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新农人新故事|助力新农人闯过“新秀墙”——全市首个“新农人”互助会运行观察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颜安
    时间:2023-12-06 21:40

    这是一个年轻的组织——从去年9月21日成立至今,不过400余天。

    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会员有4000多个,并且还在迅速壮大。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成千上万怀揣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以新农人之姿逐梦乡村振兴。但是,除了热情,影响他们扎根乡村的变量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贷款融资、渠道建设,甚至社会认可度都是其需要迈过的关卡。

    正因如此,去年9月全市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成立,其目的在于帮助新农人提高抗风险能力、构建发展利益共同体。

    ▲“新农人”互助会榨菜产业分会的会员们在进行交流。受访者供图

    一年多过去,其作用发挥如何?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新农人普遍遭遇“新秀墙”

    怀揣着家里支持的数十万元资金,“95后”敖侨港没想过在乡村创业会有这么难。

    那是2018年,刚从高职毕业的敖侨港,给家里提出了创业的想法:在丰都种植花椒。

    他的理由很充分:国家对农业产业很支持,他们一家是从丰都迁到江津的三峡移民,到江津后一直从事花椒种植,技术上也没有问题,“我觉得没有道理不成功”。

    于是,21岁的他说服了父母,在丰都县树人镇注册成立鑫茂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889亩地种植花椒。

    ▲敖侨港(左)在地里管护花椒。受访者供图

    但天算地算,却算漏了两个因素。一是没有算到市场的低迷,敖侨港是按照行情好的时候进行的评估,那时候每斤鲜花椒有4至5元,算下来的确利润不错。但后来鲜花椒的单价一路走低至两元出头,种出来就是亏本;二是尽管在丰都种植花椒,不会像在“椒乡”江津那样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但种出来的花椒没人收,也成了“烫手的山芋”。

    敖侨港的遭遇,丰都县虎威镇新农人皮国林感同身受。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了皮国林做了多年的家具生意,他把心一横,决定返乡创业,并选择了种植香葱。

    “香葱是个小众产业,当时觉得香葱一年可收三季,风险能够被均摊,就一头扎进来了。没想到家乡虎威镇的土壤、气候都不太适合,很快就赔了本。”回想3年前,他有些动情,“很多新农人是凭借一腔热情和情怀做事,但以‘70后’‘80后’‘90后’为主的新农人群体,其实对农业并不熟悉,很容易‘打倒’。”

    “突然觉得多了好多帮手”

    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归根结底还是经验和资源缺乏,势单力薄,信息也不对称。在此背景下,“新农人”互助会应运而生,其核心就在“互助”二字上,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长带短、抱团发展。

    如何抱团?以行业、地域划分——在“新农人”互助会下,设置肉牛、生猪、花椒等10个产业互助分会及30个乡镇(街道)互助会,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上下游产业的相互协调,跨行业跨界的紧密合作。

    如何扶持?以“新农人”互助会为重要载体,围绕规模奖补、金融支持和保障服务3个方面,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细化出22项政策清单,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支持新农人项目。同时,开发“新农人贷”“肉牛养殖贷”等信贷产品,实行全额贴息,切实解决新农人发展缺足值抵押物、贷款隐形门槛过高等问题。

    政策驱动,同行帮衬,解了“新农人”的燃眉之急。

    “他们得知我存在销售困难后,给我支了两招:一是把鲜花椒烘干,提高附加值;二是找来了山东滕州专门做干货批发的老板,今年我的花椒全是对方买去的。”敖侨港笑着说,他加入“新农人”互助会花椒分会后,就被拉进了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里面全是花椒种植户,突然觉得多了好多帮手。”

    皮国林也是如此,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他放弃了虎威镇的基地,转战海拔1200米、地势平坦的丰都武平镇,香葱产业基地扩大到2200亩,还带动了全县312个村加入,共同组建共富农场,产业迅速壮大。

    今年,丰都以“新农人”互助会为主体,为新农人统购饲草饲料882万斤、架子牛1000余头,统销花椒10万余斤、青脆李8.5万斤,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5万亩,帮助其节本增效。

    ▲村民们在采摘花椒。受访者供图

    “观念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新农人稳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就更有依靠。

    这在丰都县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数据上得到验证: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新农人4053人,联结农户4.41万户12.71万人,培育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头雁”新农人438人。

    在新农人的带动下,今年以来该县新增标准化管护托管失管特色经济作物3532亩、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能2.8万吨。新发展肉牛家庭农场24家、新增肉牛存栏1400余头,盘活闲置地3000余亩,规模化种植粮油、蔬菜12115亩,新发展电商63家。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群体。”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向凤群认为,西南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繁,一般市场主体难以适应,而新农人介于大资本与小农户之间,既能破解龙头企业看不上眼、扎不下根等问题,又可破解小农户生产经营小散弱、对接不了大市场的问题。

    ▲由新农人带动发展的花椒产业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培育新农人,在2027年全县新农人规模要力争达到1万人,并形成‘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让新农人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联农带农作用凸显。”她表示。

    如何培育?除政策扶持和抱团互助外,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已提上日程。“新农人”互助会会长侯俊观察已经入会的4000多名会员后发现,许多新农人只有产品思维,缺乏市场思维,“突出表现就是只关注自己种什么养什么,而不关注市场需要什么,用户需要什么。”

    因此,他将培训计划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以技术培训为主,包括田间技术、电商直播技巧等;远期,以观念培训为主,包括如何与农民打交道,如何运作市场、构建圈层和渠道等。

    “总而言之,观念的改变是最重要的。”他说。

    编辑:邱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