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简介
    来源:
    时间:2022-02-12 22:58:22 | 编辑:周游

    万州区西山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25年

      公园规模:135亩

      公园位置:万州区王牌路13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西山公园始建于1925年,由原四川省军阀杨森驻万后用3万多银元修建,定名为“万县商埠公园”,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在此期间,因历史变革曾更名多次,1926年9月5日,为纪念万县惨案,改为“九·五公园”;1928年11月为纪念北伐胜利,更名为“中山公园”;1928年末,原陆军二十一军刘湘所部三师师长王陵基移驻万县后,对园中景点大加培植,新建西山月台,并题“西山”二字于石壁之上,又更名为“西山公园”,沿用至今;2010年,政府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公园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整修,完善了公园功能设施;2012年底,区园林中心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引进四川山茶、云南山茶、华东山茶、广西金花茶、茶梅五大体系的380多种山茶4700余株并于2013年2月,成功举办第一届茶花展;2016年成功创建“国际杰出茶花园”、国家3A级景区;2021年,应政府统一规划,对西山公园进行升级改造, 春节后全园封闭施工。2021年12月西山公园成功申报历史名园。

      历史故事:公园凸显万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抗争、拼搏向前的精神。以与自然抗争、与列强抗争,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化脉络主线进行构思。以川东建筑文化、古诗词、生活剪影、历史事件等反映万州人民与自然抗争。以现有西山钟楼、库里申科墓、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文物为基础,着重表现川军出川历史事件,融入红色抗争文化精神,反映万州人民与列强抗争。通过复原西山碑等方式,结合北滨大道黄葛树长廊及移民广场景观建设,体现万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文物:西山钟楼、库里申科墓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园内林木浓郁,繁花似锦,古木交柯,树桩屏亭;曲池幽院,楼台阁榭,珍禽异兽,鸟语蝉鸣,设施周全,成为长江上游和川东著名游览胜地。

      主要景点:五洲池、钟楼、静园、库里申科墓园、动物园、茶花园、湿地园等。

      古树名木:园内现存古树205株,其中一级保护树7株,二级保护树198株。

    重庆市鹅岭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始建于清末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

      公园规模:占地96.8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渝中区鹅岭正街176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1911年,云南商人李耀庭父子将位于佛图关东侧山岭辟为私家花园“礼园”,又名“宜园”、“李园”。1950年,李氏后代将“礼园”捐献国家,由西南军区司令部接收。1958年,移交重庆市人民政府改建公园,定名为“鹅岭公园”。1960年,重庆市园林局成立,交园林局主管。1966年,改名“红岭公园”。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游览参观。1972年,重新开放并恢复“鹅岭公园”原名。2005年,面向公众免门票开放。2017年,移交渝中区城市管理局主管。

      历史故事:鹅岭公园的前身为礼园,也称宜园,系清末重庆商会首届会长富商李耀庭的别墅,建于清末宣统年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礼园不仅以优秀的造园艺术著称于世,更因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留下的史迹而更具历史价值。抗战时期,蒋介石、宋美龄曾在飞阁居住,英国大使卡尔也在此居住。澳大利亚公使馆、丹麦公使馆、土耳其公使馆曾设于园内,公使馆旧址至今尚存。195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下,“礼园”移交重庆市人民政府,同年7月辟为公园开放,命名为“鹅岭公园”。

      历史文物:澳大利亚公使馆、土耳其公使馆、丹麦公使馆、飞阁、防空洞、桐轩、苏军烈士墓、石绳桥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鹅岭公园内的园林建筑和景点、小品都是各个历史时期里精心设计建造并保存下来的,它们不但在空间尺度、形体、风格等诸多要素上与周边地形和环境十分协调,在全园总体风格统一的同时,又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个性,成为重庆园林艺术的精品,其代表作如“礼园”时期的榕湖、石绳桥景点,景区布局自然流畅,石绳桥造型奇特,结构复杂,水体、驳岸、假山、路径及植物各景观要素之间统一协调,恰到好处,主次分明又相映成趣,创构出一幅自然、野趣、清新、幽雅的园林风情立体画面。又如陪都时期改造建设的“飞阁”,系砖木结构仿古建筑,碧瓦彩檐,庄严瑰丽。八十年代建造的“瞰胜楼”(两江亭),耸立于鹅岭之巅,七层塔楼,雄伟壮观,既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又有创新和时代感,曾被评为重庆十大建筑之一。

      主要景点:澳大利亚公使馆、土耳其公使馆、丹麦公使馆、飞阁、防空洞、桐轩、苏军烈士墓、石绳桥、瞰胜楼、鹅岭碑、辛亥革命十先烈纪念碑、艺卉园、鹅项山庄、广岛园、和平钟、爬山廊、夕照亭、莲池长廊

      古树名木:银杏、黄葛树、罗汉松、日本五针松、乌柿、苏铁等

    重庆人民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21年

      公园规模:占地15.3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人民公园4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重庆人民公园兴建于1921年,1929年8月完工建成后成为重庆城第一座市民公园。因公园位于重庆城中部,故取名中央公园。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中央公园于1939年更名为中山公园。解放后,中山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在文革”期间,园内花草树木、道路栏杆损坏严重,堡坎、围墙倒塌,失去公园的原有面貌。1972年至1988年期间,公园陆续修复。重庆人民公园又于2017年开始进行改造,2018年完工,改造面积约1.3万平方米。2019年,移交渝中区公园管理中心主管。

