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踌躇满志,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来源:
    时间:2021-06-22 19:25:18 | 编辑:罗建军

    刚刚过去不久的五月,对37岁的卢俊宇而言,异常的忙碌。


    作为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的“技术担当”,5月12日,他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竞赛中突出重围,荣获了“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能手”的荣誉称号;竞赛结束的五天后,他又整装出发,赶赴距离重庆主城3个多小时车程的丰都县栗子乡双石磙村,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望卢俊宇11年的从检履历,从区检察院到市检察院,从业务骨干、竞赛能手到驻村第一书记,变的是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不变的是他那份对干事创业矢至不渝的激情。

    步履不歇,做检察事业的“追梦人”

    提到卢俊宇,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的同事们都称他是个难得的技术人才。在他身上,肯做事、爱思考、擅钻研的“技术控”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子数据提取、图像分析鉴定、无人机现勘飞行……这些检察机关内部的“高精尖”技术,卢俊宇统统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但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他大学时便根植于心的检察梦。


    2002年,卢俊宇考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期间,出于对法律的喜爱,他自修了法学专业。大三时在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实习经历,让他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穿上藏青色的检察制服,成为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干警。


    2007年大学毕业后,卢俊宇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并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但在他心里,却一直都憧憬着能进入检察院工作。“无论是当律师,还是参加司法考试,我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积累工作经验。到检察院工作的念头,我从未放弃过。”


    2010年10月,卢俊宇如愿考入合川区检察院,正式成为了一名检察干警,从事着检察技术与信息化工作。由于既懂技术又懂法律,他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了技术和法律两个领域的“跨界”融合,迅速成为了业务骨干,协助检察业务部门办理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

    能力先行,做电子数据鉴定的“技术担当”

    “市检察院所办理的案件更加重大、复杂,对我们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挑战也更大。”2013年,卢俊宇调入重庆市检察院从事电子数据取证、鉴定等相关工作。


    在他看来,电子数据取证鉴定工作就像是一场和犯罪嫌疑人的博弈。“他们出题,我们答题,就是要在大量的文档、图表、图像、数据库当中寻找到破解嫌疑人的电子犯罪密码。”


    面对刑检部门的技术“求援”,卢俊宇总是能找到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契合点,为办案提供一揽子详尽、充分的技术解决思路,并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办案中的难题。几年下来,作为市检察院电子数据门类的“技术担当”,他为多起大要案件的办理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起案件证据之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需要你们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卢俊宇收到了来自某区办案检察官的技术“求助”。


    “那是一起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巨大。这些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网站,对外宣称可以提供贷款,并以骗取大众入会参与贷款的诈骗模式骗取会费。”卢俊宇说道,大众的消费金额如何与现有证据之间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是案件的办案难点。“由于案情特殊,询问被害人效果并不理想,唯有依靠技术手段去核实该网站后台的记录,从而旁证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办案中,卢俊宇创建了“电子数据+司法会计”联合办案机制。先由技术人员从该网站的后台数据库中梳理出会员人数、入会时间、会员等级等电子数据,并将其与账目数据进行匹配,司法会计再将涉案金额进行汇总和证明,双方在证据提取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两三个月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所呈现出来的证据相互得以印证,形成了严丝合缝的证据链。最终,技术人员联合司法会计共同出具的15份检验报告作为关键证据,成功地帮助检察官指控犯罪,多名被告人均获得法院的有罪判决。


    不仅如此,通过图像鉴定、图像侦查等技术手段服务刑检办案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请你们通过技术手段帮我们还原案发现场监控视频,我们需要确认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2020年,卢俊宇收到了办案人员发来的一起故意伤害案涉案视频。由于监控视频模糊,给嫌疑人涂某某(化名)提供了辩解的可乘之机。


    证据初步显示,涂某某与前妻因感情纠纷发生争吵,后涂某某持刀捅伤前妻后逃离现场。“嫌疑人辩解自己不是故意伤人,是在争执中发生意外。”卢俊宇回忆道。


    案件真相是否如嫌疑人所言并非故意伤人呢?卢俊宇和团队通过技术手段,将监控视频进行了清晰化处理。“虽然视频不能完全看清嫌疑人用刀伤人的动作,但他在被害人倒地后,拖拽和推搡被害人等动作被清晰还原,结合视频中嫌疑人在伤人后步行离开现场及躲避监控摄像头的行为,可以证明他的主观故意。”


