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渝论丨不让“规定动作”变形式主义,为基层卸下包袱
    重庆日报客户端 燕誉颉
    时间:2023-06-30 17:01:36

    基层苦形式主义久矣。

    基层,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可以说,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让基层工作人员不胜其烦,就在于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用有形无形的条条框框,捆绑住了基层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手脚,加重了基层负担。上有部署,下有响应,许多人说起“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一套一套,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对如何区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如何贯彻执行好规定动作,却没法说出个一二三,让人信服。至于规定动作中,哪些是硬要求,哪些是必答卷,如何才能接得稳、答得准,等等重要问题,也成了一团糨糊。更有一些部门,遇到规定动作不思考如何执行,反而一股脑将工作层层推出去、压下去,等着“下面”交材料、交报告,到时候收上来材料报告,三言两语改一改,署上大名交送了事。

    如此这般,轻松了自己、忙坏了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怎能不让基层包袱沉重,怎能不让基层工作人员疲惫不堪,怎能不让人对“规定动作”的走样变形感到遗憾?不让“规定动作”变形式主义,是个大课题,从基层视角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者,要防止在内容上做手脚。基层的形式主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虚而不实——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看起来是各种材料、总结把工作推行很好、落实得很好,实际上就是在做表面文章,忙忙碌碌却毫无成效。

    二者,要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规定动作,调查研究是前提。基层工作,是不是虚晃一枪,有没有蜻蜓点水,群众看得清清楚楚。要点在于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调研、扎堆式调研甚至“作秀式”调研,防止脱离群众、走形式的调研。

    再者,要警惕工作脱离实际。“规定动作”的执行情况,很大程度关系到各部门、单位的考核情况。想要把“规定动作”做好,就不能脱离实际。有的今天发通知,明天就要材料、要经验总结;有的层层设指标,层层加码,一放了之;有的不考虑实际情况,没有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一律要求“齐步走”。诸如此类,基层在工作中疲于应对各种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每天忙忙碌碌,却又无法把规定动作真正落到实处,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精力。

    不久前,中央层面召开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释放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烈信号。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就一定可以在确保“规定动作”不空不偏不走样的同时,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主编:单士兵 | 编辑:臧博 |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