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壮丽70年·信访故事汇”第八期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时间:2019-12-06 17:51:49 | 编辑:田抒航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新华网和国家信访局联合主办的壮丽70年·信访故事汇系列访谈节目。今天为大家邀请的两位访谈嘉宾来自内蒙古赤峰市,一位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最美信访干部”――赤峰市信访局督查科科长潘昌赋,欢迎您。

      潘昌赋:主持人好。

      主持人:另一位嘉宾是赤峰市委常委、副市长辛华东。

      辛华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在赤峰市的旅游宣传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全家去赤峰,愉快又轻松”。请辛副市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赤峰市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辛华东:好的,主持人。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一个盟市。赤峰市距离北京的公路距离只有39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正在修建的京沈高铁至赤峰的连接线将于2020年7月1日通车,届时赤峰将全面融入北京2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

      2018年赤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549.8亿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

      赤峰自然风光比较秀美,旅游资源富集,现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有草原、有森林、有湖泊、有沙漠、有石林、还有冰臼等,素有“内蒙古缩影”和“内蒙古名片”之称。

      赤峰人文底蕴厚重,其中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享誉中外,是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草原第一城被发掘发现的地方。

      赤峰物产资源丰富,绿色农畜产品昭乌达肉牛、肉羊,生猪、禽蛋产量居全自治区前列,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牛羊肉食品之都”称号。敖汉的小米、敖汉的荞面,还有赤峰绿豆等这些杂粮杂豆也声名远扬。前不久,总书记到我们赤峰市调研期间,也专门品尝了敖汉旗生产的天然饮品――杏仁乳和用敖汉小米熬制的小米粥。总书记还视察了喀喇沁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林场。欢迎主持人和各位网友也抽时间到赤峰市去参观旅游。

      主持人:接下来,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赤峰市总的信访形势。

      辛华东:赤峰市和全国一样,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不可避免地也发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这个渠道反映出来。赤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信访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并结合赤峰市实际,大力畅通信访渠道,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务实推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全市信访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量不断下降,近几年我们从源头预防入手“控增量”,落实市县乡三级领导包案制度,大力化解信访积案来“减存量”,一举转变了原来高位运行的态势;二是结构持续向好,网上信访占信访量的比重逐年在提高;三是秩序明显好转,集体、越级,包括信访上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四是社会更加认同,信访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就更加理解和认同我们的信访工作。

      主持人:刚才介绍了总体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赤峰市信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辛华东:好的。新中国成立70年,沧桑巨变,赤峰市的信访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职能定位更加准确,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访工作理念越来越亲民。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注重从政策层面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各级领导带头包案破解信访难题,做到解决一个、带动一片,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信访工作机制越来越完善。赤峰市按照信访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修订完善了18项配套信访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小马拉大车、难承其重”的这种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信访事项督查督办机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信访改革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按照中央、自治区关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访工作,积极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积极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群众足不出户,用手机下载一个APP就能反映他的诉求,我们强化落实现场回访制度,事权单位、责任部门直接到群众家里当面反馈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信访工作保障越来越完备。各级接待人民群众来访的场所越来越好,从过去的小平房,现在已经变成宽敞明亮温馨的接访大厅;各级信访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十二个旗县区都设有信访工作机构,一些信访问题多发的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内设机构;信访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信访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人物,其中很多优秀信访干部也都被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我们市信访局的潘科长就是其中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

      主持人:请问潘科长,您从事信访工作20年,对于信访工作的变化您是最有体会的,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潘昌赋:好的,我是一名从学徒工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当过旗委组织员、旗二轻工业局局长、旗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旗信访局长,我是2008年调任赤峰市信访局督查科,信访工作一干就是2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访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现在信访群众信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群众主要以走访为主,写信和电话的投诉不是太多,现在信访渠道更加畅通,群众可以通过来信、来电、网上信访反映诉求。特别是网上信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新型便利的渠道,非常方便。

      再比如,现在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更加有章可循。咱们现在的诉访分离,还有依法分类解决信访问题,这给我们信访事项办理提供了规章制度上的一些遵循,由过去的单纯行政手段向法治信访的方向转变。

      又比如,信访基层基础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赤峰市为例,各旗县区和市里面都建了宽敞明亮的党委政府联合接访中心,实现了视频接访、微机办公、网上办理。根据国家、自治区的要求,今年年底,赤峰市的视频接访系统将覆盖到全市179个苏木乡镇,到时候视频会议、接访、会商、培训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都可以全部通过“五级联通”的视频接访系统得以实现。

      还比如,信访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奋发向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支持、爱护下,信访系统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成为一支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工作队伍。他们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主持人:潘科长,您从事信访工作20年,给我们分享一下在工作当中的艰难困苦和喜悦感动。

