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荣昌
荣昌抢抓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
当好“五个桥头堡” 建设“繁荣昌盛地”
本报记者 周雨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指出,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有部署、双方有需要、现实有基础,只要我们两地加强合作、密切协作、同步发力,就一定能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
6月27日上午,2023年度荣昌区人大代表集中培训班开班,区委书记高洪波为全体学员讲授“第一课”。授课中,高洪波从“昨天”“今天”“明天”三个维度,阐释荣昌当前所遇千载难逢机遇,要求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抢抓成渝中部地区与渝西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当好五个方面“桥头堡”,把荣昌真正建设成为“繁荣昌盛地”。
▲远眺荣昌城市风貌。(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昨天:文化因“桥头堡”而荣,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荣昌
6月18日至24日,荣昌举行了为期7天的“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集中展示了荣昌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移民文化,独特灿烂的非遗文化、美食文化,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红色文化、廉政文化。
这次历史文化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荣昌的知名度得到历史性增强,仅“华翱之夜”大型文艺晚会的线上线下观众达近400万人;二是荣昌的凝聚力得到全方位提升,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和邓在军电视艺术馆“双馆齐开”,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三是荣昌发展潜力得到深层次挖掘,推出端午长桌宴、非遗美食集市、主题游园等活动引发消费热潮,酒店房间爆满,餐饮火爆,夏布小镇、荣城御景小吃街、康宁广场夜市消费复苏,夏布小镇摊位销售一空,荣城御景小吃街周围门店被抢租一空,康宁广场超200户排队抢租摊位。活动期间,累计91.75万人次来荣旅游,是去年同期的3.5倍,全区社零总额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51%;餐饮完成0.58亿元,同比增长72%。
“荣昌文化因‘桥头堡’而荣。”高洪波说,荣昌位于川东渝西交界之地,自古以来被称为“巴渝陆路冲要”,明朝时期连通成渝的官办驿站——成渝古驿道,在荣昌设峰高和隆桥二驿,新中国成立以来成渝之间的第一条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高铁均经过荣昌。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条件,使荣昌成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和中转站,“五方杂处”的移民带来了多元文化因素的融合、创新,至今仍传承着近3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138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积淀形成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荣昌。
今天:经济因“桥头堡”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荣昌经济完成两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时期。在这一时期,荣昌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县变为新兴工业区的历史性蝶变。
在这个过程中,荣昌经济完成了两大转变:一方面是从无到有,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形成了以弘耀、东矩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华森制药、澳龙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维创汽车、秋叶机械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以奥福、兀盾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新材料企业和以昊格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另一方面是,千年荣昌所留下的“荣昌四宝”也有中生优,重新焕发生机。如立足“一片陶”,提档生活陶、做强高端建卫陶,加快发展特种陶瓷,打造形成西部陶瓷之都。又比如,立足“一匹布”,依托夏布文化,发展服饰产业,引进乔丹体育、尚诚服饰等企业,打造形成国家级(外贸)纺织基地。再比如,立足“一头猪”,统筹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快荣昌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强农牧高新特色产业,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
“荣昌的经济因‘桥头堡’而兴!”高洪波说,推动荣昌加快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战略: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0年10月20日印发;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区域重大战略。
高洪波认为,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荣昌区位重要性不断凸显,逐步从渝西边陲变为成渝“黄金结合点”、逐步从川渝腹地变为成渝“桥头堡”,荣昌经济也由过去被两边虹吸,逐步变为现在“两头吃糖”,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产业转移承载地。
明天:当好“五个桥头堡”,争做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确定,要把成渝中部地区崛起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要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要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将给荣昌带来新的重大机遇!”高洪波表示,将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好“五个桥头堡”,争做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五个桥头堡”分别是当好川渝合作“桥头堡”、当好产业集聚“桥头堡”、当好科技创新“桥头堡”、当好交通互联“桥头堡”、当好对外开放“桥头堡”。
其中,在当好川渝合作“桥头堡”方面,将聚焦川南渝西融合试验区、内荣农高区两大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联合内江打造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到2027年,高标准建设“荣昌-隆昌”404平方公里农业、33.7平方公里工业合作园区,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在当好产业集聚“桥头堡”方面,荣昌将围绕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等布局产业项目,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毗邻高新区、工业园区联手打造产业联盟,用好6大市级特色产业园,打造成渝中部地区制造业主战场。
科技创新“桥头堡”将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支撑,着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推动国家畜牧科技城成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一园,打造畜牧科技策源地和现代农业(畜牧)示范区。
