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新鲜!重庆有了专注美食文化的书院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时间:2024-04-16 09:37

    “菜系的形成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日积月累得到市场公认。”“重庆餐饮的手艺、口味都是一流的,但经营好更关键,才能有更大发展空间。”“川菜是川渝人民共同的财富,两地餐饮界要多互动交流,将川菜发扬光大。”“挖掘传统的同时还需要学院派介入,让菜系学理化、系统化。”

    ▲书院揭牌仪式。记者 赵欣 摄

    4月15日下午,重庆印象城宽院子·渝中公馆,一场“唇枪舌战”正在上演。当天,宽院·互鉴书院在此授牌并揭幕,这场以“成渝美食文化互鉴”为主题的讨论,正是互鉴书院的首场活动。包括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蔡尚伟,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原院长、武隆区原政协副主席、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蔡敏,四川烹饪学院教授、川菜烹饪大师陈实,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吴门川菜掌门人吴强等在内的文化专家、厨艺大家齐聚,围绕美食展开碰撞。

    川渝两地美食文化同根同源

    近年来重庆培育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壮大“重庆火锅”“重庆小面”“重庆小吃”等特色美食产业链,进一步增强“重庆味道”国际影响力。歌乐山辣子鸡、万州烤鱼、黔江鸡杂、南山泉水鸡、翠云水煮鱼、荣昌卤鹅、垫江石磨豆花、忠县石宝蒸豆腐……重庆美食,早已全国风靡。

    不但好吃,而且还有国际范儿。2021年11月1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对外发布《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世界美食之都”,推动重庆美食走出国门,布局全球。数据显示,重庆火锅遍布全国,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店。重庆“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了。

    与四川川菜同为川菜大系的重要一脉,重庆川菜风格独具,自成格局。陈实提到,川菜历史文化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农业,还经历过多次移民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无论是味型抑或是食材调料,都有着数次创新,如今的川菜主打“鲜香麻辣”,同时拥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味特色。不同地区也延伸发展出了与本地文化、生活习惯、产物相关的特色菜。

    川菜多味多样,和而不同。吴强表示,在川菜体系之下,不用过分强调所谓渝派川菜或渝菜,川菜是川渝两地共同的财富。在他看来,川渝两地美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烹饪手法及口味呈现有所不同,“成都那边偏雅致清淡,注重传承传统味道,辣味并不是主打;重庆则更偏豪放麻辣,乐于创新。并且一个现实在于,成都餐饮界在改革开放之后领先于重庆,但我们的手艺并不落后,我们有信心。”

    在重庆市酒店行业协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廷富看来,川渝两地文化同根同源,美食就是生动的例子,“重庆餐饮如何更好发展,我个人认为可以思考如何学习成都的经验,比如服务、经营,重庆的餐饮技术是很厉害的,我在20世纪90年代和重庆很多老一辈厨师都合作过,见识过他们一流的厨艺,但我们的经营差距不小,所以川渝餐饮界应该要多互动交流,共同把川菜发扬光大。”

    以书院为载体推动文化互鉴

    “美食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标识,美食不是为了饱腹,也不仅仅是味美,跳出美食看美食,会更多地提升美食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蔡敏的老家在四川,工作、定居重庆已几十年,他认为,川渝美食具有全国影响力,川渝美食互动促进了川菜的发展,“除了食材进化的历史,口味进化的历史等以外,具有川渝特色的美食社会学、美食地理学、美食文化传播也是值得探讨的。宽院·互鉴书院的合作项目的落地,也是川渝美食协同发展的表现,通过深度融合和互相促进,会使成渝川菜成为世界名片。”

    ▲专家们各抒己见。记者 赵欣 摄

    与蔡敏类似,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身上也有多元文化碰撞的痕迹,他祖籍江苏、生于重庆,上大学去成都,后来辗转回到重庆工作。“重庆美食内涵非常丰富,但我觉得这些年火锅、江湖菜把不少兼具川菜传统和重庆特色的美食掩盖了。”许大立说,抗战时期是重庆餐饮的高光时刻,这其中的文化脉络、传承发展等,非常值得今天难得文化工作者、餐饮从业者进一步挖掘。

    ▲蔡尚伟。记者 赵欣 摄

    “我想今天宽院·互鉴书院在重庆揭牌,将有力推动对川渝美食进一步挖掘。”身为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告诉记者,书院将秉承互尊互重、见异求同、美美与共的理念,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立足于川菜文化发展历史脉络,联合川渝两地餐饮美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交流对话,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从食材到做法到商业模式等等,打通整个文化链、产业链,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碰撞互动互鉴,实现互利互惠的发展。以美食文化为内容,以美食文化为主体,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蔡尚伟说,有别于传统书院,互鉴书院本质是一个文化网络体系,依托于几千年的书院文化,进行了现代转化、升级,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社群,立足于现代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回应发展中的问题,对原始内容进行输出,最终着力于发展,把问题解决,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从美食看文化、关注文化,可能是文化互鉴的一种途径,但我们从美食出发,又不止于美食,最终目的,是通过美食去关注城市文化、区域文化、中华文化,最终达到世界文明互鉴的高度,可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