      潘昌赋:好的。从事信访工作有太多难忘的经历,这些年来做信访工作既有群众不理解、问题难解决的焦虑和苦恼,也有问题化解、坚冰消融后的喜悦与感动。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曾经接待过我市原昭乌达剧场9名退休职工来访,要求解决养老金待遇问题。2010年,我在接待时了解到,昭乌达剧场退休职工因反映退休待遇问题上访多年,信访人原来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04年当时说事业单位要进行改革,但是改革没有进行下去,在没有缴足有关社保费用的情况下,这个单位就把他们交到社保局发退休金,导致他们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没有得到足额落实。经核实,信访人反映的诉求是合理的,应当予以解决。但事权单位以要等待改革,单位现在没有资金缴费为由就没有给解决。为了解决退休老同志们的诉求,在以后的4年里,我三次进行交办、多次进行督办,并提出工作建议。针对责任单位在退休人员究竟按什么身份享受待遇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我多次据理力争,讲清政策。这件事儿后来也引起了我们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了信访人代表,在信访局坚持不懈的督办下,这起历经10余年的信访事项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化解。

      主持人:请辛副市长介绍一下,赤峰市在落实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辛华东:好的。信访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赤峰认真按照国家、自治区信访局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改革的进程。

      一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动网上信访事项的规范办理,整合政府和信访局门户网站,开通网上信访大厅,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链接,今年又新开通了手机信访APP,更加方便群众在网上反映诉求。目前,全市的“信、访、网、电、手机”五位一体的信访投诉受理体系已经确立,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

      二是进一步压实信访责任。结合实际,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信访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细则,对信访问题较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点对点”通报,对于工作进展缓慢、推进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请上来”约谈,同时一起研究对策、督促采取得力措施改进工作。强化信访督查督办,加大了督查的力度,也增加了督查的频次,更多的“走下去”实地督查、现场督查,盯着问题抓落实。改进信访考核,提高了信访问题实体性解决的考核分值,引导各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推动信访事项解决上来。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信访工作责任压得更实。

      三是进一步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市本级在党委政府联合接访中心设立涉法涉诉分中心,政法各部门入驻,从受理环节实现访诉分离。抓好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的工作,全市有9家单位制定了《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引导群众对照清单、依法信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信访、理性来表达诉求,树立了良好工作导向。深化律师参与信访的接待工作,很多地区聘请了专职律师、法律顾问,这些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是进一步提高信访服务水平。我们在全市信访系统开展了“人民满意窗口”、“党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各级来访接待水平明显提升。我们也学习自治区的做法,在市、旗县区级接访窗口实行一张笑脸迎人、一句问候解忧、一杯热水暖心的“三个一”亲情服务标准,引导干部筑牢为民情怀,拉近了与群众距离。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探索建立信访办理回访制度,今年我们对群众来信、网上投诉在系统回复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的回访、电话回访,及时与信访人沟通联系,了解群众的诉求、办理情况及满意程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主持人:接下来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赤峰市信访工作采取了哪些新举措,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辛华东:好的。近年来,赤峰市大力推进信访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全市信访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今年开始,以“融合党建+信访”为主要抓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调动发挥信访部门、事权单位、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合力推动解决群众信访矛盾问题的化解,同时有效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的问题,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成效也十分明显,得到了自治区信访局的高度认可。

      6月份,赤峰主城区周边有一个村100多名村民进市集体上访,反映的是该村财务不公开、怀疑村干部侵占集体财产资产等问题。市、区两级信访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的党员干部就该村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共同来走访群众,共同了解情况、共同分析会商,最后发现该村一名村干部涉嫌侵占200多万元集体资产的线索,后来把他移交给当地纪委监委立案调查后,现在已经基本查清了事实,已对当事人采取了留置措施,相信很快也能得到依法惩处。该村村民拍手称快,对信访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的信任度大大增强,“融合党建+信访”的优势在这个案件当中,在整个调查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主持人:我知道咱们的工作并没有止步于此,想问一下潘科长,赤峰市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方面是如何做的?