在交通互联“桥头堡”方面,将立足城市能级大幅跃升,打造以城区为主的发展极核,以吴家镇为辅的次中心;建设多条连接成渝的通道轴线,借力大通道打造多个特色场镇、产业园区,构建“一主一辅,多轴多点”的发展格局。到2027年,新增各类道路830公里、拓展城市和产业园区17平方公里。
在当好对外开放“桥头堡”方面,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依托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好中新(重庆)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争取农牧高新综合保税区,让更多川渝农产品从荣昌走出去,让更多先进工厂技术从新加坡引进来。到2027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努力在成渝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做强生猪产业 深耕现代农业 共建重大项目
荣昌 推进川渝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荣昌地处成渝黄金联结点,接壤四川泸州、内江、资阳3个地级市,是渝西地区中与四川接壤面积最多的区之一,也是推进川渝合作的重要“桥头堡”。
过去3年来,该区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积极联动成渝、联结城乡,在推进川渝合作中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
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内荣农高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荣昌拥有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大川渝合作平台。3年来,该区聚焦两大平台建设,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联合四川毗邻地区打造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支撑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2021年3月,为内荣农高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建设,着力推动国家畜牧科技城成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一园。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以来,聚焦生猪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共承担科研项目286项,自主研发项目58项,取得标志性成果8项,开发新产品7个,授权国内发明专利75件,授权欧美日专利2件,颁布标准39个,获得省部级奖励13项,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
目前,《国家(荣昌)畜牧科技城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进入尾声。国家区域性生猪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国家区域性畜禽种业资源基因库、SPF猪示范基地、西南中兽药评价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国家畜牧科技城核心通道——迎宾大道南延段正在开展施工方案设计。在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的技术支持下,荣昌、内江联合开展荣昌猪、内江猪品种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研究、稻渔立体循环种养等技术攻关,均已取得成效。
共耕农业试验田
“双昌”合作园区步入快车道
位处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的普陀村和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的“双昌”合作园区,是荣昌开展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隆荣两昌”打破行政界限,正在这里深耕一块农业“试验田”。
在园区品牌创建方面,荣昌、隆昌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荣昌进入国家区域性种业创新基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双昌”合作园区先行区已完成入口共建,建成配套环线道路和步道10.9公里,完成120户毗邻村落风貌改造,建成园区科技文化馆。这个科技文化馆,荣昌方面出了建设用地和30%的建设资金,隆昌方面出了70%的建设资金,馆内展示了“双昌”合作园区的发展规划和荣昌、隆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产业发展方面,“双昌”合作园区已发展稻渔种养基地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1000亩,“双昌”智慧猪场即将建成投用。这个智慧猪场由隆昌和荣昌的4家公司共同组建公司作为项目业主统一实施,其建成投用后,荣昌白猪和内江黑猪,一黑一白将在此安营扎寨。
▲渝西川南综合物流园
推动川南渝西融合
多领域合作加快发展
3年来,荣昌积极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在多领域加快合作步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调加快渝自雅铁路、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共同争取汉中至南充至荣昌至泸州城际铁路、成渝铁路(江津至隆昌段)扩能改造纳入规划,加快永荣自、安荣合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渝高速扩能改造、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内高速(荣昌段)建成通车。
在协同创新方面,荣昌与大足、铜梁、潼南等7个市级高新区共同成立重庆市高新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永川区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定期开展科技资源对接活动。国家级孵化器“古思特”与泸州“溪谷”联合建设运营创新创业示范载体,致力打造成渝地区首个联合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物流体系方面,荣昌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荣昌货运班列,泸州港务荣昌无水港、云龙机场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行;依托永荣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渝西川南综合物流园,占地540亩,计划投资2.5亿元,已建成煤炭功能区、建材功能区、集装箱作业区,网络货运平台获批经营许可。
在生态环保方面,荣昌发起并组织召开渝西川南七区县环保协作会,建立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编制濑溪河、大清流河、鱼箭河、马鞍河、马溪河等跨界河流“一河一策”方案。选取濑溪河、大清流河流域28个交界断面对相关镇街实行监测、考核、补偿。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
川渝合作走深走实
荣昌区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表明,2020年至2022年,荣昌区累计有7个项目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合作重大项目计划,累计完成投资85.029亿元。
其中,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6.11亿元;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累计完成48.5亿元;渝西川南综合物流园累计完成投资1.39亿元;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双昌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完成投资2.257亿元。