      历史故事:在20世纪20年代,公园所在的金碧山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还一度成了刑场,更有坟茔横卧其间。也许是因为衰败,这里也被人们叫为后伺坡。1921年杨森任重庆商埠督办后,开始在此兴建公园。当时仅修建了堡坎、沟渠等部分工程,因川军内战、杨森撤走而停工。1926年潘文华任重庆商埠督办后,续议兴修中央公园。由于此处地址太窄,遂将原巴县政府后方空地划入公园建设范围。陪都时期,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社会名流经常在公园的茶楼聚会交流,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在这里举行音乐会。人民公园还是连接上、下半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迄今为止,在下半城解放东路、望龙门一带居住的人,步行到解放碑仍然是从人民公园内的石梯上下。

      历史文物:中央公园旧址、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重庆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人民公园防空洞掩体。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园内现有辛亥广场、九三学社广场、消防纪念长廊、丹凤亭、中山亭、江山烟雨台、长亭茶园建筑群等景观。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位于辛亥广场,它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见证。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位于学社广场,是为纪念九三学社成立于抗战陪都重庆而建立。消防纪念长廊主要由重庆消防烈士墙和重庆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两部分构成,主要是纪念重庆大轰炸期间殉职消防人员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消防烈士。中山亭和丹凤亭均始建于民国15-18年,现分别为四方形翘角亭和六角型翘角亭,两座亭环境清幽,近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远可观下半城区。长亭茶园是重庆历史最悠久的老茶馆之一,原为中央公园的江天烟雨阁。江山烟雨台位于长亭茶园建筑群前休闲平台处,站在平台可以感受到长江滚滚江水带来的阵阵江风,远可眺南山翠绿,近可观园内风景。

      主要景点:辛亥广场、九三学社广场、消防纪念长廊、丹凤亭、中山亭、长亭茶园建筑群、江山烟雨台。

      古树名木:银杏、黄葛树

    重庆枇杷山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55年

      公园规模:占地86.4亩

      公园位置:渝中半岛两江环抱的枇杷山制高点(枇杷山正街74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枇杷山公园前身为“王园”,系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军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王陵基的私家宅院。重庆解放后,中共重庆市委接管作为机关驻地,1955年市委机关搬迁,由市公用局接管辟为公园,并于同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先后接待了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首相金日成、日本前首相片山哲、柬埔寨王国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等国际友人。1987年,由市园林事业管理局移交给渝中区政府,实行市级公园区级管理模式。2003年、2011年,公园先后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规范化管理二级达标公园”、“规范化管理一级达标公园”。2007年10月1日作为“民心工程”免费向市民开放,同年通过创建成功被重庆市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景区”。2019年,移交渝中区公园管理中心主管。

      历史故事:枇杷山的得名,来源于三个传说:一曰是此山山形像中国古典乐器琵琶;一曰是古时有一个善弹会唱的琵琶女,因思念远走他乡的恋人,常在山头抚琴弹唱,其声凄婉,令人同情,天长日久,此山被人们称作琵琶山(与枇杷山谐音);一曰山上曾遍植枇杷树。枇杷山公园是人烟稠密的市中心的一块绿色宝地,园内山峦叠嶂、绿树成荫,植物葱郁繁茂,地处繁华都市腹地,被市民形象地称作“市中心的肺叶”,是一座观赏山城夜色、俯瞰两江胜景、消暑纳凉的山地公园。

      历史文物:红楼。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枇杷山公园依山傍水,具有典型的山地公园特色。园区充分根据“高低落差大、斜面护坡多、堡坎挡墙多、平地少”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乔、灌、草、藤”植物配置的立体绿化景观建设,植物配置注重多样性与层次感、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有机融合,植物香化、彩化、季相变化突出,勾勒出一幅“四季花开、香飘四野、错落有致、层林尽染”的植物生态空间美景图。

      主要景点:红星亭、阜园、六角亭、盆景园、红楼、迎翠廊等。

      古树名木:园内有鱼木、油橄榄、黄葛树、香樟、蓝花楹、罗汉松等古树名木40余株。

    奉节县白帝城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1978年对外开放。

      公园规模:占地4.7平方公里

      公园位置: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瞿塘峡社区5组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此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去世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 武侯祠。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川安抚司副使张俭毁“三功祠”,改塑刘备、诸葛亮像,更名“义正祠”,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抚段锦又在庙内添加关羽、张飞像,取“明君良臣”之意,改“义正祠”为“明良殿”。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

      历史文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级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先后对白帝城开展了文物抢救及修缮保护工作。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存,目前保存较好的有数千米南宋白帝城城墙和明清古建筑白帝庙,目前对外展示的还有巴人悬棺,汉、六朝时期的文物标本,隋代至民国以来的碑刻。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白帝城的白帝庙以山门、前殿、明良殿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建筑格局为四合院。其中东院有碑林、陈列室 ;西院有碑林、武候祠、忠武堂、观星亭和民国时期修建的西式白楼等。

      主要景点:前山山门、白帝庙大门、前殿、明良殿、后主祠、昭烈祠、文臣厅、武将厅、东碑林、蜀汉堂、武侯祠、西碑林、观星亭、白楼、忠武堂、竹枝园、悬棺厅、十贤堂、锁江铁柱等。

