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渝论| 静下来的博物馆让文化更静心
    重庆日报客户端 王瑞琳
    时间:2023-07-11 09:55:31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称,自7月16日起,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这一“静音”新规的出台,受到不少网友好评。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博物馆游”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适逢暑期,包括国博在内的一众著名博物馆更是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参观者高涨的求知欲也让馆内讲解成为一种现实需求。不过,并不是所有讲解都能有序开展,霸占最佳参观位置高声喧嚷、信口开河误导儿童青少年、直播引流破坏参观秩序……种种讲解乱象,直接破坏着博物馆应有的安静和严肃,不仅影响其他游客参观学习,甚至会给文物保护造成更大压力。

    公众拒绝走马观花是件好事,想要深入了解文物历史也很合理。给博物馆按下“静音键”,并不是说一刀切地忽视参观者的需求,而是要传递一种导向: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是呈现和学习历史文化的场所,必须有良好的游览参观秩序。

    在维护秩序与满足需求之间,可以找到一种平衡。在保留官方人工讲解外,很多博物馆都在积极适应数字化趋势作出改变。比如,通过为文物设置二维码等方式,给参观者提供权威的史实、“专属”的介绍。真正重要的是,馆方要善于开发新的讲解资源与手段,注重维护馆内的参观秩序,在满足参观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将那些“胡说八道”“吵吵嚷嚷”的解说请出博物馆,优化公众的参观体验,让人们得以在安静有序的环境里,沉下心来感悟历史文化。

    无独有偶,故宫博物院前不久也发布了新规,对未经允许的商业性拍摄行为等发出了禁令。无论是要求“静音”,还是禁止商业行为,各家博物馆相继出手,从各方面强化秩序管理,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广大参观者的权益,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

    博物馆是人文历史的载体,是城市灵魂的容器,安静有序、严肃庄重是博物馆应有的正确“打开方式”。维护博物馆的良好秩序,不能仅凭馆方三令五申,还需要每一个踏入博物馆的人自觉遵守规则,拒绝不文明行为,主动“静音”更“静心”。

    主编:单士兵 | 编辑:张燕 | 审核:臧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