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氤氲书香满山城 文化繁荣兴巴渝

重庆日报全媒体 韩毅 黄琪奥 2019-09-28 13:16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70年前,在重庆大地上,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屈指可数,乡镇文化站几乎一片空白。而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文化馆40个、公共图书馆43个、文化站1027个、博物馆100个,“两馆一站”国家等级率位居全国前列。

  70年前,在重庆舞台上,艺术表演团体寥寥无几。截至2018年底,全市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达7533个,非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549个,舞剧《杜甫》、川剧《江姐》、歌剧《尘埃落定》等百花齐放,演艺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

  70年前,在重庆经济体中,文化产业可谓“一穷二白”。截至2018年底,全市文化企业总数达11.8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产业发展兴盛繁荣。

  三千年弦歌不辍,七十载历久弥新。重庆“靓”了,“靓”在面子,更在里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咬定建设“文化强市”奋斗目标,不断守正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座书香之城、文化之城,正在迸发勃勃生机!

  文艺创作从弱到强

  致敬美好生活,增强文化有效供给

  文艺是精神食粮,精品是繁荣标尺。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9月9日晚,新版川剧《江姐》在中共中央党校演出。

  演出现场,舞台借用版画效果,既写意形象又大气磅礴,富有当年山城特点。审讯室一戏中,舞台上空刑具高悬,夸张又真实,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氛围;江姐就义时,大幕投出刻有“11·27”烈士名字的墓碑,《红梅赞》歌声嘹亮……

  跌宕起伏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动人的唱腔,革命烈士的铮铮傲骨,折服全场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全国各地都在演江姐,新版川剧《江姐》大胆创新,听觉上融入川剧打击乐、声腔等地方特色,视觉呈现更符合当今审美。”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评价。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新版川剧《江姐》把江姐的革命追求艺术化、情感化、地方化,让一部红色经典、历史经典成为今天观众能靠拢的精神创造。

  早500多年前,韩国就将杜甫1400余首诗歌翻译成韩语,并将《春望》等诗作收录进初中和高中课本。今年6月,重庆经典原创舞剧《杜甫》首次走出国门,在韩国天安市艺术中心剧场上演,在韩国掀起“杜甫”热。

  演出中,舞者精湛的演技与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和多媒体巧妙融合,一个个“块状舞段”营造出一个个隐喻心理情境的空间环境,双胞胎演员李庚、李晋分别饰演的“杜甫”和“另一个杜甫”多次“隔空对话”,进一步衬托杜甫丰富的内心情感,揭示其内心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部舞剧对杜甫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他的家国情怀让几代韩国人都产生共鸣,汲取了很多营养。”一位韩国观众表示。

  据介绍,《江姐》《杜甫》仅是近年来重庆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沧海一粟”,歌剧《尘埃落定》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西部唯一),杂技《星空下的女孩——舞流星》获第17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银象奖,魔术《幻影飞鸽》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节目奖,魔术《伞丛扇影》荣膺IBM国际魔术大赛金牌、金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三项大奖(实现我市魔术节目在国际最顶级赛场上金奖零的突破)。此外,京剧《天路彩虹》、话剧《红岩魂》《其香居茶馆》、群舞《丑角》等大量精品剧目同样“吸粉”无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深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等丰富资源,全力提升重庆文艺创作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艺作品实现数量上的飞跃、质量上的攀升,正推动全市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表示。

  文化设施从缺到精

  涵养“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精神气质

  “听广播”“放收音机”……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新中国成立伊始,重庆多数人的文化活动连听收音机都是一种“奢侈”。

  翻开历史尘封的档案:1950年,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51年,全市仅有文化艺术机构72个,图书馆数来数去只有2个,艺术馆只有1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文化亦如此。

  1951年7月1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由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提议修建。邓小平说:“现在重庆解放了,劳动人民日子好过了,打上了肉牙祭,但这还不够,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文化牙祭’!”建成后,他亲自题写了“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至此,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成了文化娱乐、休闲、职工文化培训的重要活动场所。当时能到文化宫去看上一场演出,就是很“洋盘”的事。尤其在节假日,文化宫更是人山人海,曾创下一天接待10万人的纪录。

  1960年,重庆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在两路口落成,高三层,整个建筑外观采用拱门式高挑的造型,前面五个拱后面三个拱,加上花岗石地面,高大的玻璃幕墙,造型极具特色。它是中国西部第一家放映70毫米立体声影片的特级电影院,代表了当时国内的先进水平。

  “当时,山城电影院门口经常人头攒动,一票难求。”“老重庆”卢兴国回忆称,在那个年代,山城电影院几乎是全城男女青年恋爱萌芽的地方。

  把目光拉回当下。《爱乐之城》交响管乐音乐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乌克兰经典亲子默剧《疯狂的废纸世界》……重庆大剧院的节目单,让人目不暇接。这座嵌入重庆文化发展动脉的剧院,已创下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售票总金额近8亿元、平均上座率72%的骄人业绩,正源源不断地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价值导向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日新月异的城市,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据市文化旅游委统计,截至201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807.94万册、电子图书1326.41万册,全年总流通人次1604万人次;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全市全覆盖,建成1433个图书馆分馆,全民阅读活动同比增加45%。

  全市各类藏品数62万余件,博物馆总数达100家,其中等级博物馆16家,历史、革命、抗战、工业、自然五大博物馆群更加健全,主体多元、结构优化、层级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此外,全市还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0个、公共图书馆43个、文化站102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817个);有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处。

