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打春”是打啥?“咬春”怎么咬?看看立春节气怎么过
    中国天气网
    时间:2024-02-04 08:57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2月4日)我们开启第一站——立春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新岁的起点,意味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为了迎接春天,立春这天有“打春”“咬春”“踏春”等诸多习俗。“打春”是打什么,“咬春”要怎么咬?看看立春节气怎么过。

    立春这样过

    打春牛吃春饼 咬一口春天的味道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寒冬将尽,万物开始有复苏的征兆,这对于传统的农耕社会意义重大。因此,古人十分重视立春,又称之为正月节、岁节等。过节当然要热闹起来,民间在立春这天会有“打春”祈丰、“咬春”求福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打春牛”也叫“打春”“鞭春”。立春这天,人们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用杖击碎,象征春耕开始。春牛被打碎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也叫“抢春”。据说抢得牛头土,大吉大利;抢得牛身土,养蚕兴旺;抢得牛角上的土,庄稼丰收。人们通过这种热闹的习俗互相提醒,春天已到,农忙开启,也祈愿新一年五谷丰登。

    古人在立春当天还要“挂春幡”,春幡又叫“春胜”“幡胜”,是用绢、纸、布制成的小旗,立春日可以直接挂在户外,也有些地方将小春幡戴在女子头上。春幡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剪成燕子、柳树、鲜花、鸟、蝴蝶等等。微风拂过,春幡飘动,象征着五彩斑斓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庆祝春天的到来,美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古人把在立春这天吃美食叫做“咬春”,是不是有一种咬定春天不松口的劲头。

    最早的“咬春”是指春盘。杜甫在《立春》中写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在古代,立春日人们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己吃。各朝各代春盘摆的食物不尽相同,但都有迎新之意。渐渐地,人们直接把菜品包在饼里,春饼就诞生了。

    现在北方人“咬春”多是吃春饼,人们将面烙或蒸制成薄饼,再将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合菜,用饼卷着吃。老北京最讲究春饼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

    南方人立春喜欢吃春卷,它可以视作春饼的进阶版。同样是面皮包上馅料,春卷的口味选择更丰富,既有豆沙、花生等甜口的,也有白菜肉、海鲜等咸口的,包好后经煎、炸而成,咬一口,酥脆鲜香。

    除了春饼、春卷,白萝卜也是古时候“咬春”的流行食品。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咬萝卜可以说是最物美价廉的迎春仪式了。

    立春看天气

    北方寒意未退 南方回暖雨水增

    春幡挂起,春饼吃过,迎春的氛围已经拉满,但春姑娘却是有点小脾气的,不肯这么轻易地露面。立春这天要寻春,只能一路向南,此时我国仅有云南及华南部分地区处于气象意义上的春季,其他大部仍在“寒意未退盼春来”。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常年立春节气全国天气地图可以看出,立春期间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仍频繁,大风一吹,寒冷依旧。尤其是黑龙江、吉林、青海、西藏等地,依然是天寒地冻的冬日景象。有计划春节假期去东北旅游的南方小伙伴们,千万别被立春的假象迷惑,防冻保暖工作还是要做好。

    华北、黄淮等地,立春期间白天有所回暖,但早晚天气仍较寒凉,各地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这时候不要着急脱去冬装,还要遵守春捂的原则,让身体慢慢适应天气变化。

    在南方,随着暖湿气流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更为显著,雨水也渐渐增多,春天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了。但江南一带,如果遇到冷空气南下还要小心湿冷的魔法攻击,多吃些热气腾腾的食物,热水泡泡脚,让阳气上升,抵御湿冷。而在西南一带,此时还有雨雪天气频扰,立春时节往往也是春运的高峰期,回家路上如遇到雨雪冰冻天气,一定要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在迎接农历新年的同时,新一岁的四季轮回也已悄然开启。经过了漫长冬日,此时一丝春的气息都会让人心动,我们认真地“迎春”“咬春”,让春天不轻易溜走。

    编辑:代修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