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身边的初心使命 | 忆酉阳苍岭镇大河口村第一书记冉景清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12-12 18:05:09 | 记者:陈维灯 实习生 周传勇 | 编辑:陈韫宇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首席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周传勇)冬月十六,酉阳苍岭镇大河口村石泉苗寨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清晨的寒气里,请人杀了年猪,年近八旬的石邦玉亲自下厨。几样小菜、一碗热气腾腾的刨猪汤,屋里弥漫着香味。

      一桌两人,石邦玉和老伴冉晓华却摆上了三副碗筷,斟上三杯苞谷酒。

      两人中间,有碗有筷有酒,却虚位。

      两人端起酒杯,敬向虚位,“冉书记,你说要到我屋里喝刨猪汤。今天,我们杀了年猪,你一定要来……”

      酒一饮而尽,泪眼迷蒙,恍惚间,冉晓华似又回到10月22日的那个午后……

    image.png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处理得很好”

      那天午后,穿戴齐整,冉晓华携着老伴,走下苗寨层层的阶梯,登上前往苍岭场镇的农村客运公交,然后再转车前往酉阳县城。

      石泉苗寨至酉阳县城,全程近百公里,车程两个多小时,两位老人翻山越岭前来,为的是送别一位曾经带给人们温暖和笑声的扶贫干部——大河口村扶贫第一书记冉景清。

      10月16日清晨,与同事通宵加班的冉景清心源性猝死,年仅41岁。

      6天后,冉景清的追悼会在酉阳县城殡仪馆举行。

      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殡仪馆的石邦玉和冉晓华,与其余100多名自发前来的村民一起,为冉景清通宵守灵。

      “戴个眼镜、短头发、有点黑,人比较壮实”,2018年1月,冬日清晨,石泉苗寨白雪皑皑,石邦玉初识冉景清,“我家属也姓冉,他就喊‘姐姐’。城里来的干部,点架子都没得。”

      虽然石邦玉和冉晓华并非贫困户,冉景清却时常登门拜访,了解村情民意。

      “寨子里都是木头房子,我建议要配置消防设备。”石邦玉的建议,冉景清记在本子上,也落实在行动上。如今,石泉苗寨各家各户已接通自来水,消防管道也正在安装。

      “他是个好人,对老百姓好!虽然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处理得很好。”冉景清的许多事,冉晓华都记忆犹新。

      贫困户石建成、徐敏夫妻分居多年,家中一贫如洗。

      冉景清上门调解30余次,让两人重归于好,也让一向得过且过的石建成生活态度发生巨大转变,主动发展山羊养殖产业。

      10月16日,冉景清因公殉职的消息传来,石建成含泪写下对联:扶贫政策硬是好,党的恩情忘不了。

      对仗并不工整,字也歪歪斜斜,却饱含着深情,寄托着哀思。

      “没有产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无从谈起”

      冬月十六的雪,纷纷扬扬,午时才停,山岭已白头。

      地处石泉苗寨最高处、村民石敦周的房子,屋顶已是厚厚一层积雪。

      雪天里,有黔江城区的游客到寨子里游玩,午餐选在了石敦周的农家乐里。

      “冉书记到屋头走访的时候,觉得我这个屋地势好,建议我搞成农家乐,接待游客。”如今,石敦周的农家乐已开业迎客,冉景清却已撒手人寰。

      “大河口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既是阿蓬江大河口电站水库淹没搬迁区域,又地处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还在大河口电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大河口村支书赵昭伟介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水库成库时淹没大片耕地,大河口村既无法发展种植业,也不能发展养殖业,大河口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极为艰巨,“没有产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无从谈起。”

      要从何处着手实现大河口村的脱贫增收?这样的问题,冉景清从驻村第一天起就在思考。

      解题的关键,就在石泉苗寨。

      石泉苗寨,又名火烧溪,座落在阿蓬江畔,已有500多年历史,保存完好,有渝东南第一苗寨之称。寨子分上中下3寨,全是石姓,寨上有70多栋木质民居。寨子被1000多棵古树,500多丘梯田和满山翠竹紧紧包围,比之前《中国博物馆志》所载“中国最大的原生态苗寨”贵州郎德苗寨还大。

    image.png

      村中走访时,冉景清发现时常有周边区县的游客到此游玩。于是,发展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逐渐在冉景清的脑海里成型。

      除了石泉苗寨,地处阿蓬江畔的大河口村不仅有秀丽的峡谷风光、险峻的悬崖峭壁,还有两眼常年恒温近60度、每天出水量逾2000立方米的温泉,这些都让冉景清看到了发展旅游的美好前景。

      “村里还有近10栋大河口电站闲置的办公楼,冉书记在世时已经在筹措资金,准备改造其中的5栋成为民宿,能提供近百张床位。”赵昭伟介绍,村里已筹措了40余万元的资金,民宿改造工程将在明年年初启动,“我们还约着下雪的时候一起泡温泉。今天下雪了,可人不在了……”

      “路修不好,车开不进来,旅游就搞不起来”

      午后雪霁,大河口村大盖坪开始起雾。初时如薄纱,傍晚时分已是大雾弥漫。

      踏着积雪,接替冉景清任大河口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徐洲,和驻村工队队员滕建互相搀扶着,在大雾中摸索前行。

      “大盖坪常年起雾,冬天尤其如此。”徐洲介绍,大盖坪是大河口村绕行黔江通往本村四组丁家梁的必经之路,“海拔高,又经常起大雾,到四组5公里的通组路,就剩这个区域1公里左右没有硬化了。”

      可在冉景清初到村里时,四组甚至不通机耕道,村民到村委所在地只能步行,单程超过4个小时。

      当时,大河口全村,除了苍岭场镇至石泉苗寨的县道外,没有一米硬化路。

      “丁家梁,冉书记都不晓得去了好多次。不通路时走路,有了机耕道骑摩托。”赵昭伟的记忆里,冉景清连人带摩托在大盖坪的大雾里摔过好几次,“摔一次,他就更加坚定一分把村里的路全硬化的决心。”

      如今,大河口村已有硬化公路26公里,便民硬化路10余公里,全村仅有五组到六组的近两公里路没有硬化。

      “冉书记常说:‘路修不好,车开不进来,旅游就搞不起来’。”赵昭伟记得,五组到六组的近两公里村道,由于弯急、坡度大,施工难度大。为了尽早完成这段路的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冉景清生前多次骑摩托或步行实地查看,和施工方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明年开春,这近两公里的村道将开始硬化。冉景清将村里的路全硬化的心愿,也将实现。

      (校对:崇云丰  审核:卢志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