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环球影业出品,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在金逸影城重庆大悦城IMAX店,举行了重庆首映礼。
三个小时里,诺兰用主客观交替视角回归故事本身,大量的对话如密集子弹让人感到紧张,结合IMAX摄影机带来的清晰度和质感,让观众仿佛处于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之间,经历着惊涛骇浪般的人生走向。
《奥本海默》是一部历史传记片,电影改编自获普利策奖的传记《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战后美国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电影里最为震撼人心的画面,莫过于世界首颗原子弹被引爆的瞬间。
据介绍,为了真实还原这一历史时刻,诺兰在新墨西哥州贝伦打造了电影中的“三位一体”核试验场。
而在电影中,包括原子弹爆炸的画面在内,皆选择以IMAX胶片摄影机实景拍摄,而非采用特效。
对此诺兰表示,不仅仅是“三位一体”核爆测试,对于所有奥本海默经历以及想象的量子世界的画面,“我们都希望它可以是非常美丽震撼,甚至是带有危险的。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爆炸以及火焰所带来的紧张感,而这些如果使用视觉特效的话很难做到,所以我们选择了真实画面实拍。”
“我的特效以及视效人员想出了许多方法,比如采用很小的事物,让它爆炸进行拍摄,在爆炸过程当中也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包括黑火药、煤等等。他们用这些材料做试验,在技术层面我们进行了很多试验,把所有这些物理具象的事物放到摄像机面前进行拍摄。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确保展示出的震撼场面同电影的视觉基调是一致的。”
“三位一体”的核爆场面无疑是电影中绝对的视觉高潮。在这一幕的处理上,诺兰呈现了真实的声音到达的延迟,在纯粹的静谧之中,灿若千阳的奇彩火光与蘑菇云令人咋舌——大概25秒的一系列画面后,巨大的爆炸声浪才在影院中滚滚袭来。
“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真实,另一方面利用最现实的感觉加强了戏剧性,其实声音到达的延迟和人物剧情也是相关的,在火光出现的那一刻有种近乎神圣的美感,但声音预示了真正的危险,带领剧中人和观众回到现实。”诺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