    最终,卢俊宇结合图像鉴定和自己的法律素养,将监控视频截图和对应的文字说明罗列了出来,协助检察官有理有据地反驳了涂某某的辩解。结合搜集到的其他证据,该案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起诉,并得到法院的判决认定,让其受到了法律严厉的制裁。


    因在办案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历年来,卢俊宇共荣获三等功3次、嘉奖2次。

    勇挑大梁,做公益诉讼技术支持的“开拓者”

    检察机关在调查核实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取证工作是重中之重。2017年,市检察院开始筹划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考虑到卢俊宇既懂检察技术又懂法律,部室领导便把筹备的重担交到他手中。


    “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我会尽我所能把它完成好。”面对新的挑战,卢俊宇勇担大梁,毫不露怯。在检察五部和业务保障部的统筹指导下,研究政策、学习技术、各地调研、规划建设,每一个环节卢俊宇都全程参与跟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市检察院搭建完成了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无人机现勘飞行大队、公益诉讼智慧网、专家人才库,全市配备了现场勘验箱,即“一机、一箱、一网、一库”的“四个一”技术支持体系。其中,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室的组建,更是首批在全国检察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搭建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的同时,卢俊宇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参与办理市检察院首例公益诉讼案——某混凝土公司污染环境案和三峡水库消落区环境治理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案件。


    2020年6月,丰都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巡察中发现,在长江沿线一带,存在群众违规占用长江河道、三峡水库消落区大面积土地种植高秆作物的情况。消落区作为水陆过渡地带,种植残留的各类化肥会随着雨水或涨水进入水体,污染长江水体,造成库区水体富营养化。


    可办案人员发现,涉案的三峡水库消落带在现场并未有严格的红线标识,如何区分违规栽种区和正常栽种区成为难题。并且,违规载种区域既不连续也不规则,常规手段难以进行标识和测量。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固定违法证据,丰都区检察院向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寻求技术支持。卢俊宇立即与办案人员商讨出了 “三步走”的调查方案,并逐一落实。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走访、调阅相关材料、图纸等方式,对现场175米水位线以下区域进行标识,使用RTK高程测量等技术对地势较为复杂、界限区分模糊的区域进行区分,划出消落带与居民生产生活区的“红线”标识。其次,使用无人机对消落带内违规栽种区域进行航拍,第一视角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固定好证据。最后,对航拍的地面平面图像进行2D图像合成,并通过专业软件工具,对消落带内的违规栽种区域进行标识、测量,明确违规栽种面积。


    2020年6月,凭借着这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检察机关向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实现了良好的整改效果。


    卢俊宇牵头建设的公益诉讼线索管理系统、公益诉讼调查指挥平台等,初步构建了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为全市公益诉讼办案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今年4月,公益诉讼调查指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贺恒扬坐镇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启动对乌江重庆段部分矿山、河段的“云巡查”,借助大屏幕与沿江4地各巡查小组逐一视频连线、指挥调度,当天便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线索5条。


    与此同时,卢俊宇还牵头完成了全国检察机关首个远程提讯手写电子签名系统,解决了远程讯问签名捺印的难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踌躇满志,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从备赛到比赛,从基础理论考试到无人机航拍取证......5月上旬,卢俊宇靠着沉淀11年的过硬检察业务技术,从来自全国检察系统的12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能手”的荣誉称号。


    载誉归来的他勉励自己,“参加竞赛是一段锤炼心智和提高技能的人生经历,以竞赛为镜,反观不足,查漏补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戒骄戒躁,鼓足干劲,继续乘风破浪。”


    一直以来,卢俊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今年4月中旬时,他就主动请缨参加乡村振兴工作。“能切身实地的战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于我而言,既是梦想,也是挑战。”


    5月17日,卢俊宇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完全陌生的丰都县栗子乡双石磙村,开展了驻村工作。


    “我希望能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基层,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实事,用两年时间给村里带来一些新变化。”卢俊宇说,以前的工作离百姓比较远,现在的工作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群众。


    驻村一个多月后,卢俊宇身上也多了一份乡土气。他笑称,自己已是半个乡里人了,每天不是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就是到田间地头商讨对策,被晒成两截颜色的手臂上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段时间里,他对村里的情况已经了然于心,也对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了自己的初步构想。其中涉及人居环境整治、路面道路基础建设、扩大农业产业链条、提高村民收入“我会竭我所能、发挥所长,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一份助力乡村振兴的检察答卷。”这位年青人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