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影像里的故事还原鲜活的乡村 “寻乡计划”展回到重庆
从观看一幅照片到观看社会学意义的田野调查报告,以赛道式的布展形式,通过整体化的设计、沉浸式的体验、冲击的视觉,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12月9日,“寻乡计划——影像的田野调查展览”回到重庆举行,并邀请多位“寻乡”计划的参与者分享他们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们所记录下的乡村变迁。重庆日报记者获悉,在此之前,该展览已在11月6日开幕的2023丽水摄影节亮相。
▲展览现场。
寻乡 寻的是什么?
“寻乡”计划全称为寻找乡村风景与风物创作驻留计划,是由重庆史研究会学术指导,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重庆市大渝乡村振兴研究院、重庆风物巴渝怀良研发中心等多家组织和机构联合发起的,以乡村风景与风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驻留创作计划。
自2022年寻乡计划发起以来,参与该计划的各行业的内容生产者,以小组形式,对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庄,进行为期一周的驻留调研与内容创作。重庆的9个乡村,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徘徊在村前屋后、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小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倾听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也用镜头展示不同的地域文化。
对于“寻乡”计划的总策划、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戴伶来说,“寻乡”计划是众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起参与的公益行动,积沙成塔才是最终的目标,“寻乡不是一个行为,而应该整合成一部乡村文献成果。”
▲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远凌是最早发起“寻乡”计划的摄影师,“摄影是视觉的结绳记事,也许多年之后,城市的面貌早已找不到一丝熟悉的痕迹,但大家依旧可以从简单的几张照片直观地看到城市变迁的轨迹。”在王远凌看来,寻乡,就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还原一个立体化的乡村变迁图景。
“我们可以从照片中力夫挑货时黝黑手臂鼓起的青筋读出时代,也可以从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岸旁层叠而起的错落民居中,提取已经在脑海里褪色的老重庆记忆。”王远凌表示,这才是影像的价值和力量,而寻乡,就是要让这种力量在乡村扎下根,开出振兴的花儿。
▲展览现场。
纪录片导演、摄影师王耀,在2020年6月来到了酉阳干田村。在2023年初加入“寻乡”计划时,他已经有多年乡村纪录片的拍摄经验,连续3年关注乡村教师陈春花对乡村教育的坚守。王耀表示,他所理解的“寻乡”,应该是纯粹不带预设视角的,是一种属于“旁观者清”的记录。
文旅策划人、独立摄影师朱翔也认为,真正走近乡村,才会明白,寻乡不应该是“狭隘”的认知。“乡村不是城市的对立面,也不是落后的反义词,乡村生活与城市并无本质差别,淘宝、团购、外卖,互联网打通了乡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朱翔表示,当大家谈寻乡、谈乡愁时,不应该是俯视的态度,而是一种聆听,聆听一棵大树、一棵小草、一汪清流的故事,那些可以用镜头留下的故事。
中国策划研究院重庆分院副院长刘波表示,寻乡不应该是过去旅游式的观光拍摄,而是应该从看似散乱的乡村照片中,梳理出一个兼具社会性、文献性、系统性、艺术性的影像档案。
▲展览现场。
寻乡 寻到了什么?
当摄影师们带着使命进入乡村驻留,又到底寻到了什么呢?
刘波表示,寻乡,寻到的不仅仅是山川风景,更多的还有人文故事。他用蜕变、突破、启迪、观点4个关键词,讲述自己在寻乡过程中的感动瞬间。“记录河海山川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人文故事的聚焦刻不容缓,希望能用我们的摄影作品去介入城市更新,去助力乡村振兴。”
在作分享时,王耀的话是最少的。他用几段纪录片,勾勒出支教老师陈春花在山村坚定而又持续地发出微光,照亮和温暖乡村小小学童的故事。如他所愿,陈春花的故事已经被诸多媒体报道,更多的人知道了山村里的求学故事,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了陈春花的队伍。
而从品牌设计师李三共的分享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酉阳铜鼓镇兴隆村三位与阳戏有关的老人的故事,他们面庞上深深的皱纹和身上略显陈旧的演出服,串联起了当地特色文化阳戏从繁荣到落寞的无奈。李三共表示,他希望通过将这些寻到的东西传扬出去,帮助乡村带来哪怕多一分的热度。
▲展览现场。
展览 展示出真实的乡村面貌
百度百科关于“展览”的基本释义是,展示实物、图片,以供观览、欣赏。说一千道一万,摄影师们分享的那些影像背后的故事,是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展览。而落到展览本身,应该展示、传达出什么呢?
“照片中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勾起人们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而每个人的乡情都可以在展览中找到寄托。”为此次展览提供场地的重百大楼时尚主理人杨薇,在展览结束之后,特意写了一篇短文,表达对展览中扑面而来的乡愁的真切感受。她表示,作为本土老牌企业,也期待重庆百货能加入到寻乡影像展览中来,让更多的人去思考甚至重新审视对于个体与家、社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一直持续对“寻乡”计划给予高度关注。在他看来,“寻乡”计划是用摄影的方式去揭示乡村振兴的秘密,去展示乡村振兴的图景,同时也是去憧憬乡村振兴的未来。“我全程参与了针对酉阳的‘寻乡’计划,并见证了展览里那些影像的拍摄。”周勇表示,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寻乡”计划所拍摄的这些作品记录了重庆乡村的真实面貌,留下的也是一份历史的证言。“也许未来的历史学家在作追溯的时候,展览上的这些影像作品,会成为文字文献之外的另一种佐证,更立体,更真实,也更有温度。”
星火之光,可以燎原。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现场,王耀关注拍摄的干田村,也走来了一位青年观众,他今年刚走出大山,在市内一所大学念大一。影像中的人物走出高山来到城市,这是对影像计划能带来什么最直接也是最温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