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新农人新故事|万州新农人“桃子妹”:返乡当主播 用电商为黄桃找销路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冲
    时间:2023-12-07 23:03

    “多摘点红橘,转身看镜头……”1近日,在“导演”的指导下,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的嘉驹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玉凤抱着一堆成熟的红橘,笑容可掬地转身看着镜头,这些天,曾玉凤正忙着在各个果园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

    点开曾玉凤负责的“桃子妹农业”视频账号,主页简介上写着的“95后”青年和158条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形成的“反差感”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截至目前,曾玉凤的账号点赞量已经超过15.5万,吸引了近4000名“铁粉”关注着她的返乡创业故事。

    ▲万州“桃子妹”曾玉凤正在果园内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从2019年起,“95后”曾玉凤不仅靠着返乡种黄桃闯出了一番事业,还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了当地有名的电商“新农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她也获得了高素质农民、乡村英才等荣誉称号。

    放弃稳定工作 返乡当起果农

    曾玉凤毕业后本来从事幼师工作,工作期间,她看到养育她的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同时自己也想创一番事业,便在2019年辞去了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地宝土家族乡。

    放弃了对口的工作,回到乡村干什么呢?返乡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曾玉凤,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经营的产业,曾玉凤外出到山东等地发展较好的村落进行考察,又在网上寻找适合家乡发展的产业。

    曾玉凤发现,地宝土家族乡以沙质土壤为主,阳光也充足,非常适合发展水果产业,但是当地已有猕猴桃、无花果等规模经营的果园,如何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呢?通过在当地考察,曾玉凤发现虽然当地水果种类多样,但一直没有“拳头产品”。综合考虑后,曾玉凤选择将“锦绣黄桃”品种引入种植。

    曾玉凤兴冲冲地将自己的计划介绍给当地村民,但村民已经习惯了种植传统农作物,并不愿意拿出土地来尝试种植见效慢的果树。

    “没人支持就自己干!”曾玉凤四处寻找合适的土地,终于在山上找到一块闲置的坡地,虽然没有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但曾玉凤还是一眼看中了这块阳光充足的坡地。

    有了合适的土地,曾玉凤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从亲戚、村民处东拼西凑借来10多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

    ▲曾玉凤为万州玫瑰香橙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挺过两次打击 果园发展步入正轨

    曾玉凤的创业得到了亲戚朋友的支持,他们主动提出和曾玉凤一起将120亩闲置的坡地整理出来。曾玉凤和他们耗时45天开荒、建生产便道、铺设供水管网,终于种下了第一批树苗。

    基地有了,技术也要跟进。虽然曾玉凤请来了当地种植能手指导,但她仍然认为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果园初具雏形后,她就每天往重庆三峡学院跑,将相关的书籍借来查阅,又上网学习相关种植技术。

    然而,产业发展并不顺利。挂果的第一年,由于修枝、疏果等管护措施不到位,最终结出的果子个头小、外观不佳,最后曾玉凤只得将第一批果子送给当地村民,但仍有不少果子烂在地里。

    令曾玉凤欣慰的是,亲朋好友和村民得知后并没有催促她还钱,而是又拿出资金继续支持。

    2022年果园第二次挂果时,由于雨水太多,加上地处高山,常有野猪破坏果树,导致果园有1/3的果树绝收。

    曾玉凤原以为此次创业最终将以失败告终,然而当她检查剩余的果树时发现,第二批成熟的黄桃个大、口感脆嫩,为她带来了超过7万元利润,这让曾玉凤看到了希望。

    用“新农活”让更多人看到家乡

    地宝土家族乡距离万州城区87公里,驾车需要两小时才能到达,曾玉凤看到自家黄桃和不少乡亲的水果常常因为交通不便滞销,便一直在寻找办法。

    “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助农主播为家乡土特产吆喝,自己也萌生了用自媒体带货的想法。”曾玉凤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巫溪等地的主播,短短一场直播就卖出上千单特产,就不断模仿学习。

    为了学习直播技术,曾玉凤在种植黄桃之余,就前往当地电商能人的茶园内,帮忙做农活、免费直播,一点一点学习视频拍摄、直播技巧。

    终于,曾玉凤在茶园一次直播销售中卖出了上百单白茶,这让她看到了用直播为自家黄桃找出路的希望。

    今年果园进入丰产期后,她通过直播平台,结合线上线下销售,卖出了超过10万斤黄。卖完了自己的黄桃,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其它村民的果园……

    沙糖橘、玫瑰香橙、古红橘……越来越多的当地土特产成了曾玉凤直播间的常客。

    “返乡可以照顾家人,又能帮助当地老百姓,这几年来感觉自己很快乐。”曾玉凤说,她还要继续用短视频和直播让更多人看到家乡,让家乡既增“财气”又增“人气”。

    编辑:邱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