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业态融合度不高、市集街区分散、同质化竞争,重庆夜间经济这些难题该如何“破”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郑三波
    时间:2023-12-06 19:39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夜间经济必不可少。

    重庆曾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今年9月,抖音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城市夜间经济繁荣度指数显示,重庆夜间经济繁荣度位列第一梯队。

    不过,随着夜间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业态融合度不高、市集街区分散、同质化竞争等夜间经济所固有的一些难题,也亟待破解。

    12月初,渝中山城巷、江北大九街、九龙坡巴国城、渝北紫薇路街、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等5个夜市,被评选为重庆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商圈(步行街)。

    ▲2023年12月1日,渝北区紫薇路商业街,市民在街头拍照打卡。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这些入选的示范街区,能为重庆夜间经济诸多难题的解决,提供哪些启示?一起来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提高文旅比重,增加互动新场景

    12月2日晚上9点左右,紫薇路灯火通明,东南亚风情酒吧、精酿啤酒、墨西哥西餐厅、烘焙饮品、精致中古店,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打卡。

    来自西安的游客柯安和朋友沿着紫薇路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要么是餐厅,要么是酒吧,要么是商店,始终找不到一个有互动节目的场所。“重庆的夜经济全国闻名,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旅类互动节目,实属不应该。”他说。

    重庆其他夜市有互动节目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多个夜市和夜间经济街区,包括这次评选出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商圈(步行街),均没有发现文旅类互动节目的身影。

    但在夜间经济繁荣度同样位列第一梯队的西安,文旅类互动节目常常“火爆出圈”。例如,201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总播放量高达17亿次;2021年的“李白对诗”,以及2023年的“盛唐密盒”,每一个互动节目,都堪称文旅“顶流”。

    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认为,夜间经济发展,不能只靠增加新店、新业态,要有创新思维,推动夜经济与文旅、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夜经济的文旅比重,增加消费互动体验新场景,形成具有重庆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经济模式,满足市民和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通过主题线路把夜间经济产品串联起来

    夜幕降临,洪崖洞灯光璀璨。来自上海的游客白金鑫被美景所吸引,拿出相机不停地“咔咔咔”。欣赏完洪崖洞夜景,他坐上出租车,马不停蹄地跑到位于渝北龙头寺公园的地下火锅城品尝美食。吃完饭,白金鑫又打车赶到位于观音桥的九街,逛酒吧和夜店。一个晚上下来,乘车切换消费场所,他就花了近两个小时。

    像白金鑫这样,一个晚上在重庆中心城区多地奔波、辗转于各个市集街区的游客,不在少数。为啥不能将这些夜间经济消费地更好地串联起来,让游客的体验更好?

    这次入选的渝中山城步道,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今年9月,渝中区以山城步道为载体,融合当下最流行的City Walk(城市漫步),将特色夜间经济消费场所串联起来。

    ▲2023年12月1日晚,渝中区山城巷,游客正在山城巷寻幽赏景,体验独特的山城风光。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在这条“城市漫步”道上,游客沿着打卡路线,从洪崖洞、解放碑、十八梯再到山城巷,或者从戴家巷、李子坝、鹅岭二厂再到鲁祖庙……每一个地方,都是夜间消费核心区域。游客不用劳苦奔波,一站式消费“夜演”、“夜读”、“夜娱”、“夜食”、“夜购”、“夜宿”、“夜秀”等多种业态。

    廖成林建议,重庆夜间经济要突破简单的产品模式,创新构建场景内容,推动夜间经济向场景化、内容化、IP化方向发展。如,推出特色夜游主题线路、系列夜间特色活动,将文创、旅游、演艺、美食、音乐节、民宿等夜间经济产品串联起来。

    打造自己的特色,差异化经营

    12月5日,来自成都的夜间经济从业者唐启洪,慕名来到重庆逛夜市。他去了民心佳园夜市、鎏嘉码头小熊集市、南岸区弹子石蓝光夜市等地,发现这些夜市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都大同小异,如出一辙。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重庆80多条夜市街区中,产品和服务雷同,同质化竞争,鲜有夜市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此次入选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给出了启示。

    如,江北区大九街,重点持续丰富时尚餐饮、主题酒吧、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业态,构建全天候、游憩式、慢生活的复合型特色街区。近在咫尺的紫薇路,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这里的酒吧、餐饮、商店走的是精品路线,提供了一种静谧的消费氛围。

    ▲2023年10月19日,万州区天生城文旅街区,2023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街头活动精彩纷呈。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又如,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在烤鱼上大做文章,规划烤鱼街,将烤鱼文化融入景观,打造出万州第一家带游览观光性质的烤鱼博览馆,形成“餐饮娱乐+民俗人文+夜游休闲”的复合业态,一举成为渝东北夜间消费新地标。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夜经济要探索出消费者的夜间消费“兴趣点”,通过丰富新业态、新场景,提档升级,形成差异化创新经营模式,才能避免同质化发展。

    除了夜市街区运营主体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特色,市商务委在征求《重庆市夜间经济集聚区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中,还明确夜间经济街区、夜市、市集要提档升级,打造各自特色鲜明、模式创新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编辑:申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