      古树名木:有5株以上不可移动的古树名木的;有30株以上树龄在50年以上的不可移动的体现传统盘扎技艺的树桩或桩景等。

    忠县白公祠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630年

      公园规模:占地110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忠县白公街道白公路28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白公祠,明崇祯三年,知州马易从创修。1983年县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月29日对外开放。2012年9月被列入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联合忠州博物馆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2月,白公祠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0月28日白公祠文博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故事:公元818年至820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谪任忠州刺史。在忠州期间,他爱民勤政,宽刑薄赋,与民同苦乐,并留下诗作130余篇。明崇祯三年( 1630年),知州马易从为纪念白居易创修白公祠。

      历史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房阙-无铭阙,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白公祠古建筑群。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白公祠古建筑群由原县保白公祠和忠县前三峡搬迁保护文物老官庙、关帝庙、太保祠以及冯氏华表等古建筑组成。整个古建群随坡地地势渐次逐级升高,建筑单体之间以石级相连,关帝庙、老官庙均为硬山式子建筑,抬梁式构架,四合院式布局,其中老官庙是渝东官式建筑的代表。

      主要景点:白园、乐天堂、醉吟阁、四贤亭、龙昌寺荷池、木莲园、乐天诗廊、咏白诗林、丁房阙、无铭阙、太保祠、关帝庙、老官庙、陈一伟民居、巴王庙、冯氏华表、化龙池、石权等景点。古树名木:黄葛树。

    忠县石宝寨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573年

      公园规模:占地50000平方米

      公园位置: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印山街18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清康熙至同治年多次扩建维修,1979年12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第二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05年,因三峡工程建设,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在巨型围堤保护环绕下,山寨变水寨,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江中盆景”这一美景,享有“长江小蓬莱”的美称。

      历史故事:石宝寨下临长江,上接云天,古名“连云山”,又因孤峰兀立,四壁如削,形似“玉印”,故名“玉印山”。传说“玉印山”是女娲补天之五彩炼石,寨前原有“鞭石”(恐龙化石),寨顶有“流米石”,故石宝寨又名“石宝”。据科学考证,其山体实为中生代侏椤系蓬莱镇组砂页岩等厚水平状,经地壳运动,水流切割,雨水侵蚀风化形成。《四川通志》载:“明末清初,谭宏起义据此为寨”,故名“石宝寨”,原来的“连云山”、“玉印山”、“石宝”等名久而淡忘,唯“石宝寨”名闻遐迩。

      历史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寨楼始建于乾隆初年(1736),名为“岑楼”。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基于旧制重新建造,遂为现存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寨楼是石宝寨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由古寨门、寨身塔楼和寨顶古刹三部分组成。古寨门形如牌楼,高约8米,砖石结构,歇山翘角瓦顶,中高旁低,门额横书“梯云直上”四字,意即由此而进,登梯腾云直上九重天,饱览仙山美景。竖写“小蓬莱”。整个山门都饰以精致浮雕、泥塑,如五龙捧圣、双狮戏彩、哪吒闹海等。石宝寨塔楼主体为红色的全木塔型楼阁,塔楼构思奇妙,工艺独特,是“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塔楼共12层,通高56米。相传乃当地的能工巧匠据雄鹰展翅盘旋而上玉印山所构思设计的。塔楼分为上下两部分,下九层上三层,下九层隐含九重天之意。楼内设木梯,供游人攀登上下。塔楼临岩筑基,依山取势。古人聪明地利用岩石的自然倾斜,打孔穿石立柱,木石相衔,层层连接,飞檐展翼,层层收缩而上,蔚为壮观。每层楼斗拱相接,全为木质连接,整个建筑没有利用一颗铁钉,乃世界罕见。楼体材质考究,选用生长多年,木质坚硬,防蛀耐蚀的马桑树作主要材料,至今完好无损。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为世人所赞叹。

      主要景点:石宝寨以“江上明珠”牌坊、十二生肖、关公浮雕艺术墙、十二层寨楼、天子殿、爱河桥、鸭子洞、流米石、古炮台等为主要景观。

      古树名木:黄葛树。

    北碚区北碚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30年

      公园规模:占地7.13公顷

      公园位置:北碚区朝阳街道公园村24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北碚公园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办,位于城区中心火焰山,命名为“北碚火焰山公园”,不久更名为“北碚平民公园”。 1950年,北碚公园由北碚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将“北碚平民公园”更名为“北碚公园”,并列编入国家事业单位;2005年5月经北碚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公园免门票向市民开放。

      历史故事:1.清凉亭,原名慈寿阁。当年以卢作孚先生母亲六十大寿时亲友馈赠的礼资于1935年修建。1937年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清凉亭”匾额,1939年陶行知曾寓居于此。2.中路原名“尔昌道”。 建于1939年。是一段依山造就的石阶路,位于北碚公园前门。1939年,士绅王尔昌有感于卢作孚先生,特捐赠20万元,建造了园门中路的石阶梯道,遂被称为尔昌大道。3.汉砖台,原名“露台”。背靠盆景园,面向嘉陵江、清凉亭。于1939年在合川盐井地区发掘汉墓,将墓内七十余匹汉砖运回并砌在露台边沿做为栏杆。1959年修建花卉园(今盆景园)时,对露台进行整修,将汉砖集中靠边砌成砖墙,取名为“汉砖台”。

