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之江轩|川渝英雄气是中国人的精神
    浙江宣传
    时间:2022-08-27 11:04:13
    近一段时间,四川、重庆等地持续高温干旱,多地突发山林火灾,让人着实揪心。特别是重庆北碚区突发山火,当地每天调度1600多人和200多台机具设备,空地结合接力救火。与此同时——

    消防员+1:有我们在请放心!

     

    摩托车队+1:山上人去不到,全靠这些娃儿冲。

     

    志愿群众+1:我来!我参加过08年抗震救灾。

     

    爱心商户+1:肉多装点,黄豆少装点。

     

    ……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正是来自每一位平凡英雄的力量,守护着这座城市,筑起万众一心的“防火墙”。
     
     
    山地陡峭,交通不便,散点多发,屡扑难灭,是本次重庆山火的突出特点。

     

    山火最初是从缙云山支脉的虎头山燃起来的,由于天热风大,万里无云,火势很快烧到了缙云山。解放军和群众在缙云山下建立起了隔离带,这是城市最后的隔离线,火势翻过山就会蔓延到城市。

    图片

    8月21日,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脉发生山火。

    缙云山古名巴山,因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而名震天下,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里有着1599年的千年名刹和无数的珍稀动物植物。王维、杜甫、周敦颐来过,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在这儿留下过不朽佳篇,西南联大和中共西南局都曾藏身其中。

     

    它是重庆文脉的根,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背后就是家园!当地人在困难前一分一秒都没有犹豫。

     

    山火一开始,每个小区就开始配合政府捐款捐物,缺水买水,缺头灯买头灯,缺油锯筹钱买油锯。可物资虽然备齐了,但坡陡山险,救援汽车根本没法将物资运送上去。

     

    于是,8月22日,一条名为《请兄弟们来北碚 摩托车拉物资救火》的短视频从北碚发送了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就赶来了五百多名摩托车骑手。有网友说,北碚90%的摩托车都来了,山路陡峭,几乎所有人都摔倒过。

    图片
     
    运送物资和灭火设备的最后500米就主要靠“摩托骑士”。

     

    “摩托骑士”当中,有专业车手,也有普通市民,其中不少还是90后、00后的“娃儿”,他们“上山送水,下山送人”。一位志愿者说“参加这次救援行动最大的感悟就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中国凝聚力”。

     

    这是一场接力赛,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自己出一份力,也是为家乡尽一份力。

     
    图片
     
    他们当中,有一位小伙日夜奋战,为了战胜疲惫,保持清醒,就往头上浇水,这一幕让无数网友充满敬意又心疼不已。
     

    他们当中,有一位大学生三赴火场,“前天他在北山坪,今天又去黄旗了。”“前天他在桥上累瘫了。”视频中的他,奔跑、扑火、挖隔离带、搬运物资……他说,“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正当青春有梦,有热泪,有远方,也有成长,比起安稳的青春,我更想拥有闪光的青春!”

     

    “这群娃儿立大功了。”参与支援的摩托车店主王晓臣介绍:前往现场支援的摩友,主力多是90后,“我觉得重庆人民还是很团结的,我们之前去报名志愿者,名额都是满的了”。

     

    图片
    图源:云南森林消防总队
    每个时代都有年轻人,每个时代都有站出来的可靠的年轻人,在为这个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困难,川渝人民向来是有些英雄气在身上的。重庆人的英雄气是“有事儿一起扛”,这也是咱中国人的精气神。
     
    重庆本是一座以慢生活闻名的城市。当灾难来临,大家是如此团结、不计得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车出车、有物捐物……每一个重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自己的家园。

    图片

    图源:重庆日报

    顶着极端的高温灭火就像被热浪完全包裹一样,这“烤”验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逆火而行的消防员们却在朋友圈留下了非常质朴的话语:气温与火焰双重炙烤下,永远竭诚为民。山再高,坡再陡,挡不住特勤队员的脚步。
     

    这是行动的号角,也是战斗的誓言。

     

    有困难一起扛。“我当过兵!”“我是党员!”面对山火,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躬身入局,搭成“人链”传递物资。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赶赴于此,生活中的普通人,筑起了这座城市的坚固“防火墙”。而这,也是一城之民最朴实、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人”。就像有媒体评论称,那里本没有路,是无数志愿者的脚步;那路本没有灯,是无数志愿者的头灯照亮了重庆儿女用身躯构筑的防火长城。8月25日23时,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已有效封控。山火已灭和无人员伤亡是最好的消息。

     

    接力的是精神,这股精神,寻常时候看不见,关键时刻露峥嵘,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深藏着的能够从挫折走向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密钥”之一。

     

    “川”过山火,“渝”越酷热。我们不禁感叹:尽管上山的路太不齐了,但看到的人心是真的齐!

    编辑:罗建军 | 审核:王方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