此外,内荣两地法院建立“异地一站式诉讼服务”,累计开展执行协作480余件次,跨域立案协作5件次,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12件。
荣昌区检察院会同泸县、安岳等5地建立濑溪河流域跨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查3次,办理诉讼案件10余件。
荣昌区司法局成立荣内边界联防联调指导中心,联合选聘50名调解专家建立调解专家库,化解矛盾纠纷67件。
另外,荣昌深化妇幼保健院、华西二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成106人次的专业技术、医疗质量等帮扶。36家医院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410家医药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荣昌还组建首批渝西川南名师工作室20个、优质教师教育基地信息库53个,建成含129人的渝西川南优秀教育人才信息库。还建成渝西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机构30家以上,逐步与泸州、自贡、内江等四川毗邻地区建立就业服务共享协作机制,促进成渝地区6000余人实现就业,实现了川渝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共计办理转移900人次。
王琳琳 林苒 马建保 图片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了就是一家人
——荣昌服务企业的故事
▲荣昌国家高新区
“我们的招商引资态势趋势越来越好,荣昌发展越来越快。”6月20日,荣昌2023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荣昌区委主要负责人难掩喜悦之情。他说,今年上半年,荣昌就已签约引进了69个项目,总金额超500多亿元,民营经济形成了“78899”格局: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99%的市场主体均是由民营企业创造。
据介绍,荣昌能形成这种发展格局就在于两手抓:一手抓民营经济,一手抓营商环境。以构建“123456”营商品牌为“施工图”,以营商生态集成创新为“硬举措”,整体性推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全力打造“民营经济最优发展环境”。
该区“123456”营商品牌的具体内容为:“1”即来了就是一家人;“2”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3”即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人、尊重纳税人;“4”即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5”即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6”即不要把自己当成官、不要对企业说“不”、不要当“二传手”、不要事不关已、不要“本本主义”、不要夹杂个人私利。
荣昌的营商环境到底好在哪里?该区又是怎么为企业服务的?本报请两位企业家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办事大厅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游洪涛:
区委书记请我们企业家坐上主席台
▲游洪涛
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一天:2022年11月1日,重庆市荣昌区召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区委书记高洪波让我坐上了主席台。
看着台下坐着的几百个人,他们有部门镇街的领导干部,有企业家,我心里有点紧张,有点激动,为自己是一名企业家而自豪。
在进入会场之前,我是不知道自己要坐主席台的。工作人员把我请上主席台时,心里还是懵了,不晓得是咋个回事。
后来才听说,这是高洪波书记的意思。在会前20多分钟,高洪波问工作人员会议流程安排,听说有包括我在内的5名企业家上台发言,当即表示:“难道让他们走上来发言,又走下去?为什么不让他们就坐在主席台,不用上来下去地跑。”
针对主席台座位不够的事,高洪波当即指示:让没有安排发言的区委常委坐到下面去,跟这几个企业家换个位置。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里很是感动,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的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1997年到荣昌投资办厂,我来荣昌转眼已经20多年了。期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荣昌的领导干部一直把我当成“自家人”,这也是我能把一个“四无”小作坊做成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做药的同行都知道,华森制药是靠威地美铝碳酸镁片起家的,这也是我们做的第一个药品。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华森制药能把威地美做成全国知名胃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荣昌一届接一届的书记、区(县)长推上去的。
到2008年时,华森制药已经在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等省市有一定市场,但还是份额太小,在全国药品市场的影响力不足。
那时候,我们想打开上海市场,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任何药品,只要能打进上海市场,就很容易得到市场认可,从而比较顺利地进军全国市场。
2009年春节前,上海卫生局组织了一次招标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品制造企业都趋之若鹜,竞争堪称“惨烈”。遗憾的是,在2009年除夕前一天的竞标中,我们失标了。
失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仅失去上海这个大市场,还失去了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市场的辐射力。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没有放弃,一直守在上海卫生局招标办的办公室不走,恳请他们支持。当对方告知,地市一级政府提供我们公司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企业和受汶川地震影响企业的印证材料,可以加分,可以申诉。
我当即给时任县委书记陈杰打电话,他连夜通知相关部门立即返岗,全力配合华森制药这次竞标。差不多一个小时,凡是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一个不落全部返岗,连夜整材料。有的人已经回到老家,都是连夜从外地赶回来。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大早,传真件就发到了上海。当上海卫生局负责招标的领导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不仅深为感动,而且为华森制药的人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折服,更为荣昌县委县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以及高效率的工作作风感到由衷敬佩。
由此,华森制药在这次竞标失败后的申诉成功了,拿到了上海的大订单,从此打开了全国市场。
2013年,时任县委书记谢金峰得知我们的威地美“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自己的家乡荣昌本地的市场份额却很少,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现场调研荣昌需求的药品来源和数量。
各单位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无非是因为跟外地药业合作时间长,信誉度过关,熟门熟路的,已经成了常规。
“荣昌卤鹅远近闻名,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原因?”谢金峰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其实,你们都没说到点子上。”听完各种各样的答案后,谢金峰讲到:“如果一个小老板不吃自家烹制的卤鹅,你们敢不敢去买来吃?”