      历史文物:1.国家级文物:清凉亭(慈寿阁)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2013年被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市区级文物:北碚公园(北碚平民公园)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2014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4月被列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北碚公园是重庆市山地公园的典型代表,其地理位置优越,近可以俯瞰北碚城市街景、嘉陵江行船风帆,远可以眺望缙云山、飞蛾山、鸡公山、观音峡、温塘峡等山景、水景、峡景。是以作孚史迹文化内涵和花鸟为特色,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公园。主要景点有:

      主要景点:影园、盆景园、作孚园、怡园、墨香斋、清凉亭、九道拐、尔昌道、枫林路、知春亭、四角亭、翔飞亭等。

      古树名木:黄葛树(2株)、皂荚(2株)、罗汉松(2株)、茶花(1株)

    北碚区北温泉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公园规模:北温泉景区核心区178亩、林地327.7亩、张飞古道108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北温泉的前身是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温泉寺。1927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将其创建为嘉陵江温泉公园。198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重庆市北泉风景区管理处,隶属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1997年4月重庆市北泉风景区管理处从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交由北碚区政府管理。2016年中共北碚区委编办将嘉陵江小三峡和北温泉风景区进行整合,成立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北碚管理处(加挂重庆市北泉风景区管理处牌子),负责景区日常管理工作。2019年因机构改革,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北碚管理处由区城管局转隶到区林业局。2019年8月,中共北碚区委编制委员会(碚委编﹝2020﹞26号)“整合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公园管理处、重庆市北碚公园管理处、北泉风景区的公园管理机构和职能,成立重庆市北碚区公园管理处,负责已移交区城市管理局管理的城市公园的管理事务性工作。

      历史故事:北温泉,它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423年(南朝刘宋景平元年)的温泉寺,公元1007年(北宋真宗景德四年)温泉寺被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公元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元宪宗蒙哥率军攻打合州钓鱼城中炮饮恨而终于温泉寺。

      抗战时期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梁漱瞑、李鹏、杨尚昆及蒋介石、林森、布什等中外要人曾在北温泉下榻、休憩,并留下大量墨宝。

      历史文物:北温泉公园内的市级、国家级文物有:温泉寺(包括: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石刻园等)、创建于二十世纪二 、三十年代的数帆楼、柏林楼、竹楼、磐室、农庄。

      建于北宋年间的古香园、石刻园有宋、元、明、清各代的花、鸟、禽、兽等石雕,是考古及研究历代石雕艺术的最佳去处。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公园以温泉寺为轴心,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四殿相接,朱檐碧瓦,雄伟壮观;数帆楼、柏林楼、竹楼、磐室、农庄,或建于山巅,或筑于峭壁,或红柱绿瓦,飞檐翘角;或茅顶竹墙,古朴典雅,各有千秋。

      主要景点:温泉寺、石刻园、古香园、荷花池、行知桥、兰池、汤池、濂溪亭、北泉飞瀑、戏鱼池、听泉亭、乳花洞、五潭映月、温汤史歌等景点分布其中。

      古树名木:园内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水杉、银杏、红豆杉、青檀等,有本地特有树种——缙云八角、缙云槭、北碚猴欢喜、缙云卫矛、北碚榕等,其中北碚榕为北泉独有的模式植物,此外还留存有古树名木70余株。

    大足区北山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80年

      公园规模:占地597.15亩

      公园位置:大足区二环北路中段与二环北路西段交叉口北150米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位于大足城区之北1000余米的北山坡上而得名,是大足城区第一座公园。公园雏形为永昌寨,由唐代韦君靖修筑,形成于公元892年,依山而建,由“三坡两弯”组成,即佛岩坡、北塔坡、望城坡和佛湾、桐子湾。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经过50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形成北山公园。

      历史故事:

      【龙岗山的来历】《大足县志》载,在唐宋时代,大足县城北山叫龙岗山,南山叫广华山。相传,南北二山之名由来,与唐末节度使韦君靖在北山建永昌寨屯兵有关。

      【“海棠香国”的传说】在北山多宝塔东南面150米的悬崖上,刻有4个大字“海棠香国”。字高180厘米、宽140厘米,字径1.2米。笔力苍劲,超凡脱俗。据传这四字为唐末昌州府官张颜所题。

      【“一碗水”的传说】北山白塔坡山腰一碗水非常奇特,地处寺庙下面,石崖上有《西游记》摩崖造像。传说是为了纪念唐僧师徒到此,孙悟空用金箍棒撬开石岩浸水救人而雕刻的。

      【杨尚昆题书北山】“龙岗石刻,国家瑰宝”,“‘望城春晓’,书赠军民共建单位北山公园”题词,由时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1987年4月3日视察大足并游览北山石刻书写。2000年6月5日,大足举办第二届大足石刻艺术节,邑人欧阳邦其在大足北山公园晨辉阁修建诗碑,将杨尚昆、廖汉生的题词树碑诗林。

      历史文物:

      【永昌寨】位于北山公园内,由唐昭宗大顺、景福年间任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的韦君靖于公元892年修筑,是一座规模庞大、军民共用的城寨,在北山佛湾、北塔坡等地均有遗址。

