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人脸识别诊断教学 平板电脑模拟实验 ——江北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08-29 06:28:27 | 编辑:罗建军

      ▲“智慧教室”带来教学方式变革

      “智慧教室”的面部表情识别技术,能随时记录学生们倾听、疑惑、理解等听课状态,并进行表情分析,辅助教师跟踪及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状态,有效地掌控课堂教学过程;如果课堂上有随堂练习,老师可以直接从云平台资源库中调出,让学生进行相应解答,答题完成后,云平台后台会根据他们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老师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一个个网络学习空间,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灵活的学习支持,他们享受着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

      在江北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行于云端”的个性化教育。

      开辟新空间

      引领个体学习方式变革

      段廷敏是江北区鲤鱼池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上学期的一天,她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翻转课:让学生借助平板电脑,通过自主探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们以3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下载段老师放在云平台资源库里的方格纸、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素材;每个小组再用一个平板操作,可以拼一拼,画一画或剪一剪,看能否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仔细观察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把它们之间的联系记录下来;最后由小组讨论推导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记录在平板上,并进行一人操作,一人讲解,另一人讲解新旧图形联系的汇报演示。

      这只是鲤鱼池小学实施翻转课堂,引领学生合作探究、个性化学习的一个精彩缩影,这样的智慧课堂学习案例,同样也发生在江北区的众多学校。

      为满足学生“因需所学”的个性化需求,江北区建设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变革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直接服务学生1万余人。目前,全区非正式学习空间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界限正在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开放、智慧、功能复合的多样化学习空间基本形成,学生主动学习、智慧学习已是常态。

      “课程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从单一的‘技术辅助’走向‘学习环境’的创设,以推动从课堂学习拓展为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成为现实。”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说。

      据了解,江北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智能教育为抓手,投入1亿多元从空间、课程、方法、技术等方面推动教育系统变革,以教育智能化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区域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初见雏形,加速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落地生效。

      形成新方法

      教师教学从单一到多元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还没学够!”“做实验的过程就像是在玩游戏,现在上课真是太有趣了!”一下课,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14班的学生就展开了热烈讨论。

      原来,在名为“碘与健康”的化学课上,张汝彬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平板电脑上的“模拟实验演示”系统,进行“食盐中碘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实验探究。只见学生们在平板电脑上熟练运用试管、烧杯等化学器材,依据还原公式,展开了生动的模拟实验。

      “在智慧教育范式下,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中,江北区教师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动态、多元兼容并蓄的过度与转型,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马培高说。

      事实上,江北区重视教师学习空间再造与学习方式变革,运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教师的“精准教学”;以“课程三化”与“课堂五要素”为抓手,营造个性化学习、精准反馈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态势;“以应用研究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联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正在深度推进;以空间变革作为未来学校建设的突破口,融合信息技术,打破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界限,促进智慧学习与无边界学习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持续夯实硬件基础,智慧教室建设从1所学校、6间教室的项目试点发展成为6所学校、41间教室;30个班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智能分析与诊断项目,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基于精准反馈的课堂教学”和“基于数据的课堂观察”正在有序推进。

      江北区将信息技术应用、内化于教育的各个过程中,引领教育更深层次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速。

      谭茭 图片由江北区教委提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