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商家遭遇新型骗局:不法分子以购买手机、黄金珠宝、高档烟酒等商品为名,索要商家的银行卡号,将涉诈资金转入商家银行卡。随后,在拿到商品后销赃,完成洗钱。而商家则被认定有涉诈嫌疑,银行卡被管控。
针对这种新型骗局,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通过案例提醒重庆广大商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客户”转账付款后,商户银行卡因涉诈被冻结
宋先生在成都做手机生意,2023年12月30日,一个“客户”加他微信称,要购买两部iPhone 15 Pro Max手机,并约定了送货时间。当天,宋先生银行卡收到了2万元的货款,他觉得这是一笔正常交易,便把货给了对方。谁知,2024年1月1日,宋先生银行卡因涉诈被警方冻结。
经了解,宋先生银行卡因直接收到诈骗赃款,属于一级涉案卡,其名下的其他银行卡及微信、支付宝账户也被陆续冻结。宋先生称,为尽快恢复使用银行卡,他不得不进行“退赃”,还收到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宋先生几经奔波、说明情况后,今年1月4日,名下银行卡才陆续解封。
无独有偶,河南郑州的郭先生也有类似遭遇。
郭先生经营着一家金店。1月8日,一个陌生“客户”通过微信向他咨询,并称要购买4根50克的金条,但由于人不在当地,将请一位本地朋友来取金条。郭先生同意了,他的银行账户很快收到10万元汇款。
随后,这名“客户”的朋友如约而至,取走4根金条。取金条的男子还和郭先生签订了一份协议,称交易后产生的任何纠纷与他无关。
1月13日,郭先生的银行卡因涉诈被管控。经了解得知,这笔转入款项实际上来自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为10万元,付款人是吉林的一位受骗人员。郭先生的账户因此被警方认定为涉案账户,被依法冻结。
还有更多商家遭遇了类似骗局。2023年12月,郑州市27家烟酒店老板反映,最近遇到一个“大客户”,其只通过微信联系,就用银行卡转账购买了大量高档烟,甚至还叫了货拉拉来拉烟。
微信收款账单显示,转账对象都是不同的人,但商户们都不以为意。然而,令商户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名下的账户很快被警方以“转移赃款”名义冻结。
诈骗手法新颖,商家防范难度大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诈骗洗钱的手法相对新颖,目前在社会上并不常见。该类手法以购买电子设备、高档烟酒、黄金珠宝等贵重商品为主,商品价值大、易变现,商家防范难度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类骗局的出现,与诈骗分子用于作案的银行卡严重不足有关。
自2020年10月我国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集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严厉打击非法出租、出借、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做好反诈宣传教育。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合规用卡意识增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获取“两卡”的寄递贩卖通道受阻,用于转移非法资金的银行卡变少。由此,诈骗分子只得“另辟蹊径”,打着购买商品的幌子,设法获取交易者的银行卡号等信息,变相将资金洗白。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提醒:防骗需注意三点
针对这种新型骗局,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提醒重庆广大商家:不法分子的诈骗方式和手段不断翻新,千万要提高警惕,守好钱袋子。
为避免上当受骗,商家需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使用银行卡等进行交易,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诈骗分子利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警。
其二,坚决不给陌生人银行卡号码,防止间接被诈骗分子当作洗钱的工具。
其三,当客户要求提供商户银行卡号进行转账,或者提出非面对面收款等方式时,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