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最美家庭”秦庭群家庭:“家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心往一处靠”
“您有新的特快件,请及时上门揽收。”5月15日下午2点,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科园二路顺丰营业部,正在分拣包裹的秦庭群手机响起,他扫了一眼新订单,迅速拨通客户电话:“张先生,您有个急件,我马上过来收。”挂断电话,秦庭群简单收拾背包,骑着他的三轮车出发。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在快递车上佩戴头盔。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都是快递员,夫妻俩结婚30年,共同坚守收派员岗位10余年,为片区商家和居民带去便利。他们这个小家也成为榜样,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的2025年“最美家庭”,是重庆唯一获此荣誉的家庭。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一个月背下全国各省市电话区号
2008年,秦庭群辞去食品公司库管工作,成为一名快递员。
初入行业时,他所在的高新区网点仅有12名员工,秦庭群负责的配送区域从彩电中心到华硕·潮创城,十几栋写字楼如同迷宫。为了提高分拣效率,秦庭群用一个月时间背下全国各省市电话区号,甚至还有部分比较大的地级市。
“那时候手写运单,区号就是运单的编码,记错一个数字,包裹就可能‘南辕北辙’。” 秦庭群笑着回忆,每天下班后他都会默写几遍区号,当自己牢牢记住这些区号,收派包裹时填写编码就更快更精准,下一步库管分拣的效率就会更高。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在一起的时间经常会各自接到客户电话。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2010年,陈益群从超市辞职也转行当起了快递员。“他一个人跑的区域太大,公司说要加派人手,我想都没想就来了。” 陈益群说。
从此,夫妻二人开启了“A班+B班”的无缝衔接模式,两人轮流收派件,中间的空隙则一起分拣、装车。
在科园二路的街巷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秦庭群推着装满包裹的手推车,陈益群小跑着跟在旁边核对单号,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幅流动的剪影。
一个包裹改变了对生活的认知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将快递装车。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在秦庭群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包裹改变了他对生活的认知。
2015年的一个清晨,他接到一个生鲜快递,收件人罗先生在电话里焦急万分:“中午家里请客,就等这箱海鲜下锅!”
当时网点货品堆积如山,秦庭群的货还没分拣完,但他二话不说找出包裹,骑上车就往罗先生所在的未来大厦冲。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正在整理快递。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当秦庭群气喘吁吁把包裹送到时,罗先生感动得递上一瓶饮料,却被他婉拒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没想到,这个包裹成了一段友谊的起点。此后,罗先生公司的快递都由秦庭群负责,两人还在渝高公园打乒乓球时偶遇,约定每月一起打球,每次“球约”结束后,他们会坐在公园长椅上聊天,或是下馆子聚餐。
罗先生经营一家建材公司,管理风格以温情著称,常给员工送水果、咖啡。秦庭群看在眼里,回家对妻子感慨:“人和人相处,就该像罗哥这样,多些包容,少些计较。”
这份处世哲学,也被秦庭群带回了家。
一场大半年的“拉锯战”何以化解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陈益群正在装包裹。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儿子秦搏上初二时进入叛逆期,沉迷攀比,索要零花钱愈发频繁,甚至一度拒绝与父母沟通。一次争吵后,秦搏躲在房间绝食,陈益群急得直掉泪,秦庭群却按住妻子:“让他冷静,我晚点和他聊。”
当晚,他带儿子走进厨房,边炒菜边讲起往事:“我从小在石柱的山里长大,家里比较贫困,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能在离国道近的地方安家乐业,现在我当了父亲,每天跑快递,就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秦庭群的故事让儿子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秦庭群没有像传统家长那样“硬碰硬”,除了经常与儿子谈心,还会在周末带儿子到鹅岭公园散步,参观重庆的红色基地,看着那些历史文物,秦庭群柔声地说:“家和国一样,都得慢慢磨合。”
▲2025年5月15日,位于石新路的顺丰速运网点,秦庭群和妻子陈益群推送即将装车的快递。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一次,秦搏因没拿到心仪的球鞋闹脾气,秦庭群没有说教,而是默默陪他在江边坐了两个小时。“等他情绪平复后,我才告诉他,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而是一家人在一起。”秦庭群说道。
这场 “拉锯战” 持续了大半年,转折点出现在秦搏提出报名加入校游泳队。他每天训练累到瘫倒,却拿下了区级比赛的三等奖,捧着2000元奖金回家,还主动为父母做了一顿饭。现在,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已成为一名园林景观设计师,妹妹秦睿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问及家庭和谐的诀窍,陈益群笑着指了指丈夫:“他呀,天生‘闷葫芦’!”原来,夫妻争执时,秦庭群总主动“熄火”,等双方冷静下来再沟通。
有一回因为儿子的教育问题,两人产生分歧,秦庭群没有当场反驳,而是等儿子上学后,泡了两杯茶,和妻子促膝长谈。“我们约定,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一致,但私下可以充分讨论。”
“家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心往一处靠。”秦庭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或许,“最美家庭”的答案,就藏在这对夫妻的皱纹里、笑声中,以及那辆载满包裹却从不迟到的三轮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