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铜梁“双晒”作品引发关注 擦亮“龙舞原乡 大美铜梁”品牌形象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07-30 20:18:18 | 记者:韩毅 | 编辑:罗建军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 (记者 韩毅 通讯员 闻琼)7月29日,我市“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之铜梁篇精彩亮相。该区以“龙舞原乡 大美铜梁”为主题,集中展现了铜梁龙舞、安居古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巴岳山玄天湖、荷和原乡、西郊绿道等人文风景,点赞数不足半天就达“100万+”。

      晒出千年文化传承和厚重底蕴

      “厚重的文化底蕴,唯美的画面呈现,我看后深有感触!”铜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闫强表示,铜梁的三件“双晒”作品,以“脊梁”精神贯彻始终,从风景至风骨,完美诠释出“龙舞原乡大美铜梁”品牌。“今后将大力弘扬铜梁龙文化中‘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为推动铜梁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积极贡献。”闫强说。

      “铜梁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一方福地,并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多姿的铜梁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珍,这是铜梁的魂和根。”铜梁区博物馆馆长张泽春说,本次铜梁“双晒”作品刊播后,他第一时间收看了相关内容,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地向世人展现了铜梁特色鲜明的文旅项目,晒出了铜梁千年文化传承和厚重底蕴,也晒出了铜梁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铜梁、爱上铜梁,也更加激发起龙乡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澎湃热情。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魏大鹏是铜梁人。他说,本次铜梁的“双晒”作品,形式好、效果佳,展现了家乡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历经千年的人文传承,引起他强烈共鸣。

      作品刊播引发大量游客“打卡”

      “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太漂亮了!”7月30日,在铜梁“双晒”作品刊播后,荷和原乡景区的游客比前两天明显多了不少。

      家住渝北区的游客李世超就表示,他是看了铜梁“双晒”作品后慕名前往的。“行走在荷和原乡景区,感觉就像行走在一幅水墨画里面,的确不虚此行。”

      游客白静也是看了铜梁“双晒”作品,专程前去体验作品中展示的美景。“我觉得书记当‘导游’,讲述人文风景,不仅形式新颖,还非常有可信度,实地体验一番后,确实名不虚传。”

      “通过‘双晒’活动,看到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精神面貌得以集中向全市、全国推介,我感到由衷地自豪,也非常振奋。”巴川街道党委委员黄怡说,下一步,她将用实际行动“爱我龙乡”“点赞铜梁”。

      铜梁将唱响“龙舞原乡”特色品牌

      “这次‘双晒’活动,把铜梁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龙灯龙舞、乡愁文化融于秀美山水集中展示,是对铜梁文化旅游的一次全方位推介,让中外游客更加了解铜梁、走进铜梁、恋上铜梁。”铜梁区文化旅游委主任刘艳说。

      刘艳表示,接下来,铜梁将以“双晒”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将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炫目的文化特色呈现给更多的人。一是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让文化元素更好融入安居古城、奇彩梦园、荷和原乡与城乡建设中,让游客看得见美景、寻得到乡愁。二是唱响“铜梁龙舞”特色文化品牌,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扶贫,打造龙灯彩扎基地,继续办好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为游客提供“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三是全力打造铜梁文旅品牌,进一步拓展宣传推介渠道,积极争取代表国家和市级参加国内外重要文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大型赛事和网络平台,全方位立体宣传推广“龙舞原乡大美铜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