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科技助残,到底怎么“助”?记者体验智能仿生手:如同科幻片!
    潮新闻
    时间:2024-05-17 08:22

    屏气凝神,想象自己是失去右臂的残疾人士,通过大脑想象进行手部动作……在经历了短时间的“不受控”后,眼前那只摆放在桌面上的机械手变得越来越“善解人意”,精准地执行张开、握拳等脑部指令。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片段,而是本报记者亲身体验智能仿生手的现实场景。

    2023年10月,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徐佳玲就是佩戴着智能仿生手,点燃了亚运圣火。火炬熊熊燃起的同时,“脑机接口”“科技助残”等词汇逐渐走进大众。

    ▲记者现场体验智能仿生手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助残领域,为残障人士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可能,也成为落实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那么,“科技助残”现阶段的成果如何?依靠技术,残障人士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进行了采访。

    成为没有障碍的人

    为切身体会科技带来的改变,记者先面对面采访了两名穿戴高科技助残产品的残障人士。

    运球、弹跳、投篮……记者见到高瑞霞时,她正在打篮球,如果不看下半身,没人会发现行动敏捷的她其实是一名失去一条腿的残障人士。

    4岁时,因为一场意外,高瑞霞失去了左腿。自那以后,她总觉得自己跟外面的世界存在障碍。她鲜少出远门,“行动不方便,爸妈也不放心”;也鲜少运动,“不安全,走路比普通人慢很多”。但自从今年4月穿上智能仿生腿后,她渐渐觉得,那道屏障被打开了。

    与科技感十足的“新腿”磨合好后,现在的她不仅能出远门,还尝试骑车、爬山、攀岩等,并因此交到不少朋友,“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常人’一样了”。

    ▲有了智能仿生腿,高瑞霞抵达了更远的地方。

    高瑞霞的“新腿”,其实与亚残运会上点燃圣火的智能仿生手一样,都是由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再经过算法处理,转化为指令控制产品的液压系统,从而做到针对当前运动状况进行动态的实时适配。

    因为这条科技腿受益的,还有来自金华的小郑。记者一见到这名00后的男生,便被他乐观开朗的笑容感染。面对记者,他忍不住来回走动,“显摆”自己的智能假肢。

    小郑说,自己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专业的赛车手。但2017年的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右腿。小郑曾“自闭”过一段时间,看到人总想藏起自己的右腿,“大家的眼神让我不舒服”。他也曾一遍遍尝试走路,但肢体的缺失总给他一次又一次打击。

    而穿上智能仿生腿后,小郑再次走进了赛车场。“完整开下来,我浑身都是汗,但内心真的很感动,感觉未来的人生有盼头了,有种梦想重燃的感觉。”小郑激动地说。

    为残障人士披上“铠甲”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自2021年起,浙江开展全国“高科技企业助残”试点,涌现出一批现代科技助残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给残疾人带来便捷。除了智能仿生手、仿生腿外,近年来,眼控仪、人工耳蜗等科技产品也不断革新。

    一些乍听上去不可思议,只在电影里出现的科技,如今却真实地出现在了生活中,为残障人士披上“铠甲”。

    比如,眼控仪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渐冻症人的精神世界。这款产品通过瞳孔追踪系统,让患者用眼睛操控电脑,打字、上网、绘画、炒股……甚至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部分生活功能。而人工耳蜗系统经过几次迭代,让患者不仅听得见,还听得清,甚至可以欣赏音乐。

    这些产品的出现,也让残障人士得以走向自理自立。一个半月前,高瑞霞在父母的支持下,第一次走出老家山西,来到杭州工作,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出远门。而短短一个半月的上班时间里,她已经出差4次,真正地“自立”起来。

    “以往,部分残障人士可能因为‘体检’不过关,被排除在一些单位的招聘之外。而现在,有了科技的助力,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另外,还有一些残障人士思想较为丰富,有了眼控仪后,就可以独立输出思想。”省残联教育就业部副部长严明说。

    据了解,浙江的许多现代科技助残企业,不仅致力于研发助残的高科技产品,还面向残障人士,招聘了一批“残疾人体验官”,让残障人士走上合适岗位,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助残”还有很多路要走

    障碍的清除、正常生活的回归……技术的加持,正在为残障人士搭建起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要让“科技助残”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还有很多路要走。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用不用得起”。有数据统计,残障人士的收入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助残科技产品研发成本很高,导致价格也较高,虽然产品好用,但还是有不少残疾人用不起。”省残联康复部部长陆贤说。

    他认为,科技助残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也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要让残疾人用上高科技产品,需要政府支持,包括税收减免、研发经费投入以及购买补贴,等等。”

    就在5月初,省残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新的《浙江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施办法》,其中在省级政策中明确将所有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允许各地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补贴比例,预计本年度直接受益残疾人将达6万人以上。

    同时,浙江还开展相关公益项目。例如,“科技点亮梦想 让爱成为力量”浙江省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近期正在进行。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为肢体缺失的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等免费安装智能假肢,预计为1000名残障人士完成智能假肢适配。高瑞霞和小郑,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人。

    “‘科技助残’的路还很长。未来,一方面供给侧要不断改革,提高助残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科技助残企业也要有意识提升产品的社会化程度,加大宣传,让信息更加共享,让产品的社会接受度更高,最终形成良性互动。”陆贤说。

    编辑:刘一叶     审核: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