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很多,信息很杂。
评论速览,观点速达,思想速递。
这是2月12日全国主流媒体的优秀评论速览,从这里可以感知最深刻的思想,掌握最新鲜的观点。
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多省份召开“新春第一会”,除了就抓经济、保民生、护生态等作部署,还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浙江提出要成为“干部作为最担当”的省份,安徽告诫干部“莫忘自己也是百姓”,福建提出“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广东强调“躺平不可取”,等等。人民日报认为,伟大征程已经开启,每个人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历史创造的参与者。不负人民信任,不负人生光阴,用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必能在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时间中创造新的伟大业绩。
稳定复苏后,旅游市场发生何种变化
这个春天,旅游业强劲反弹。文旅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达到2019年同期88.6%的人流量。尽管假期结束,但错峰游市场依然强劲,而且随着2月6日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旅游市场料将进入稳定复苏通道。光明日报评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当做好“游”的文章,通过丰富体验和游憩场景,丰富游客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获得感,从而让游客“待得下来”,这才是竞争的关键。旅游是一个几乎没有护城河的产业,项目和产品容易被复制,但项目和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主张和精细服务是模仿不了的。如何从以往的资源开发主导向今后的品质运营主导转变,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旅游企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用好司法案例 让释法普法深入人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16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人身权、财产权等不同权利类型,涉及婚姻家庭生活、经济交往等不同领域,既充分体现了民法典对权利保护的全面性,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的生动实践。人民日报评论,民事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法律关系。实践证明,民事关系调整得好,各种社会关系就更和谐,各种社会矛盾也就更能得到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更有保障。实施好民法典,将民事关系调整好,需要更好发挥民法典作为民事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人民群众明晰其行止边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都有赖于法律为其提供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会上播放的警示教育片透露,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闫学会因未能顺利晋升二级巡视员大为恼火、牢骚满腹,常常向身边人发泄对党组织的强烈不满,面对“进退留转”心态失控,也让她在违纪违法道路上愈走愈远。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用行动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党员干部应以人民事业为重、以个人名利为轻,胸中有大局、心中有人民,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危急关头豁得出,在实干磨炼中经受思想洗礼、意志考验,最终百炼成钢。
端牢饭碗才能应对“粮食权力”泛滥
近日,一篇《一场“粮食权力”之争让人惊醒》的文章,把美国《商业周刊》1975年12月15日发表的《美国粮食权力:世界政治中的终极武器》再次送上热搜。文中提到,要将其“粮食权力”作为一种外交工具来使用。经济日报评论,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就要看别人脸色吃饭。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依靠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需中长期仍然处于紧平衡,端牢饭碗的压力大,特别是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很容易被“卡脖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只有农业强大了,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了,我国才能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做到任凭国际粮食市场“风浪起”,我自“稳坐钓鱼船”。
试点现房销售 助推房地产业转型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后,2022年再次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释放了以实际行动促进房地产业转型的信号。住建部1月17日提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针对的也是化解房企风险问题。南方日报评论,此次试点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调动开发商积极性等问题。另外,考虑到期房价格相对较低,如若预售资金监管松紧适度,减少楼盘烂尾风险,消费者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那么预售制并非一无是处。总之,房子是用来住的,一切以满足人的住房需求为标尺。确保房地产业平稳转型,减少急打方向盘或侧翻的风险,也是一种“防风险”。
用中国色讲好中国故事
在今年央视春晚的一众节目当中,《满庭芳·国色》登上了热搜:五位代表五种中国传统色的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与色彩美学交合演绎,向观众们传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惊鸿一瞥。云南日报评论,中国色是绝对的文化富矿,也是亟待开垦的广阔沃土。希望未来,我们不仅能产出更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艺术作品,也能够拓出重视色彩科学基础研发与创新应用的土壤,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色、研究中国色、运用中国色、推广中国色,让中国故事在中国色的多种表达中绽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