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江津区中医院 创新慢病管理模式 推动“一院三中心”落地见效
    时间:2023-12-04 13:55

    全国名中医庞国明为患者把脉问诊

    2023年以来,江津区中医院坚持党建统领,抓住“中医药特色高质量发展主线、安全风险底线”,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创新模式、搭建平台,逐步形成全国首创“一院三中心两支撑”(即全市第一个糖尿病医院,全国首个慢性病中医药干预中心和慢性病治疗管理中心,全国第二个儿童青少年形体矫治中心,建立了任应秋学术思想研究会、全国慢性病专委会重庆分会,作为“一院三中心”运行的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和慢性病标准体系研究两大支撑平台)慢性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纯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方面的特色优势,将健康切切实实送到群众身边。

    “形体矫治”中医药疗法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江津区中医院在临床中发现青少年脊柱侧弯、足弓畸形的患者逐步增多。为此,“关注青少年脊柱、足弓健康问题”逐步成为该院关爱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热门课题。

    据该院副院长何伟介绍,2016年,在入校筛查初一的100余名学生中,脊柱健康异常、足弓畸形的占比不小。当时,国内对青少年脊柱健康异常、足弓畸形的相关报道和医学知识非常少,治疗手段也是“等待”。“等待”发展到脊柱侧弯后手术治疗,在中医药领域基本是空白。

    在随后的几年中,该院组建了由8名党员、10余名团员为主体的志愿者筛查组、中医药干预组、康复治疗组、手术干预组、辅助检查组等,免费入校筛查1000余人次,逐步制定了“青少年形体矫治中医药、现代康复”方案。

    2021年,医院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联合成立全国第二个、重庆市首个“江津区儿童青少年形体矫治中心”,为全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足脊健康筛查。在已筛查的10余所中小学校中,累计筛查、建档2万余人,到院咨询、诊疗2000余人。按照医院“221”发展计划,“江津区儿童青少年形体矫治”亦正式纳入“一院三中心”发展规划。

    何伟表示,在“中心”成立近2年的时间里,已让10余名重度脊柱侧弯的患者免除手术之苦,节约手术经费约300余万元。河南、山西、贵州等省市慕名前来学习“中医药干预脊柱侧弯”方案,得到一致好评。

    纯中药治疗

    让众多糖尿病患者受益

    2023年9月8日,“全国名中医庞国明工作室”签约授牌拜师暨慢病管理“一院三中心”授牌仪式在江津区中医院隆重举行,标志着该院慢性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管理进入全新模式。

    在“工作室”成立会上,脾胃病内分泌科主任刘羽感触颇深。她表示,科室作为全市首个“糖尿病医院”牵头单位,责任重大。“糖尿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会引起并发症。”刘羽说。

    据刘羽介绍,2015年以来,科室在擅长运用普通针刺、电针、皮内针、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放血、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封包、耳穴压豆、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脾胃及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先后建成“全国名中医王辉武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中医张安富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庞国明工作室”。特别是“庞国明工作室”采取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三辨诊疗模式”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与此同时,科室不断优化门诊服务功能,并确立“五师共管”(中医师、护理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新模式,精准建立“五师”职责、服务流程、服务细则、考核评估、绩效管理等措施,通过线下诊疗、线上随访,依据患者既往病史、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内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该科室纳入慢病管理的患者达130人(其中糖尿病患者达70余人)。已申报市级科研项目一个,区级科研项目2个。在2023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学术年会发表论文《基层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荣获一等奖。

    “慢病治疗管理”

    为群众全生命周期护航

    “我是一名糖尿病、肾病患者,之前间断性透析过两次。到医院看病后,医生针对我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且通过电话、短信随访,让人暖心。目前,血压、血糖、贫血都控制得非常好,3个月后基本终止了透析。”11月28日下午,在江津区中医院肾病科,家住江津区几江镇水木年华湖上小区、现年79岁的刘先明(化名)说。

    该院肾病科主任冉靖表示,以往患者出院很容易成为“断了线的风筝”,有没有按时用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医院和医生都无法及时跟进了解。现在患者出院后,疾病管理师会按照医嘱对患者定期跟踪随访,一方面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促进其康复;另一方面对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指导,从而实现医患协同发力,更好地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针对如何实现慢病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该院党委书记刘升兵表示,为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将以创建“全国慢病管理示范医院”为契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重点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进行筛查管理,深化疾病全程化管理,让更多的慢病患者享受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医院亦将从单纯的疾病诊断治疗转变到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疾病与健康管理的“一体化服务”。

    “下一步,医院拟打破横向和纵向壁垒,实现区、乡(镇)、村(社)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体化,成为全方位、全周期管好区域内群众健康的‘守护者’。计划到2026底,探索形成3至5种较为成熟的单病种慢病中医药干预管理方案及效果评价方案,力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管理人数稳定达到2万余人。”刘升兵说。

    马太超 夏超 图/严雪梅

    编辑:冯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