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垫江黄沙白柚踏上求“精”路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栗园园
    时间:2023-12-01 22:57

    “老宋,客人来拉柚子了,快回来!”

    “要得要得,来了!”

    ▲老宋一家人忙着采收柚子。记者 栗园园 摄

    11月27日,暖阳高照,垫江县黄沙镇长红社区的柚林里,村民宋正华正和几名柚农站在空坝里闲聊,听到家人呼唤,立马一路小跑回家。

    只见他取出一根顶部带着一个小筐的长杆,套住一个柚子,轻轻一转,柚子便成功摘下。一家人齐上阵,不一会就装满了几筐柚子。

    “我是黄沙白柚的忠实粉丝,就喜欢这种酸甜化渣的口感,我好多朋友也喜欢。马上年底了,囤点货,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起吃!”看着柚子塞满了汽车后备箱,市民周洪满意而归。

    看着挂满枝头的柚子和满心欢喜的游客,种了近40年柚子的老宋想到了过去种植柚子的起起伏伏。

    挂果越来越少 柚子产业遭受打击

    黄沙白柚又名垫江白柚,起源于黄沙镇,有170余年的栽种历史,获得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重庆重要的地标农产品之一,曾被评为中国“四大白柚”。

    为了做强这一特色产业,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黄沙镇曾先后三次动员群众种植黄沙白柚,逐渐把规模扩大了。

    “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柚子。”宋正华说,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白柚挂果率开始变低,一些村民迫不得已毁树,让当地的白柚产业遭受了一次不小的打击。

    黄沙镇政府急忙想办法,请农业专家前来“诊治”。“当时专家给的办法是,异花授粉。就是人工采摘其他柚子的花,然后用毛笔一点一点往白柚的柚花上蘸。”宋正华边说边摇头,“大家一天都在树上爬,费力得很!”

    后来,垫江县果品办的专家又支了一招:将琯溪蜜柚的枝条嫁接到黄沙白柚树上,借助风的流动,进行自然授粉。

    这样确实省力不少,但并未完全解决问题。黄沙镇农服中心主任邬丽说,嫁接一根琯溪蜜柚枝条不能满足整株树的需求,但嫁接多了也会影响树势,“所以这么多年,我们黄沙白柚一直都是人工异花授粉。”

    再加上果树大小年的问题,导致黄沙镇3000亩柚子里精心种植的不到1000亩,其余的柚树多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

    ▲市民在老宋家买柚子。记者 栗园园 摄

    优化种植技术 柚子单价卖到十多元

    最近两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黄沙镇决定重振这一特色产业。黄沙镇党委书记董宇说:“虽然黄沙白柚体量不大,但我们要把这3000亩管好,朝精品方向打造。”

    所以,黄沙镇组织农技人员和老柚农们对种植技术进行优化,总结了三个要点:其一,做好人工异花授粉;其二,按照“开心型”树形要求进行修枝剪形,促进果树光合作用;其三,重施有机肥,增加营养、增强树势。

    “这么搞下来,还是有变化,我们的柚子现在一个的价格都在10块钱往上,比本地其他柚子高出几块呢,费点力也值了!”宋正华说。

    不仅如此,黄沙镇还深入挖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黄沙白柚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业,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盘活闲置果树 打响“黄沙白柚”品牌

    目前,黄沙3000亩白柚年产量1500吨、产值1200余万元。“其实精心管护的柚树亩产应该能达到2吨左右,所以其他2000亩柚树的潜力值得继续挖掘。”

    于是,今年黄沙镇便探索了村集体带动发展的模式,在长红社区,由集体流转了无人管理的柚树300亩,进行统一管护。

    “这些树子好多都已经不结果了,‘挽救’了一下后有很大起色,今年零星挂了果,再过两年估计就能正常挂果了!”邬丽说,这种方式还带动100余户群众通过果树入股或管护务工年增收30万元。

    邬丽说,接下来全镇将继续盘活闲置的果树资源,将村民不愿、无力管护的果树集中流转,组织有经验的老果农建立技术队进行技术指导,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产业提质、农户增收的双赢。

    “此外,我们还要深度挖掘黄沙白柚文化,讲好故事,做好标识标牌,加强历史名柚宣传工作,并通过logo设计、礼盒封装等方式,打响‘黄沙白柚’品牌。”董宇说。

    编辑:邱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