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观察 | “天水麻辣烫”带给重庆的启示:用好短视频这一“种草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韩毅
    时间:2024-03-22 08:18

    继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之后,流量的风又吹到了西北。3月以来,因一碗麻辣烫,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走入了大众视线。

    ▲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名优小吃城一麻辣烫店,商家为游客加工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甘肃天水麻辣烫在各大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榜,“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一时间,这座西北小城开通了“麻辣烫专线”、赠送景区门票、举办麻辣烫“吃货节”……各种花式宠粉的场景,与淄博、哈尔滨的“讨好型市格”如出一辙。

    这对于深谙流量之道的重庆,似乎一切都那么熟悉。早在2018年,重庆就以“8D魔幻”出圈,城市形象相关视频的总播放量达113.6亿次,成为位居全国第一的“抖音之城”,并带火旅游经济,2019年国庆节接待游客3859.61万人次,超过重庆人口总和,又因“封桥”“腾空一座城”等举措,让重庆成为“最宠游客城市”。

    那么,如何持续经营好“流量”之下的文旅产业发展?“天水麻辣烫”火爆又带给当前重庆文旅哪些启示?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作了调查。

    一碗麻辣烫,火了一座城

    有人说,在短视频时代,流量好比一个水池,每天都有话题在泛起不同的涟漪。对于城市来说,最直观、最当地的元素往往最具“引爆力”。

    民以食为天,用美食来撬动流量,往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淄博如此,本次天水亦如此。

    ▲3月19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一条步行街,游客和市民观看文艺演出。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这轮天水出圈,最早可追溯到2月13日,一网友发布的一段天水麻辣烫视频。色泽诱人、热辣滚烫的麻辣烫,让网友们惊叹“隔着屏幕都能勾得人流口水”,其视频迅速获得百万点赞,被183万名网友分享。

    “甘肃天水麻辣烫”由此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榜,目前在抖音、微博、小红书、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播放量已超过13.9亿次,天水也因此彻底打开了流量新世界,全国各地的麻辣烫爱好者、美食博主纷纷涌向了天水,千里奔赴,只为一个目标——吃一碗麻辣烫。

    走红后,天水相关部门的反应更是十分迅速,开启了似曾相识的“宠粉”模式,“紧急赶工”连夜刷墙、修路,在机场组织专车服务,开通“麻辣烫专线”等。

    ▲3月19日,在位于天水市的天水南站,志愿者引导游客乘坐“麻辣烫专线”公交车。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天水市各景点、酒店、旅行社等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吃麻辣烫的外地游客送上景区门票、文创产品、住宿优惠、当地特产等。

    天水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天水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员行动,拿出十足诚意,下足精细功夫,周密安排、精心准备,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

    在流量加持下,天水的文旅市场迅速火爆起来。除了排队几小时的麻辣烫店,市区内景点伏羲庙、博物馆及麦积山石窟等地,也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3月19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一条小吃街,顾客在一处麻辣烫摊位选购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数据显示,上个周末(3月16日-3月17日),天水全市接待游客43.59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13.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63亿元。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年清明小长假旅行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天水已进入今年清明小长假目的地涨幅榜前十,成为今年的“黑马”目的地。

    短视频成文旅市场“种草机”

    从重庆的轨道李子坝站、洪崖洞,到厦门鼓浪屿的“土耳其冰淇淋”,再到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近年来,短视频带火一家店、一条路、一座城的案例已屡见不鲜,甚至对消费者的旅游习惯和旅游产业的营销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此,在全国率先享受流量红利的洪崖洞景区总经理张奇感到“不足为奇”。他称,依托世界级的大山、大水、大城的独特性,洪崖洞以璀璨的灯饰火遍全网,2019年国庆节在限流的情况下接待了87.23万人次游客,全年游客接待量更是达到“恐怖”的1800多万人次。

    ▲洪崖洞景区游人如织。(本报资料图片)

    “如今,每逢节假日,洪崖洞依然热得发烫,游客接待量时常达到最高限额,被迫暂停入园。”张奇坦言。

    在他看来,短视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等不同传播优势于一体,能在短时间内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且具有浏览门槛低、体验感强等特点,更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与旅游、美食等领域具有天然的“适配性”。

    ▲鹅岭二厂。(本报资料图片)

    周迓昕10年前以废旧工业遗址改造成鹅岭二厂项目,轰动全国,也是第一波短视频流量的获益者。他说,短视频最动人之处在于个人化的表达视角和方式,从线上“种草”到线下消费“拔草”,短视频给商家、短视频博主、游客等相关方面均带来了效益。

    “出游前,看短视频做攻略;旅游时,拍视频分享经历和经验……短视频与旅游行业有着天然的‘近亲关系’,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旅行习惯,进而改变了旅游业的‘传统玩法’,催生出新的模式。”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称,目前,通过短视频进行营销已成文旅市场主流,且涵盖了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先被“种草”,然后打卡“拔草”成为当下出游新趋势。

    找准流量密码,推进传播能力现代化

    事实上,不只是国内,放眼全球,世界级旅游大城无一不是具有强大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城市。

    作为早一批“火起来”的重庆,近年来,已作了诸多有益探索:

    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重庆文化旅游摄影、短视频大赛,成功推出了《来重庆,更宠你》《云海重庆》《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造型别致的嘉悦嘉陵江大桥,在薄雾映衬下更显优雅。王宗超 摄/视觉重庆

    “这些作品用镜头展现了重庆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活力风采,传递了对重庆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为重庆的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重庆文化旅游持续火热。”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日报网、光明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3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面对亚运会、大运会、进博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及活动的“流量收割”,重庆的国际曝光度“丝毫不虚”,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

    报告显示,排在前十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杭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广州、韶关、天津。这也是重庆连续五年“霸榜”这一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的前十榜单。

    本次报告的发布方——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该校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本次传播力考察中,重庆之所以“能行”,得益于:

    在传播内容上,城市传播内容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旅游风光等同质化内容,而是通过展现独特的文化符号、经济实力、科技成就、自然景观以及历史底蕴来塑造城市形象。

    ▲菜园坝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南纪门轨道大桥三桥同框,交相辉映。范晓东 摄/视觉重庆

    在传播形式上,短视频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精致的图像、动态的场景切换、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出了城市的景观和文化。

    在传播主体上,网络博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YouTube等视频平台,城市传播主要由旅游类和生活类网络博主推动,展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城市形象。

    那么,重庆将如何持续经营好“流量”之下的城市发展呢?

    去年底,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强全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打造新型主流舆论传播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

    接下来,我市将坚持国际传播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创新城市国际传播工作理念,聚焦城市叙事、陆海叙事,构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体系,做亮城市国际传播品牌项目,让重庆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同时,进一步创新推进城市传播的效能,扎实推进传播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新重庆的陆海之城开放形象、活力之城都市形象、山水之城绿色形象、人文之城多彩形象,让世界更加了解重庆,更让重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要求在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时,要抓住城市形象传播的关键点,培养公众的城市形象意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我市文旅行业在传播力提升上的发力点包括:用好短视频这一“种草机”,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用好社群传播、“粉丝”传播,激发游客传播主动性;用文化创意对接城市文脉,培育城市文化IP;将科技融入旅游,实现软文化与硬实力的结合,让旅游产品展现独特魅力等。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