      【北塔】又称多宝塔或“报恩塔”,位于北山之巅,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至二十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京碑】北山佛湾蔡京碑,由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撰《赵懿简公神道碑》文,宰相蔡京书。碑上篆刻有“懿简公神道碑”,由于是蔡京所书,故又称为“蔡京碑”。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栽植柏树、松树、香樟、雪松、银杏、桂花、竹类等植物200余种。建成围墙2000米,石板路道11条,总长2200米。其中龙岗山大门至后门主路长630米,宽3.67米。分支道宽1.3米,呈“三叉”型穿梭园中。建有仿古楼2座,仿古亭阁4座,游憩座48处。座椅、公厕等设施配套齐全。

      主要景点:北塔、永昌寨、蔡京碑、饶国梁烈士纪念碑、杨明照先生墓、晨辉阁。

      古树名木:黄葛树。

    沙坪坝区沙坪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57年

      公园规模:占地258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沙坪公园建园历史悠久,曾为开明绅士杨若愚的私家花园。解放前,杨若愚在花园内接待并庇护了一批革命志士、进步学者、教授等爱国人士。解放初期,杨若愚将花园献给政府,作为沙坪坝区委。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5个先锋团之一的第二野战军第32师95团曾在公园中入驻。1956年,政府通过拨款、征地,对沙坪公园进行改建,开始对外开放。至1992年,香港远田有限公司在此投资,拆除原有的中式园林,着手打造世界微缩景观园。随后沙坪公园又历经几轮更新与改建,现已成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且融合中外园林文化艺术的综合公园。

      历史故事: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解放重庆之战拉开帷幕。解放重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5个先锋团之一的第二野战军第32师95团在团长严大方、政委方音的率领下先后解放南岸、进占两路口、上清寺蒋介石总统府,后又攻占佛图关,沿六店子经平顶山,于1949年12月1日解放沙坪坝、小龙坎,团部进驻天星桥复元寺杨家花园(现沙坪公园)。团部进驻时,沙坪坝属真空状态,团部在杨家花园大院设一排平房,架设电台、布置警戒,命一营解放磁器口,收缴国民党磁器口区公所的区队武装,肃清残敌。三营沿化龙桥、小龙坎至新桥肃清残敌武装,为攻占重庆地区扫清了外围,打开了通道,创造了大部队渡江的先决条件。

      历史文物:园内的沙坪坝区解放沙坪坝先锋团驻地旧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于2012年8月29日被列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园内的红卫兵墓群曾是重庆“八一五”公墓,是全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座“文革”武斗时期的墓群,2009年12月15日,沙坪公园红卫兵墓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正式挂牌立碑。2011年3月,红卫兵墓园又被评为“全国一百个新发现重点文物”。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公园整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园中高差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公园西南角为碧湖及西山,碧湖岸线长 701米,为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混合型,通过砌筑堡坎和文化石驳岸,将湖畔与碧湖水体连成一体,形成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沿湖形成环湖游览步道及多处缓坡地带,满足游客审美观赏和“近水、亲水”的心理需求。

      主要景点:碧湖位于沙坪公园西侧,水域面积1.52公顷。碧湖景观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营造,利用山、石、池、树来进行划分,组织各类空间,在水上廊道、湖心亭、湖心岛的穿插组合下,相互融合贯通,同时借助溪水、柳荫、小拱桥、石块汀步,形成活泼、自然、生动的意境,让碧湖的园林景色变得多彩丰富。盆景园位于碧湖西南侧岸边的湖心岛上,占地0.08公顷。全园清素雅道,古朴精致,依地形、就水势建造了亭、廊、敞轩等园林景观设施。借助廊、窗、门之间相互贯通,以虚、实、明、暗做对比,利用假山曲水、环径小桥,在碧湖的映衬下,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古树名木:2棵加拿利海枣,树龄在80年左右,均位于法国景区内;1棵桄榔,树龄在80年左右,杆径24cm,位于神话摄影旁。2棵黄葛树,其中1棵树龄140年左右,杆径99cm,位于公园教堂廊架旁,1棵树龄120年左右,杆径153cm,位于啤酒城旁。1棵银杏,树龄在220年以上,杆径63cm,位于游乐场旁。

    铜梁区凤山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北宋1098年

      公园规模:占地65.85亩

      公园位置:铜梁巴川街道西街37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北宋1098年在现凤山公园文昌台处兴建了文昌宫,清光绪年间《铜梁县志》记载其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建。民国18年(1929),川军驻铜旅长游广居题“凤山公园”名,民国27年(1938)冯玉祥将军下榻凤山公园。1959年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于凤山,2018年实施凤山公园景观提质改造,并于2019年完工。

      历史故事及文物:

      1.寿隆寺:创自宋乾德初,明正德十三年重修,清康熙元年补修。明邑人段威武、陈恬、张佳胤均有碑记。咸丰七年,庙被毁,同治修复(民间传说铜梁的来历是因寿隆寺的正梁是一根铜的梁),现存“谕旨”碑头。

      2. 郭汝瑰故居:该建筑经清康熙、嘉庆、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历代扩建修茸,先后作为武庙、学宫、学署。郭汝瑰(1907-1997年),原名郭汝桂,今重庆市铜梁区人。抗战时期,先后参加淞沪、武汉战役及第三次长沙会战,屡立战功。中央军委在为郭汝瑰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赞颂他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称郭汝瑰同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冯玉祥故居/半隐山房(又名将军楼):1938年12月,冯玉祥将军来铜梁作国共合作抗战动员募捐抗战经费,曾在此居住,所以半隐山房又称将军楼。

