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缺少抵押物也不愁贷不到款!重庆创新信贷产品探索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时间:2024-05-16 16:32

    公司虽然缺少足值抵押物,但却根本不愁贷不到款。并且,目前还拥有来自4家银行共计超5亿元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暂时用不完——在重庆北碚区,有一家名为重庆广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仁股份”)的企业,碰到了这样的好事。

    长期以来,缺资金却又因抵押物不足而贷不到款,一直是制约众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那么,广仁股份为何能够如此幸运呢?

    答案是:近年来,重庆银行业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普遍缺乏传统抵押物的融资痛点,创新推出一系列弱担保信贷产品和信用贷款产品,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这不仅让广仁股份等专精特新企业不再为贷款发愁,还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部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揭开了它们不为贷款发愁的“秘密”。

    量身定制弱担保及信用贷款产品

    支持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数控激光切割机下料、制孔、打号,一气呵成;智能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进行焊接作业,几分钟后,特高压铁塔的塔脚上出现了一条条整齐的焊缝……走进广仁股份偌大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的流水线正有序运转,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广仁股份生产车间一派繁忙。记者 黄光红 摄

    这是广仁股份开足马力生产一批特高压输电装备的场景。这批特高压输电装备,将于今年5月份发往甘肃,用于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

    “以前,我们铆足马力,每个月也只能做约3000吨角钢。不过,自从智能无人生产线投用后,每个月可以生产1万多吨角钢,产能提升了3倍。”广仁股份装备钢板车间主任余波说。

    广仁股份是重庆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也是“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主要从事国家“新基建”中特高压输电装备、铁路轨道电气装备及新能源装备、大数据、智能化的研发、生产、销售。

    2023年以来,公司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智能化生产工艺的改造和设备更新,投用角钢智能加工设备。同时,还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央企开展产研合作,研发出一种输电铁塔塔脚机器人焊接轨迹规划装置及方法,有效降低了输电铁塔焊接难度和人工成本。

    “设备智能化更新升级后,公司产能不断攀升,生产管理成本降低了12%,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广仁股份董事长洪敏介绍,2023年,公司实现年产值11亿元。今年,从目前接到的订单量来看,公司年产值有望大幅增加,预计可达到15亿元左右。

    广仁股份发展势头迅猛,与“金融活水”源源不断的浇灌密不可分。

    早在2011年,广仁股份就与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彼时,广仁股份处于发展初期,缺少房产等传统抵押物,面临着融资困境。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了解到此情况后,根据该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中钢材较多、应收账款较多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存货质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弱担保贷款品种,及时解决了其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

    此后,随着广仁股份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其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为支持企业发展,2022年,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进一步为广仁股份匹配了无需任何抵质押物的信用贷款。

    2023年,该行又建立快速、高效的专项审批通道,及时为广仁股份办理无还本续贷,为该公司大刀阔斧推进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及时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广仁股份在该行的授信总额达2.5亿元,且全部为信用贷款。

    “我行之所以敢用弱担保产品和信用贷款支持广仁股份,是因为对这家制造业企业的团队、技术和发展方向都十分认可,非常看好其发展潜力。”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授信审批模式

    以“技术流”评价企业还款能力

    AGV智能搬运小车在地面来回穿梭,8米多高的轻型多料箱堆垛机在立库内高速移动,旋转取料,1次可以出入库7个料箱……在重庆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嘉腾机器人)生产车间,“智慧搬运工”让生产物料的搬运和成品入库变得轻松而快捷。

    ▲重庆嘉腾机器人研发的AGV智能搬运小车。记者 黄光红 摄

    “我们公司的多料箱堆垛机器人具有高自动感知检测功能和安全防护系统,通过‘激光+二维码’定位垂直升降,可完成货物高处搬运,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出入库作业,极大地提高搬运效率。”重庆嘉腾机器人总经理刘辉成说。

    重庆嘉腾机器人位于北碚区,是一家AGV智能搬运小车制造商及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重庆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近几年来,其研发生产的AGV智能搬运小车和装卸机器人出货量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公司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激增,预计全年产值将比去年翻一番。