他说:“如果荣昌人都不吃卤鹅,荣昌的卤鹅还有名气吗?人们还相信荣昌卤鹅好吃吗?荣昌卤鹅还能成为吸引外地人的特色小吃吗?”
“这对华森制药是一样的,企业在荣昌,连荣昌本地人都不吃华森的药,会不会影响企业的销售?”谢金峰进一步说:“大家都是吃财政饭的,我们的财政是哪里来,不就是靠华森这样的企业纳税吗?”
▲华森制药上市 摄/刘汪洋
自此以后,荣昌本地单位,只要是同类产品保证质量一样、疗效一样的情况下,都会用本土企业产品。
2017年的夏天,公司进入上市答辩关键期。时任区委书记曹清尧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带我去,还请专家给我做辅导咨询,使我顺利通过上市前答辩,于2017年10月20日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荣昌本土培育起来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发展更有决心和信心。荣昌区委、区政府对待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态度,让广大股民和投资者对华森制药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重庆韵诚防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彬:
上错花轿嫁“对”郎
▲张力彬
我是辽宁营口人,当初来荣昌发展完全是误打误撞。2012年,我本想去四川隆昌发展,售票员却给了我一张荣昌的车票,结果就在这里下了车,落了根。
如今11年过去了,我早已把荣昌当作了第二故乡。回想这段经历,我很庆幸自己上错花轿嫁“对”郎,也很感谢那位售票员错给了我一张到荣昌的车票。
当初决定“将错就错”,主要还是觉得荣昌不错:商业氛围浓厚,城市环境优美舒适,气候也温暖适宜,荣昌人也排外,对人热情,荣昌的领导干部也很容易打交道。哪里不是创业呢?我就在荣昌创办了重庆韵诚防腐有限公司。
在荣昌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发展促进中心经济运行科科长(现科技发展科科长)张燕,她的所作所为让我十分感动:她跑上跑下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隔三差五询问公司经营状况、存在问题,热心了解、协调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尽心培育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每逢节假日,张燕就会和同事们叫上我一起度过,不让我有身处异乡的孤单,让我对荣昌逐步有了归属感。
妻子偶尔过来探亲,我业务繁忙没多少时间陪她,她人生地不熟难免觉得寂寞,张燕便利用休息时间热情地陪她游游古镇,品品美食,让妻子很快便爱上了荣昌,觉得这真是一座有温度、有机遇、有爱心的城市。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在荣昌可以踏踏实实做企业,这里非常安心、暖心。我从心底感谢当初错给我车票的售票员,觉得来荣昌是正确的选择,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是我这辈子不解的缘分。
不过,妻子的探亲毕竟是短暂的,她走后,我还是禁不住地牵挂妻子,思念自己的家乡。妻子在辽宁营口药监局工作,荣昌距离老家3000多公里,乘民航回去一次要奔波一整天,非常不方便,有时半年、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2018年,在妻子的又一番电话诉苦后,我有些动摇,想回自己老家或附近的城市发展,弥补这几年对妻子的亏欠。
正当我举棋不定、烦恼苦闷时,我想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热心的张燕,把心里的苦恼告诉了她。她赶紧劝我:“张总,您现在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好,谈何容易?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我们一定尽力想办法把您妻子调到荣昌来。”
此后,张燕却不灰心,三天两头地打电话安慰我,让我安心经营企业,园区管委会正在为我妻子调动的事而努力。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张燕不仅这样说,也在这样做,她一直马不停蹄地为此事奔波。后经两地积极协调,几个月后,我的妻子顺利地调到荣昌区工作。
这就是荣昌政府的办事速度!这就是荣昌领导对企业高管人才关爱的温度!那一刻,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我的妻子早已适应并爱上了荣昌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在澎湖湾买了一套宽敞舒适的新房。白天,我们一起出门去上班,为发展、建设荣昌出一份力;傍晚,我们手挽手在濑溪河畔散步,香国桥上赏花;节假日,我们一起在温暖的小家里做几个精致小菜,去品一品黄凉粉、卤白鹅,尝一尝铺盖面、羊肉汤;抑或去风景秀丽的百竹园、金佛山、万灵古镇游山玩水……日子过得温馨美满,好不惬意。
几年来,我的事业蒸蒸日上,成功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并成功申请多项专利,还获得宁德时代、中国中冶、中伟股份等大型公司合格供应商资格……现在,我们夫妻已把荣昌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一个他同样深深爱着的家。我们一家人,都愿意为荣昌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王琳琳 郭凤英 马建保 图片除署名外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