  活动有场地,演出有舞台,阅读有空间。经过70年发展,重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设施网络逐渐完备,图书馆、文化馆一级馆率分别达到81.39%、75.6%,居西部第一;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95.67%、91.47%、84.03%、86.43%。全市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增至617.8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产业从小到大

  构建五大体系,释放市场崭新活力

  文化是活的,它一直生长着。

  这个夏天,被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火的鹅岭二厂,高温“熄灭”不了游客热潮,共吸引了上百万全球游客前去“凹造型”。这一由老旧厂房注入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创园区,荟萃了东西方艺术的佳作、汇聚了新潮时尚的观众、植入了新的文化业态,一切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如今,它已成为一个重庆特有的文化符号,辐射全国名扬海外。”鹅岭二厂文创公园创始人周迓昕表示。

  事实上,老厂房、老仓库、老车间转型文创园,为城市发展腾笼换鸟,在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还有不少精品力作,比如热门打卡地北仓文创街区、喵儿石创艺特区、京渝国际文创园,以及9月29日开馆、见证重庆铁筑风华的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工业遗存与文化符号相融,为重庆这座文化之城增添了新的时代风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重庆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强筋壮骨、积聚动能、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

  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数字。2018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32亿元,已建成17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需求旺盛、消费活跃。其中,在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全市参与人数突破5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50亿元。

  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趋势。2018年,我市举办了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协作推进签约仪式,达成文化产业发展合作项目161个;举办了第十二期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签约项目30个,签约总金额1699亿元。魁星楼艺术区、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实施,鲁能胜地、重庆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大型拟建项目有序推进,西部地区首个纪录片产业基地——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揭牌启用,当当书店全国首家旗舰店落地重庆。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在重庆落地开花,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据介绍,接下来,重庆将着力构建五个文化产业体系,即文化内容原创生产、数字文化创新创意、文化用品装备制造、文化产业全域融合、文化产业开放共享等“五个体系”,着力实施文化产业‘七个工程’—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工程、巴渝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工程、文化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工程、“文化+”创新驱动工程、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提升工程,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一座书香之城、文化之城,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重庆文化·口述

  观影设备见证文化发展

  口述人:江津农村电影放映员程烈超

  我和电影的缘分始于1977年。那年,退伍不久的我参加了乡村电影放映队,成为了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

  我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我只要走到村子里,小孩子们就会跑到我身边看稀奇,大人们则会赶紧去坝子里占位置。一场电影通常有上千人来观看,场面非常壮观。但可惜的是,虽然人们十分热情,但当时的电影放映条件却十分简陋—当时农村普遍还没有通电,故在放映电影前,我不仅要把发电机挑上,现场发电。此外,我主要使用松花江牌5502型35毫米座机、甘光F16-GS一体机等胶片机,不仅操作难度要大,还要自己来剪接胶片。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电影的放映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清楚地记得,90年代初,我的设备升级成长江F16型电影放映机,相比于之前的放映机,它的亮度提高了一半。

  对我而言,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让我的设备更新换代外,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我的电影选择面。作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我每次都会在放映前,到江津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拿片源。80年代是电影公司给什么,我就放什么,基本没什么选择权;90年代之后,我每次都会在放完电影之后询问观众下次想看什么电影,并把观众的意见反馈给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2010年后,随着数字影院的普及,去电影院看电影已成为重庆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电影市场票房总数突破15亿元。随着票房而改变的,还有整体的电影放映和观看环境,数字放映机取代了胶片放映机,以金属幕布、软幕为代表的电影幕布也取代常规幕布,给予市民更好的观影享受。

  此外,随着重庆的电影扶贫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看电影也再也不会是个难题。相信随着100个乡镇室内固定放映厅的陆续建成,以我为代表的农村电影放映员也将结束走街串巷放电影的使命,进而和所有普通观众一样,坐在固定放映厅内,欣赏最新上映的电影。

重庆文化·数说

  201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807.94万册、电子图书1326.41万册,全年总流通人次1604万人次。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推进,建成1433个图书馆分馆,全民阅读活动同比增加45%。

  2018年,全市1068个群众文化机构,文化服务惠及人次达2052.36万人次。建成1038个文化馆分馆,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同比增加65%。累计完成775个乡镇、204个街道、6840个村、256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5.67%、91.47%、84.03%、86.43%。

  截止2018年底,全市各类藏品数62万余件,博物馆总数达100家,接待观众3797.99万人次,历史、革命、抗战、工业、自然五大博物馆群更加健全,主体多元、结构优化、层级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截止2018年底,全市文化市场经营机构7533个,从业人员56580人,同比分别增长3.71%、10.29%。其中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和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增长明显,增幅分别为22.84%、325%和207.59%。

重庆文化·大事记

  1950年,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51年,西南博物院成立(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重庆技艺团成立(后更名为重庆市杂技艺术团)。

  1952年,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建成开放。

  1955年,西南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北碚图书馆合并,成立新的重庆市图书馆。

  1958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

  1980年,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参赛的《小萝卜头》获编导一等奖、表演二等奖、音乐三等奖。

  1989年,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沈铁梅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9年,重庆市歌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巫山神女》获“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新建成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获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2007年,电视剧《西圣地》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2008年,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荣获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2009年获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2010年9月,电视剧《民主之澜》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2011年8月,电视剧《医者仁心》荣获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

  2018年,重庆国际马戏城建成开业。

  (资料、数据均由文化旅游委提供)

编辑王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