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 | 市政协委员刘贤宁: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月22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刘贤宁代表民进市委会发言。
刘贤宁在发言中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基础。
▲刘贤宁。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并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已累计创建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288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850家,涉及装备、电子、汽车、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并最新发布《重庆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提出对优质中小企业开展培育和扶持的相关政策。
但是,近期调研发现,与政策预期效果相比,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还需关注如下问题:专精特新梯度培育还需细化路径、扶持政策还需体现专精特新本质、金融支持还需面向专精特新进阶、公共服务还需解决专精特新痛点等。
为此,建议:
第一,细化梯度发展规划。以打造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重点,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制造产业等领域,遴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制定梯度发展规划,细化孵化路径。
第二,完善专精特新培育政策。持续完善政策要素、财税要素、金融要素、创新要素、能源要素、精准服务等各类支持保障。建设一批职住平衡的复合式生态园区,打造低成本的企业发展载体。
第三,提供符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需求的金融产品。用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银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发挥国有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对认定的各梯度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给予贴息、贴保等补贴;完善政银企交流对接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入;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第四,完善符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特点的公共服务。搭建 “管家服务”平台,设立线上答疑专区,为重点培育企业配备固定服务管家,提供全环节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