      4. 文昌宫残碑:“文昌启圣宫补修前殿志”碑(碑中记有“癸亥”),清乾隆八年(1773)或嘉庆八年(1803)或同治二年(1863)。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凤山公园建筑群包含凤山公园(旧为文昌宫)、武庙及凤山之巅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一个历史文化和生态结合的历史文化公园,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周边社区的区域性坡地景观公园。

      主要景点:

      (1)、天开文运坊:始建于明代,相传为张佳胤所建,道光元年知县徐瀛因重建棂星门,改为天开文运坊,复建的天开文运坊高10.98米,位于凤山公园的东入口处。

      (2)、夫妻树:(编号分别为1-20-12、1-20-14),两株银杏树一大一小,相伴而生,最高的一株达20多米,树腰粗约40厘米,两株银杏都挂有重庆市二级保护树。

      (3)、葛槐春晖:由黄葛树和槐树相拥生长,生生不息。

      (4)、“攀龙附凤”石刻:在洗墨池岩畔,宋米芾书,字迹道劲(清光绪志载)。

      (5)、雨花亭、拥翠廊:四角攒尖顶木亭,接折线拥翠廊。亭柱柱距3300mm,廊标准柱距3000mm,宽2100mm,柱径250mm。

      (6)、飞凤阁:三层攒尖顶方亭,木质小木作,总高11.5米。柱距5100mm,楼梯净宽1200mm。

      (7)、武庙:位于铜梁区巴川街道民主路2号,庙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始建于明代,1985年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武庙碑记:清朝同治八年刻制。

      (9)、武庙正殿:巴渝地区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巴渝传统园林建筑中穿斗式结构被广泛应用,武庙正殿为歇山顶穿斗式梁架。

      (10)、洗墨池:在城内龙王庙后石冈上,形园如月,大径丈许,深数尺,相传宋米芾来游时凿(清光绪志载)。

      (10)、明清城墙:明成化间,知县莫琚重加修茸,规模渐宏。清乾隆35年(1770),知县娄星增修,墙高高一丈三尺(现仅存邱少云纪念馆外围墙一段,是古县城唯一一段)。

      (11)、邱少云烈士纪念碑:位于巴川街道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内,朱德所题。

      古树名木:凤山公园范围内有市政府挂牌市二级保护树10棵,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挂牌古树名木4棵。

    合川人民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56年

      公园规模:占地108亩

      公园位置:合川区公园路27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1929合川建成瑞山公园,抗日战争时期,瑞山公园被日机轰炸损毁,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解放合川,合川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瑞山公园原址建了合川县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合川暂无城市公园,应合川广大民众意见和建议,当时的合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另择地方辟建新的合川人民公园,随后立即着手规划、选址,并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1952年,合川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合川人民公园,1956年初进行规划设计,并于当年开始栽植树木和修筑部分道路,几经建设后,于1979年5月1日开始收售门票正式经营。为创建重庆市二级达标公园,人民公园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免门票对外开放,并于当年10月成功被评为“重庆市二级规范化达标公园”。

      历史故事:

      1、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3月,苏、浙、皖等省学生与扬州中学等学校师生一起迁校于合川,成立国立四川中学。由于川、陕、甘、湘、黔、滇等省建立的国立中学日渐增多,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建校时间先后为序,改国立四川中学的校名为国立第二中学。当时的合川父老十分关切兴办国立二中,除濮岩寺外,又拨蟠龙山建成为校舍,初中部、高中部一院、女子部、水产部(1943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国立二中水产部独立为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在蟠龙山校址办学八年,当时的校址位于公园现国立二中纪念亭处。

      2、公园内于1939年在蟠龙山下修筑的防空洞在民国30年(1941年)合川县城遭受侵华日军飞机的7次大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当时国立二中师生的人员伤亡。

      历史文物:革命烈士纪念碑、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二中纪念亭、防空洞。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合川人民公园人文气息浓郁,现有迎宾廊、东风亭、上游亭、四方亭、听泉亭等体现传统建造技艺的亭廊6座,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抗日战争时期国立第二中学纪念亭等具有历史记忆的红色纪念建筑2座,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一,是合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合川社会各界在清明节祭奠、烈士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公园内所属的蟠龙山为城区制高点,可近观合川城市美景、远眺江山胜景,是合川市民休闲揽胜、登高赏景、游憩娱乐的主要场所。公园内植被繁茂、林木葱郁、小桥流水,形成了山水相融、风格独特的山地园林景观,是合川知名度最高的一座综合性城市公园。

      主要景点:国立二中纪念亭、草亭、东风亭、方亭、上游亭、迎宾廊等亭廊、十二生肖广场生效雕塑、腊梅林等。

      古树名木:合川人民公园内现有古树名木3株,古树后备资源13株。

    梁平区双桂堂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653年

      公园规模:占地120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桂花村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清顺治十年(1653年),破山海明禅师创建双桂堂。后历代有修葺扩建。1958年,四川省委将双桂堂列为重点寺庙保护。1982年,双桂堂进行一次较大的修复并对外开放。1983年,双桂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双桂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重庆市21个重要城市窗口之一。2000年,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故事:清顺治十年(1653年),破山海明始建双桂堂,因其在寺内植两株桂树而得名“夔州府梁山县小南路福德里万竹山福园寺双桂堂”。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洪道方丈督工疏通寺前小河,拾得一条长丈余、重约四两的金带而得名“万竹山金带寺”。因双桂堂法系为禅宗,又名 “双桂禅院”、“福国寺”。 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先后法传十五代、绍席方丈六十八任。其中以破山、竹禅最享盛名。他们除精通佛学外,破山的诗和竹禅的画流传全国,享誉卓著。双桂堂高僧辈出,其法嗣弟子、遍及蜀、鄂、黔、滇等省寺院,在东南亚也有深远影响,美国华盛顿也建有破山庙,故双桂堂素享“西南丛林之首”、“西南祖庭”、“第一禅林”、“宗门巨擘”之誉。

