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曾天勇上午10点左右便在厨房忙活。
他住在巴南区龙州湾街道红炉村六舍,是一名低保户。每年这个时候,他家亲戚都会来这里探亲,所以他也要负责张罗饭菜。
▲曾天勇正在用天然气做饭。记者 杨骏 摄
今年他要轻松一些。一方面,因为疫情防控,多数亲戚都没有来,只有个别人以“代表”身份前来。另一方面,则是他家通了天然气。
“今年1月6号接通的天然气,我马上就买了天然气灶。”曾天勇说,以前没通气的时候,做饭都是用液化气或烧柴,前者风险大,后者效率慢。现在有了天然气,比以前要方便且安全。
重庆日报记者现场看到,曾天勇的然气灶上放了一个铁锅和一个炖锅,铁锅里放着腊肉香肠,炖锅里褒着鸡汤。“我今天一共准备了5菜1汤,简单,但也算过个年。”曾天勇表示。
通到曾天勇家的,除了天然气,还有村村通公路。
“以前亲戚到我这里很不方便,路很烂,不好走。近些年,村村通公路修好,可以直达我家附近,他们过来也方便。”曾天勇介绍,就在今年,村村通公路进一步延伸与扩展,直接有一条水泥路接到他家门口。“以后亲戚再来,就可以停到屋门口了。”
红炉村村委会综治专干杨德华表示,整个红炉村四舍,一共有120户共计270人左右,在今年以前,都没有通天然气。去年1月起,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引下,相关部门就开始铺设天然气管道,而在今年1月,整个四舍的天然气全部打通。
“整个红炉村的公路也在持续优化。”他介绍,红炉村的路与渝南大道相连,以前主要是泥巴路。近几年,区政府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改善了整个村的交通情况。而在今年,相关部门进一步延伸了村村通的里程,让更多村民家门口便有可通车的路。
他还介绍,除了新通的路外,以前的路也在优化。去年,相关部门通过“白转黑”,把通往村里的十几公里路变成了沥青路。新路更加平坦,也更好走。
“气和路都通了,以后的日子会更好。”曾天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