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一周,排片1.2万余场次,吸引超20万人次观看,票房破千万元……12月6日,继《王良军长》《99万次拥抱》《幸福马上来》《走过雪山草地》等热播电影之后,“重庆造”电影《开山人》出品方——重庆电影集团再传捷报:《开山人》已成功“破圈”!
▲电影海报
一部重庆叙事的主旋律电影,在热闹非凡的电影市场“辟山开路”,成为流量“收割机”,做对了什么?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作了调查。
反馈:
“没想到这部电影‘骗’了我这么多眼泪”
“没想到看完这部电影,它‘骗’了我这么多眼泪。”12月6日下午,在保利万和影城大礼堂店,张嘉文看完《开山人》后,抹着眼泪走出放映厅。
她是一位全职妈妈,本是到附近的人和街小学接儿子放学,由于到的时间太早,路过万和影城,看见《开山人》的海报,就走进了影厅。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看电影,我以为会是我的个人专场,没想到看这部片子的人还不少,上座率超过50%。”张嘉文坦言,购票时,她并没有对该片抱有太多期待,身为重庆人,她早已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熟知了毛相林及下庄筑路故事(《开山人》的故事原型)。
“没想到,电影一开始,众多村民在风雨交加的陡峭山路上,紧急护送即将临盆的孕妇出山的场景,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之后,孤儿莉莉的奶奶将自己的备用棺材赠给陈茂才、毛永福在黄祥基灵前泪流满面等多个细节,更是直接戳中我的泪点,让我哭得稀里哗啦。”张嘉文说。
▲观影后观众拍照留念。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相比张嘉文的直观感受,重庆市作协会员汤治平则理性地给出了他的观感:真实的生活、感人的细节、揪心的冲突、熟悉的乡音,好比几根无形的支柱,让电影立了起来,加上有冲击力的画面、反复吟诵的书声、契合主题的音乐,向观众奉献出了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新时代优秀影片。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感情最真挚的主旋律电影。在观看片子的过程中,我几次落泪。它通过很多生活化的细节让观众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快就融入剧情中。”重庆电影家协会会员、著名编剧路春云也感慨道。
“张桐把我演得比我自己还像‘自己’!不仅让我们下庄的事迹有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更让我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太好了。”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片中毛永福的原型)说。
“演得太好了,茂才被滚石打下山崖牺牲的那一段,跟我们当时修路的真实情况一模一样……”观影后,当年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民黄玉高也抹着眼泪说。
创作:
紧扣时代主题,让故事“有血”“有肉”
就题材而言,《开山人》取材于下庄人修路故事,没有战争片起伏跌宕的惊险情节,没有言情片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没有网络剧的腹黑宫斗、仙侠虐恋……同时,还面对着《天渠》《后池新愚公》等同题材电影的竞争,它凭什么也能“出圈”?
“跳出宏大叙事的窠臼,创新叙事方式,做有血有肉的电影,或许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之一。”电影《开山人》制片人蓝焱表示,想要有所创新,恐怕是每一个电影人、每一个电影公司的理想。
▲电影《开山人》剧组分享会,主创人员和观众见面。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开山人》创作伊始,他们就确定了创作方向:它是毛相林的故事,是下庄村的故事,但也不仅仅是毛相林和下庄村的故事,要用影像反映一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中平凡的英雄,塑造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群像。
影片中,他们创新性地设置了双男主——毛永福和黄祥基,他们代表着广大农民为了摆脱贫困,走过的最典型的两条路:一条路是走出去,打工赚钱(黄祥基);一条路是扎根家乡,建设家乡(毛永福)。围绕这两人发生的故事,是中国农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画卷中的一个缩影。
▲11月15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毛相林陪电影《开山人》主创人员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刚接到创作任务时,我觉得这就是个典型的英模故事,自己创作了很多,并没太在意。”电影《开山人》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亮坦言,当他到下庄采风,参观了学校、陈列馆,采访了十几位村民,爬过去的老路,看了现在的柑橘园,品尝了当地的地方菜……内心的触动,无以言表。
写作中,他有三怕:一是怕自己不足以完成主旋律电影的商业类型突破;二是怕自己一个北方人不能呈现纯正重庆巫山的地域文化;三是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写出真实下庄人的精神。
于是,他前前后后写了将近10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最终才定稿。“由于我是导演出身,工作中又主要在进行表演教学,所以写的每一场戏,其实都在我的脑中完整地演了不止一遍。久而久之,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我最熟悉的亲人一样,写到蔡有财耍宝搞怪的时候,我也会跟着捧腹大笑;写到黄祥基、陈茂才牺牲的时候,我也会跟着潸然泪下,甚至放声大哭……我不仅让自己做了一回精神上的下庄人,也让电影有了‘血’和‘肉’。”他说。
制造:
如同再开山,融入多元核心要素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主旋律电影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讴歌,是在保留一种“家国记忆”,接地气、塑“真人”,不打“官腔”、不释放“伪激情”,除了要真情实感去打动人,还需要杜绝粗制滥造,用精益求精的制作去赢得观众的认可。
这,或许是《开山人》又一成功秘诀。
“叙事上,我们采用寓言体和‘双雄会’的叙事模型,以下庄一村之修路,折射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合众为一,最终劈开天险。制作上,我们集结了国内战争片创作的顶级阵容,以拍摄战争大片的流程和工艺打造这部影片。”《开山人》监制及导演之一赵宁宇称。
本片编剧陈亮,摄影指导刘海舰,美术指导霍廷霄,声音指导刘旭,音乐窦鹏,导演翌翔、赵宁宇,在近些年的战争片创作中几乎无役不与,几百位工作人员也都是从各大片的片场奔赴巫山现场。
▲11月15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电影《开山人》村映礼现场。主创人员向在修路中牺牲的六名村民献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导演之一翌翔说,为还原那段感人肺腑的“开山”壮举,他们走了100多个原始村寨,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洞穴河谷等地取景拍摄。纵然,数九寒天,天降大雪,北风凛冽,演员们依然成天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冒着滚石风险,以文艺工作者的“愚公”精神,再现了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毛相林及村民们的感人事迹。
▲电影公映海报
主演张桐表示,拍摄中,他不仅努力塑造一个逆天改命的农民硬汉,更努力将其塑造成一个中国农民群像的缩影。尤其是在哭戏中,观众可以通过他的表演,轻易捕捉到“坚韧不拔、不甘落后、不畏艰险”的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
▲电影公映海报
主演苏青是观众眼中的颜值和智慧担当。她此番饰演《开山人》二队队长李香秀,既能身先士卒挑战绝壁天险,又能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夏庄(下庄的剧中名)“巴掌大”的半边天,且语言泼辣、性格耿直,将重庆女性的柔与刚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方言,影片为还原现实,要求演员说巫山话,我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才慢慢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她说。
“行路难,行路难,中国电影在产业改革的二十余年中,栉风沐雨,攻坚克难,同样以开山人精神,劈开天路,旧貌换新颜;开山人,开山人,中国电影人历经苦难辉煌,浴血荣光,遍地英雄下夕烟。”赵宁宇为《开山人》写下了诗意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