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昼夜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普通人”的标签,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而渴望公平公正,是普通人的朴素认知和共识。工作、生活、学习中,许多人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会感到愤怒和不满,但出于种种考量、权衡,这种不满情绪,绝大部分不得不以“行动”之外的方式被消解掉。这种情况下,日积月累,情绪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罗刹海市》被解读出的逆袭、隐忍、复仇的剧情,恰好满足许多人的心理需求,甚至通过这段剧情,将自己讨厌之人的形象代入到事件当中去,看到那些人被报复、被戏弄、被嘲讽,复仇后获得了最多痛快感受的“主角”,就成了自己。

    除此之外,《罗刹海市》歌词中被解读出来的复仇剧情,也满足了许多人的一种“欲望”,即想要为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和痛苦报复他人。在一些文化尤其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对压迫的反抗,多被视为一种正义的行为,可以为受害者和社会带来公平和秩序。曾记否,许多人一遍一遍地刷《甄嬛传》,将女主角在剧中的经历浓缩为“打怪升级”四个字。更有甚者,另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主角更是将“报仇不隔夜”的爽感渲染到了极致,让观众大呼“解恨”,播出时也热搜不断。一些媒体和娱乐产业从业者,也利用人们喜欢复仇故事的心理,人为地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争议性的内容,将剧内剧外、娱乐圈内外都描述成了一个角斗场,制造更多话题,吸引更多的流量。

    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空间,理性的讨论,常常容易被贴上“泼凉水”“不讨喜”的标签。人们更中意的,是复仇的剧情,是延迟满足之外的睚眦必报的痛快。但是,如果我们将充满争议的各类解读,回归到这首歌的歌词文本本身,《罗刹海市》终归是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学《聊斋志异》背景的作品,跳出原著解读,显然是与作者的本意南辕北辙。既然作者刀郎没有发声,也没有对“复仇故事”表达认可或反对,那么所有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一家之言的阶段。

    将《罗刹海市》引发的舆论热议,当成一次网民情绪的“减压阀”,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借着歌曲来过度解读、站队、搞一拉一踩,甚至网暴歌词中解读的“复仇对象”,则是大可不必。

    可以预见,对《罗刹海市》的讨论,还会持续,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而热度消退。心平气和地听歌,让子弹飞一会,等作者说两句,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主编:单士兵 | 编辑:臧博 | 校对: 实习生 毛禹漓 刘怡悦 |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