      历史文物:双桂堂庙藏上级别的文物百余件,尤以以下文物弥足珍贵:清雍心御赐《藏经》一部;《御制龙藏》匾额一通;风波铜鎏金佛像玉尊;佛乐天聋(醇于)、地哑(偏钟)、铜鼓、铜锣一套;竹禅和尚于五台山觅回的舍利子(佛门圣物)、欠叶经(11世纪欠叶写本)、惶板、《破祖墨宝册》、《竹禅石头》画册、《墨竹流清》画册、《罗汉观音》画册、古金带等。堪称稀世珍品,价值连城。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双桂堂属明清古建筑群,迄今三百五十多年,保存完好。其建筑群尚遵佛制,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疏密适度,组合严密,殿、堂、楼、阁各具特色。全寺小青瓦覆盖,体现了巴渝特色。寺内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彩绘众多。各种雕绘精细,人物、花鸟、禽兽、树木栩栩如生,表现出古代民间匠师的精湛技术。其园林景观元素非常丰富,天井海坝点缀其间,主次分明,回廊曲巷,长亭短榭,婉转幽深,引人入胜,是重庆地区少有的寺庙园林。

      主要景点:新山门、大山门、关圣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舍利殿(藏经楼)、罗汉堂、放生池等。

      古树名木:双桂堂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现有21株,其中多以柏木为主,共有17株,另外黄葛树、罗汉松、银杏、桂花各有1株。

    南山植物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59年

      公园规模:占地350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南山植物园路101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南山植物园属地内近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为汪山,也就是现在南山植物园的中心园区。1927-1928年,留学法国的医生汪代玺向丁姓人家购得大片山地,并种植梅花、桂花、茶花等花卉植物,建立私家花园,史称“汪家花园”,南山由此称“汪山”。在1930年,重庆市警察局长、四川丝业公司总经理范崇实在南岸汪山修建别墅,种植大量的白玉兰、黄桷兰、杜鹃等花木,建立私家花园,人称“范家花园”。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成立了南山公园,改汪家花园为梅桂园,改范家花园为白兰园。在1999年南山植物园总体规划正式通过重庆市政府通过,成立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在原南山公园基础上把梅桂园改建为山茶园和兰园,把白兰园改建为蔷薇园、梅园和中心景观园。

      历史故事:抗战时期居住在汪山的名人还有杜月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迁居重庆,落户汪山建立杜公馆(今中心景观园内)。其在重庆建立的势力为恒社总社,组织了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并以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的名义联合各社会团体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成立了10支救护队、13支急救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征集98辆救护车,并特约16所公有、私立医院收容受伤军民。直至抗战结束,杜月笙返回上海,在他的带领下,救护军民达260万人。

      历史文物:南山植物园拥有国家级文物三处:苏联大使馆旧址、印度专员公署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拥有市级文物1处:杜月笙公馆旧址;拥有区级文物2处:王陵基别墅旧址、西班牙使馆旧址。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座落在景色秀丽的南山之巅,素有“山城花冠”、“重庆氧吧”、“绿色屏障”之称,与重庆的政治经济中心渝中半岛隔江相望,是4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重点公园,被重庆市政府列入“八大民心工程”之一和十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同时也是重庆市“魅力一日游”的主要景点。南山植物园以收集我国亚热带低山植物种质资源、以观赏植物专类园和展览温室为中心,集物种保存、收集、栽培,科研、科普教育和休憩游览为一体的大型低山类观赏性植物园。总规划面积551公顷8265亩,分16个特色各异的专类园。已建成开放的有蔷薇园、梅园、兰园、山茶园、盆景园、一棵树观景园、大金鹰园、中心景观园及郊野公园9个专类园,收集植物240科1200余属5700余种。

      主要景点:南山植物园最负盛名的当属蔷薇园的樱花大道、樱花广场、海棠烟雨路,展览温室的热带雨林、多肉植物;山茶园的古茶苑、金花茶区和滇茶区。

      古树名木:南山植物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枫香2株;二级保护的桂花、茶花、罗汉松等97株;拥有江泽民等名人手植树7株。合计古树名木106株。

    巴南区南温泉公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27年

      公园规模:占地795亩

      公园位置:巴南区南温泉风景区内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南温泉公园建园历史悠久,1577年(明万历五年)当地人修温泉寺,立碑为记,掘出温泉。1909年-1924年修禊温塘、改南温泉浴室、建景区。1927年,成立渝南公园管理所,对南温泉进行开发管理。1937年-1945年,民国政府迁入重庆,陆续在南温泉公园周边迁建政府机构、文化机构及公馆住宅,随着校长官邸、孔园、林森别墅等相继兴建,南温泉成了国民政府要员办公与躲避日机轰炸的要地。1949年,南泉战斗在虎啸口打响解放重庆第一枪,激战三天三夜,于11月28日结束战斗,11月30日重庆解放。1952年,命名“南温泉公园”,由重庆市政园林局直属单位管理,并进行大规模园林建设。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南温泉公路和桥梁建设,极大改善了交通状况。80年代至今,经历了规划重建、整体开发建设,公园品质不断提升。行政隶属关系几经变迁,现南温泉公园由南温泉旅游发展中心管理。

