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单公布 重庆这9家生态农场为何上榜?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刘冲
    时间:2024-01-02 07:33

    日前,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结果公布,共有345家生态农场上榜,其中我市有9家。

    它们分别是:重庆江小白农庄有限公司、江津区环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奉节县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素与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州区美盛园家庭农场、重庆视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涪陵区奋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祥茶业有限公司。

    这9家生态农场有什么不同,为何上榜?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优质脐橙基地。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逐“绿”而行

    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什么是生态农场?不同于常规农场,它对农业生产经营单元的各个关键环节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产品质量自然更好,附加值也更高,更能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巨大市场。

    近日,在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蜀鄂村蔬菜基地内,村民正在管护即将上市的高山蔬菜,昔日的冬闲田,大多种上了越冬甘蓝、萝卜等蔬菜。

    ▲涪陵区青羊镇青羊村猕猴桃基地,果农在管护猕猴桃。(受访者供图)

    龙桥土家族乡平均海拔超过1400米,生态优势巨大。近年来,当地通过成立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标准化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全乡种植蔬菜1.7万亩,打造10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产业基地3个,蔬菜产值超过1亿元,当地的高山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致富产业。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还有巴南区石龙镇柏树村的大祥茶业有限公司。

    大祥茶业种植基地位于海拔800多米山地,总面积超过1500亩,曾经当地茶产业因为山高路远,加之茶叶品种老化,一直效益一般。近年来,大祥茶业通过对1200余亩低产老化茶树分批次进行改造,改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无性系良种茶树,在全国“国际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记者梳理发现,上榜的农业主体通过高山蔬菜、茶叶、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让生态红利惠及了更多人。

    坐“轻轨”吃“中药”

    将果园种出“科技范儿”

    城乡居民对农产品需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上榜的农业主体通过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智慧农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广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化肥农药“做减法”,推动果蔬产业向绿色健康转型。

    ▲涪陵区青羊镇青羊村猕猴桃基地,林下安装了四通八达的果园“轻轨”。(受访者供图)

    在涪陵区青羊镇青羊村猕猴桃基地,每年收获季都能看到猕猴桃“坐轻轨”到达选果车间,基地负责人赵朝林则是猕猴桃“轻轨”的“驾驶员”。

    赵朝林返乡创办涪陵区奋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来,陆续为果园申请注册了9项专利,覆盖了猕猴桃加工中清洗、烘干、切片、称重分选等环节。

    如今,赵朝林的果园里,300亩核心产区猕猴桃的年产量就超过20万斤,产值超过250万元。

    ▲涪陵区青羊镇青羊村猕猴桃基地。(受访者供图)

    隆冬时节,在江津区夏坝镇,阳光洒向贺君丽负责的100多亩果园,一颗颗红肉脐橙被太阳照得熠熠生辉,挂在树梢,可爱至极。

    2014年,贺君丽成立环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环湖农业),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果园,并全部换种成红肉脐橙。为了种好脐橙,贺君丽听取了专家建议,通过给土壤“吃中药”改善土质,并在后续管护中坚持用有机肥、绿色防控技术等。

    2017年,环湖农业出产的太阳橙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首批富硒认证、获评重庆(江津 )十大富硒名品。从2021年开始,果园产量达10万斤,优果率达到70%以上,每斤最高卖到40元,年均产值200万余元。

    ▲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挂果的脐橙树和民居彩绘形成一幅田园美景图。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此外,我们还在土里种植了大豆、胡豆、油菜,并将其连茎叶带花埋到土里,”贺君丽说,“既养土也养环境,这些小摆设,正是生态农场的关键所在。”

    绿色循环

    农业废弃物成了“金山银山”

    记者还发现,上榜的农业主体着力推进种养有机结合,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在江津区黄庄村,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的生态农庄将“抠门”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高粱收获后,播种下可与高粱轮播种植的油菜、水稻,夏季采收后,高粱复耕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江小白高粱基地。资料图片

    另一方面,江小白酒业的酒糟每年可达数万吨,该公司将酒糟作为生态牧场养殖的食物原料,不仅实现了酒糟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牧场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牧场养殖同样也是循环农业的一环:该公司的农庄通过“牲畜—沼液—有机种植—加工”的生态模式,牧场区的粪便,通过发酵、除菌为有机肥,用于高粱生产。通过循环农业,江小白农庄每年轮种的油菜花景观与牧场、田园酒馆等乡村文旅特色产业持续产生效益,带动了当地千余户农户实现就业。

    “未来我市将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场培育,加强对生态农场的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生态农场培育质量和效果。”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邱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