      潘昌赋:我们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我们把这个纳入了最近开展的信访“三无”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中。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建立以访调对接为主的信访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信访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化解信访矛盾上、放在平时解决事儿上,就是要努力践行“枫桥经验”,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上下真功、做实功。为化解疑难信访问题,成立了以律师为主的赤峰市信访法律事务公益服务中心,聘请30多位工作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和群众信得过的这些老同志作为调解专家,受党委政府的委托,推动化解一些“骨头案”、“钉子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评估的主体、评估的范围、评估的程序、职责的划分、责任追究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市委市政府将稳评工作纳入目标考评体系中,作为领导干部和部门的政绩进行考核。

      三是持续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我们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将2018年1月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信访局交办没有化解的各类信访矛盾进行筛选,将筛选出来的311件各类信访矛盾纳入化解范围,全部落实了化解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人员吸附在当地。

      在践行“枫桥经验”工作中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基层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很好的实践。比如,我们市信访局的融合党建的工作示范点――松山区太平地镇通过成立“平安五老”党支部和“村+亲+民-事”的工作模式,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成效十分显著。

      太平地镇牤牛营子村有一名村民因为连续20多年外出打工,把自己的承包地委托本村另外一名村民给他经管。由于他出去的时间比较长,受委托的村民又疏于管理,造成他的承包地的地块、亩数都出了一些差错。今年年初他回到村里以后,就与受委托的村民和承包地相邻的村民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差一点就动手打起来。连续几天到村里、镇里反映这个问题,但是由于镇、村两级干部变化较大,对情况也不是十分熟悉,一时就没了头绪。正在这个时候他准备进京上访时,该村“平安五老”党支部的老党员杨淑红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她就主动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开展工作,用她个人亲戚关系逐家逐户了解土地调整情况,组织相关村民逐个地块进行核实,共同确认地边地沿、丈量土地亩数,终于找齐了这个村民所缺少的地块、补足缺少的亩数,这个村民当年的承包费整整增加了1000多块钱,一场十分尖锐的矛盾纠纷不到一周时间就彻底化解了。“融合党建+信访”在我们当地确实是大有可为。

      主持人:辛副市长,对于怎么样做好信访工作,或者更好做好信访工作,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辛华东:好的。我在以前的工作经历中也经常和信访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化解一些信访问题。通过直接面对信访群众、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对信访工作还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的体会大概有五个方面:

      首先,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必须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信访工作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信访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作用。

      其次,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某种程度上说,信访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往往能折射出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做好信访工作,既不能单纯就信访论信访,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工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第三,做好信访工作,必须以“事要解决”为核心,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特别是信访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应该也能够在基层得到解决,压实基层的责任、属地的责任、领导的责任、部门的责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四,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形势的研判预测,对社情民意的汇集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些工作,没有好的机制,信访工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五,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要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信访干部每天面对都是大量纷繁复杂的问题,需要协调处理的是人民群众内部的一些矛盾纠纷。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要善于直面群众,善于和群众交心,用心用情用力地做好信访工作,切实履行好“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

      主持人:潘科长,请您结合20年信访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做好信访工作?

      潘昌赋:我觉得要做好信访工作,我的体会按是,“做事先做人”,只有将人做好了,做事才有根基。诚信待人、乐于助人、以理服人,既要当好群众的“出气筒”,也要当好群众的“顺气筒”,这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坚守的。信访干部的职责就是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倾听老百姓的诉求、引导老百姓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你只有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去体会感知他们的冷暖,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才能解开他们心头的疙瘩,才能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诚信、帮助、讲理、说法在这个过程中缺一不可。我们每天接待的都是找你来倾诉、甚至是“出气”的老百姓,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信访人的辛酸苦辣、埋怨声,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信访难事,如果没有诚信,没有助人、讲理、说法这些基础,我们就当不好群众的“顺气筒”,解决不好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我觉得,要做好信访工作,就必须带着感情、付出真情。老百姓的很多事,在我们看来可能就是“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可就是“大事”了。我们只有付诸真情去对待这些老百姓的“大事”,老百姓才能在情感上觉得对等,才能认同我们,化解才有了前提。因此,我经常提醒自己,对于老百姓这些小事不要轻视,信访无小事,要带着感情、付出真情去办。

      我觉得,信访干部要勇于担当、不忘初心和使命。信访干部肩上的责任是沉甸甸的,有责任就必须得有担当。做一名合格信访干部,既要对老百姓负责,更要忠诚于党的事业,扛起为党和政府分忧的担子,这是对我们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要求,也也是我做多年信访工作的体会。在老百姓眼中,信访干部绝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你代表的就是党委政府,老百姓期盼你是位“青天”,你的一举一动关系到党委政府形象。我们信访干部做人要真,做事更要实,要善于把纷繁复杂的信访问题理清楚、搞明白;要敢说真话、敢讲实话,不怕得罪人;要有一种甘愿“磨破一张嘴、跑细两条腿”的精神,真心实意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树立起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过信访这个“窗口”,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搭建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这20来年,我觉得我只是用心思在做信访工作,一直没泄这个劲儿,一直坚守着这份初心和使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