    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家企业,曾因融资难而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刘辉成回忆,前几年,由于缺乏房产等传统抵押物,重庆嘉腾机器人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都被拒之门外。甚至,就连300万元都没有银行愿意贷给公司。受此影响,公司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运作。加之下游回款周期长,公司长年处于流动资金比较紧张的局面,一些大订单都不敢接。

    转机,出现在2023年。当年年初,重庆嘉腾机器人的母公司——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与兴业银行建立了合作。此后,兴业银行重庆分行通过关联企业查询,主动找到了重庆嘉腾机器人。

    通过多方调研走访,该行了解到,像重庆嘉腾机器人这样的科创企业,大都存在发明专利多、有形资产少、增信手段有限等特点,通过传统的抵押融资方式无法解决其融资难题。在充分了解重庆嘉腾机器人的资金需求后,兴业银行重庆分行通过兴业银行总行创新推出的“技术流”授信审批模式,为该公司提供信贷支持。

    兴业银行重庆观音桥支行客户经理王金印介绍,该授信审批模式从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15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潜力和还款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并用打分卡模型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替代依托财务报表、有形资产、增信手段的传统评价方式。据此,重庆嘉腾机器人成功获得兴业银行重庆分行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因无抵押物贷不到款的难题迎刃而解。

    “没有想到,缺少抵押物也能贷款,并且授信额度达到了1000万元。”刘辉成表示,目前,公司还有部分授信额度未用完,不用为贷款的事发愁了。

    而有了这笔信贷资金支持,今年,重庆嘉腾机器人不敢接的大订单也敢接了,并且,还引进了更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目前,公司正在全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力争在未来不久有更多更好的新产品问世。

    像重庆嘉腾机器人一样的受益企业还有不少。据统计,2023年,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利用“技术流”授信审批模式支持民营企业超1100户,累计提供信贷资金超220亿元。

    政企合力

    “科技成长贷”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同样缺乏抵押物却不愁贷款的,还有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华数”)。

    重庆华数是一家集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创新研发。近年来,公司依托自主研发及协同创新,攻克了400余项关键技术及工业机器人核心系统难题,取得了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开发出了50余种工业机器人,产品在3C、汽车、家电、厨具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大规模应用。目前,公司已成长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重庆华数技术人员对新开发的机器人进行测试。记者 黄光红 摄

    在重庆华数成长的过程中,金融是其重要助力之一。重庆华数副总经理宁国松介绍,由于机器人产品终端市场涉及领域多,不少下游客户有产品定制化及维护提升的需求,重庆华数需要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加之新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公司长期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但作为机器人企业,缺少抵押物是常态,公司很难通过传统信贷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

    另一方面,因生产所需元器件采购成本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机器人产品净利润较低,该公司对于融资成本控制也有较高的要求。

    两种因素叠加,该公司要想拿到自己所期望的贷款,难上加难。

    不过,在2023年一次走访对接中,兴业银行重庆两江新区支行给重庆华数带来了希望。

    当时,兴业银行重庆两江新区支行获悉重庆华数已具备多年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产品研制与推广应用经验,发展势头良好,决定采用“信用免担保方式”,利用该行与两江新区合作推出的“科技成长贷”支持重庆华数发展。没过几天,重庆华数便获得1000万元授信额度。

    “这1000万元的‘科技成长贷’贷款,我们未提供抵押物和担保,并且还享受了利率优惠和两江新区的政府贴息,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很符合我们的需求。”宁国松说,目前,公司已支取了40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目前,重庆华数还拥有成都银行重庆分行为其精准匹配、随借随还的信用类循环额度授信1000万元。这两笔贷款,足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今年以来,为助力重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紧扣地方产业特点,持续优化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同时,配套建立了‘金融链长’‘金融顾问’‘产业专家库’‘金融服务评价’四项机制,推进‘一链一策一批’定制化服务模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让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受了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重庆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达1197.62亿元,同比增长42.92%。

    编辑: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