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奔跑吧,小店”系列探访⑩|奇香花生米“重生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郑三波
    时间:2024-03-12 19:55

    说到奇香花生米,不少重庆“好吃狗”都表示:闻其名,知其味。

    这个品牌的奇香花生米,曾经摆上过大小超市的货架,在火了一段时间后,却慢慢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后来,奇香花生米以小店的形式回归,成为南岸区下浩里老街的知名美食打卡点。一度退市的奇香花生米为何“重出江湖”?记者走进这家小店,一探究竟。

    20平方米小店卖花生,一月收入8万元

    “小段,给我来2盒鱼皮花生米,又想吃了哟。”

    “要得,吴爷爷的花生来了。”

    3月11日下午,天气晴朗,南岸区下浩老街的游客熙熙攘攘,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店门口,挤满了闻香而来的顾客。

    这家小店,就是奇香花生米店,由段氏炒货第四代传承人段余舜主理。

    喊段余舜“小段”的人,是下浩老街的原住民吴万国,他虽然已搬出了老街,但怀旧情节,以及想念花生米的味道,促使他经常回来,逛逛老街,买上两袋花生米。

    “他家的花生就是好吃!果实饱满、粒粒香浓。”一边买花生,吴万国一边向排队的游客“打广告”。

    “老板,要我要10盒奇香花生米”“我要6盒芝麻花生块”“我要8盒怪味花生”……

    “放心,都有,都有。请稍等片刻,排好队,一个一个挨到来。”

    段余舜双手不停拣货、装袋,递给等待的顾客,店内收款的提示音连绵不绝。

    从贵阳来渝旅游的王石春一次性购买了30盒各味花生米。

    “我尝了一下这家店的花生米,每个品种各有滋味,有的香酥脆爽、入口化渣,有的香辣微甜、回味无穷。”王石春说,这是很好的特产,买这么多,是准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一尝。

    在记者采访的40分钟里,至少10批顾客光顾小店,段余舜忙得手和视线基本没有离开过柜台。

    “这几天天气不错,游客多,几乎每天都能卖2000元以上,卖得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8万元。”段余舜说。

    曾因产品单一导致销量下滑,被请出超市

    段余舜的奇香花生米现在有多火,2006年,就有多冷。这一年,原本在超市货架上的奇香花生米,被新世纪、重百、家乐福等多个超市下架。

    “因为那时候我只注重传统工艺,忽略了开发新品,适应市场变化。”段余舜说。

    奇香花生米再好吃,但口味单一,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产品从超市下架后,段余舜关了下浩老街的炒货店,到成都姑妈开的炒货店,一边打工,一边从零开始,学习积累创业经验。

    姑妈的炒货店开在成都人流量最集中的宽窄巷子,段余舜发现,占据了“地利”优势,仅凭借炒货的香味,就能吸引很多游客到店光顾。

    段余舜还发现,姑妈非常善于开发新品,每年炒货店都会推出几个新口味或新品种炒货。为打开销路,姑妈还将这些各式口味的炒货摆上柜台,让顾客随意品尝。

    品尝了香味浓郁的炒货,游客主动在朋友圈里推荐,姑妈的炒货店生意越来越好。

    “我什么时候能够开一家姑妈这样的炒货店,让奇香花生米重回巅峰呢?”段余舜一边在姑妈店里帮忙,一边萌生了重新创业的想法。

    把握老街改造机遇,丰富产品口味,让小店重获新生

    10年之后,机会来了。

    2017年,南岸区启动下浩老街改造,将这里打造成既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时尚元素的老街,吸引游客打卡。

    对下浩非常熟悉的段余舜觉得这是个好机遇,于是回到下浩盘下了现在这家小店,开始二次创业。

    在姑妈炒货店积累的经验,让段余舜认识到,奇香花生米虽然配方历史悠久,香味浓厚,但这样是不够的,必须作出改变,开发更多新口味,迎合广大消费者需求。

    口味如何突破和创新?

    “以前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喜欢吃甜食,现如今,消费者已经不太喜欢吃太甜的东西,我们将原来配方进行调整,既保留原料原有的香味,同时也不太甜,口感更好,更符合当今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段余舜说,比如以前的花生糖口感偏甜,现在花生糖没有添加白糖,但是做出来的产品依旧是酥脆化渣,花生和芝麻的香味更加浓郁。

    口味创新,但是制作工艺却没有变,仍然采用手工制作。

    奇香花生米的手工制作技艺于2018年成功申报重庆市非遗,这就是它的最大优势。段余舜说,如果炒货采用机器代替,火候把握不准,口感差异会很大。

    花生糖、花生占、怪味花生、花生酥、椒盐花生……现在,奇香花生米开发出20多个品种,新口味层出不穷,再加上下浩老街消费新地标、新场景的加持,让段余舜的小店火出了圈。

    编辑: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