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很多,信息很杂。
评论速览,观点速达,思想速递。
这是2月23日全国主流媒体的优秀评论速览,从这里可以感知最深刻的思想,掌握最新鲜的观点。
千方百计让乡亲们腰包更鼓
农民增收既关系民生福祉,也事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巩固提升产能,增产增收。推进产业融合,提效增收。促进就业创业,拓岗增收。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完善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我们一定能让农民增收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增收的底气变得更加充沛,推动更多乡村展现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发展新气象。
重视新农人的新需求
前几日,湖北宜昌一小伙在蘑菇种植中遇到技术难题,他发视频求助后,竟然成功“召唤”了农科专家上门指导,蘑菇种植中的难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对此,经济日报评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民的农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相关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广大农民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坚持科技赋能,继续推动农技人员下沉到农村基层,激励企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更好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持。
“作业熔断”不是减负的万能钥匙
据媒体近日报道,某校给家长的通知中,要求学生晚上超过9点就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也不用补做。“作业熔断”很快登上热门话题榜,并引发热议。对此,光明日报评论,规定学生几点以后不能做作业,本质上不能解决“减负”的根本问题。刚性要求晚上9点停做作业的“熔断机制”,只是治标之策。而要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关键还是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校均衡发展、提质增效,让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性。
为民族复兴而读书,这种声音十分可贵
日前,安徽合肥师范学院一位副教授在中学作主题演讲时,说出“上学就是为了钱”“考大学可以出国”等内容,引起师生不满。一名学生上台抢走话筒,喊出“努力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农民日报评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这种声音十分可贵。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青年肩负的使命任务并不比实现“中华之崛起”来得容易。这一代青年仍需树立大志,理想主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这些内容在今天并不过时。无论怎样,有些价值必须坚守,有些底线是不容突破的。
不能放任直播间“行医”乱象危害公众健康
据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对此,工人日报评论,近年来,直播带货行业发展迅猛,许多质优价廉的地方土特产借此打开销路、涌向市场。但带货新赛道中也夹杂着一些善打“擦边球”的违法违规行为。把标有“初级农产品”的药材夸大为包治百病的“神药”,就是典型。直播间里的“行医”乱象,有着复杂的成因——主播见利忘义,平台监管缺位,商家打“擦边球”刻意躲避,患者病急乱投医等,其治理也需多方发力。
“绝望的文盲”的嘲讽,警示了什么
时下,社交媒体上“绝望的文盲”的说法引起公众广泛讨论。对此,解放日报评论,演员里“绝望的文盲”或许不是多数,但不爱读书、不擅读书的演员恐怕不在少数。不少年轻演员不读书,却心安理得: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认为演员的演技与学历水平并不一定直接挂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从长远的发展来说,演员不读书,缺乏文化储备,脑袋空了,直接影响的是演员对剧本、对角色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演员的未来发展。对于绝大多数走得长远的表演艺术家来说,从演员变成“艺术家”,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文化的滋养。这一切无不提醒着,“绝望的文盲”要抓紧时间多读书,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从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也请他们多多读书,才能给年轻粉丝带来正面的引导。
恢复居民置业信心才是关键
近日,楼市回暖的消息频频冲上热搜。随着多个重点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出现回升,楼市“小阳春”的气息似乎正在酝酿中。对此,南方日报评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楼市已步入存量时代,不同能级的各类城市之间分化明显加剧。当前的重点,应是持续优化调控举措,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对于当下的楼市而言,不能不顾实际把局部回暖炒作成普遍现象,更不可能靠鼓吹几句就指望房价暴涨。要让房地产市场真正走出低迷,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居民置业信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一方面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因城施策,保持已出台政策的稳定性,加大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打通影响需求释放的政策堵点,为市场释放更加有力的积极信号。
帮“小店主”化解“数字焦虑”
南京不少从未面对直播镜头的小店主,最近也有了开通直播的想法。过去,小店主要服务到店顾客,如今通过“触网”“数智”扩大服务半径,逐渐成为小店新的生存之道。对此,新华日报评论,对面广量大的小店主而言,一时还“玩不转”直播,他们并非不知道数字化时代技术的重要性,但受制于自身体量与能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只能眼睁睁地望“数”兴叹。小店主的“数字焦虑”,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的缩影。尽管数字经济建立在复杂的技术之上,但以中小企业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对象,就应把技术难题攻克在开发、设计阶段,打包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产品,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旅游争复苏,不能只靠“花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旅局长亲自上阵,“组团出道”,宣介当地特色旅游,前有贺娇龙、刘洪,后有降泽多吉、都波。有网友调侃道,这是旅游界的“花式内卷”,简称“花卷”。对此,浙江日报评论,“网红”局长的“花式内卷”,确实引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不过,各地文旅工作者也不能“为卷而卷”、一叶障目,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局长”IP应是锦上添花,而不能本末倒置。短视频平台上的“繁荣”也许能让游客来一回,但当地旅游业软硬件如何,才是决定游客是否能成为回头客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再在宣传上“添把火”,让游客置身如画风景中依然能发自内心感叹一句“没白来”,才是文旅宣传与文旅发展的共赢,才能不辜负“网红局长”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