      历史故事:194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35师103团在副政委苗新华、副团长吴颜生的带领下,飞兵直插重庆南大门——南温泉,在虎啸口、打鼓坪、建文峰等地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南泉战斗自26日下午3时许打响,至28日晚11时许我军撤出战斗,历时56个小时,是解放重庆城区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国民党守卫重庆的“江南防线“彻底崩溃,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在这次战斗中,我军百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以鲜血、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壮歌,浇铸起一座光华四射的丰碑。

      在抗战时期,蒋介石、林森等诸多政要名流、文人墨客曾在南温泉沐浴养生、休闲定居,吟诗作赋,留下许多佳作和故事。张恨水先生携全家来到重庆后,在南温泉桃子沟搭建了3间茅草屋,题名“北望斋”,因风雨所侵,草稀屋漏,戏称“待漏斋”,供流亡飘泊到陪都的文化名流栖身。张恨水先生在此居住期间,先后创作了《八十一梦》《魍魉世界》等著作和散文,约800余万字。

      历史文物:园内有多处抗战时期的私家宅邸和政府机构、文化单位等,是广大爱国人士齐心协力为抗战服务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唤起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实业救国的精神。其中林森别墅、孔祥熙官邸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泉革命烈士陵园、曾公馆被评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林森浴室被评为巴南区文物保护单位。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也属于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山、水、泉、林、洞、瀑皆具,独具特色的温泉、古典的园林和蜿蜒而过的花溪河组成公园别具一格的景观风貌。通过掇山理水、点缀山河的造园手法,将亭、廊、桥等景观设施沿花溪河点缀布置,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古典园林交相呼应、浑然一体的景观风貌,体现了“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景观手法和艺术特征。

      主要景点:南温泉十二景是自南温泉开发建设以来逐步形成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有南塘温泳、弓桥泛月、虎啸悬流、石洞探奇、峭壁飞泉、五湖占雨、三峡奔雷、滟滪归舟、花溪垂钓、小塘水滑、建文遗址、仙女幽岩。

      古树名木:公园拥有植物品种121科,269属,344种。公园内拥有铁树、罗汉松、黄葛树等百年以上树龄近20株,有法桐、香樟、桂花、黄桷兰、楠木、雪松、黄葛树、小叶榕等品种50年至100年树龄的大树约300株。

    重庆动物园

      一、公园概况

      建设年代:1953年

      公园规模:占地670亩

      公园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郊一村1号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1953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决定筹建一大型公园。1954年初,在第四区(今九龙坡区)杨家坪下石桥以桃花溪为中心先征地10公顷筹建公园,同年3月动工,年底初具规模,定名为西区公园。1955年1月23日,公园正式对市民群众开放,1960年更名为“重庆动物园”,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

      历史故事: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重庆钢铁公司返回途经西区公园大门外时,在桥头下车停留片刻,欣赏桃花溪景色,向陪同视察的省、市负责人赞道“这个地方很好,要发展起来”,并作出“这个公园要建设好,要为钢铁工人服务,为重庆人民服务”的指示。

      历史建筑:金鱼馆,在国内同行中享有盛名的金鱼馆,于1958年开建,1962年建成,占地1.94公顷,建筑面积977平方米,水面3000平方米,为园中之园,在国内同行中享有盛名,是早期市级重点建设工程,其规模和展出方式,开创了在动物场馆建筑中将使用功能、游览观赏和园林绿化结合一体的先例。金鱼馆工程方案当时倍受副市长邓垦(邓小平之弟)关注。

      三、园林景观

      景观风貌:重庆动物园地处浅丘,山峦绵亘起伏,浅壑蜿蜒曲折,青山绿水,平湖驳岸,自然风光清新绮丽。园内树木茂密,种类繁多,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地率62.41%,绿化覆盖率85.47%,桃花溪绕园流淌,小岛、曲桥、景亭相连,景致别样。

      主要景点:

      1、金鱼馆。金鱼馆始建于1958年,是早期市级重点建设工程,占地1.94公顷,中心有一小型水体湖面,取名“莲池”。南、北曲廊配以亭、阁、花架,错落有致,廊檐以青瓦滚筒修饰,廊顶翘角飞檐,廊壁以玻璃镶制缸漆池展出五光十色的品种金鱼供人观赏。

      2、人工湖景区。人工湖始建于1958年,占地22000平方米,水体三面青山环抱,四方修篁掩映,为园区的中心主景区。人工湖分为上人工湖和下人工湖,上湖饲养展出水禽,下湖供游人划船游乐。

      3、熊猫大道。熊猫大道始建于1999年,占地18000平方米。大道左侧设计了卵石铺装的蒲葵林,为入园游客提供一个较大的集散空间。中轴是一条带有3个花坛且色彩艳丽的游览大道,大道两侧的绿地中分布动物造型植物,以提高游人兴趣和增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重庆动物园有5株登记建档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