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快来了解江滩上的“亿岁旅行者”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举行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申晓佳 张锦辉 2023-04-22 16:21

重庆一处江滩上看似普通的鹅卵石,年龄不仅超过一亿“岁”,而且极有可能是来自秦岭等地的“旅行者”!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日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举行科普活动,在江北嘴滨江公园江滩和佛图关半山崖线步道探寻重庆城市“沧海桑田”的地质秘密。

▲2023年4月18日,江北嘴滨江公园江滩上,地学专家和市民代表正在观察地上的石头。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滨江公园江滩上分布着大小、颜色各异的鹅卵石,它们和重庆的地质秘密有何关联呢?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董孟介绍,这些鹅卵石里有很多岩浆岩和变质岩,是随着江水从上游的秦岭、四川等地被冲来的“旅行者”。相对个头越小且磨圆度较好的石头,可能“旅行”距离越长。

重庆“土著”石头又长啥样?董孟说,在江滩扒开鹅卵石往下看,能见到地面上的紫红色或灰白色岩层,这种岩层由泥岩和砂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是重庆“土著”。它们约形成于1.5亿年至1.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地壳抬升和风化剥蚀而浮出地面,和鹅卵石共同组成了如今的江滩。

同样的泥岩和砂岩,在佛图关半山崖线步道区域也能找到。董孟表示,泥岩层相对较软,以“开往春天的列车”而闻名的佛图关隧道,正是在泥岩层中开凿出来的洞口。

而砂岩层则更为坚硬,它们构成了渝中半岛的“骨架”。以半山崖线步道为例,佛图关隧道处于泥岩层,而隧道上方的岩层就是坚硬的砂岩层。砂岩层厚度大、硬度高,正适合作为建筑的地基。此外,“佛图夜雨”石刻也是在砂岩上雕刻而成。

为何江滩边的岩层,也出现在了海拔更高的半山崖线步道沿线?董孟表示,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中期,重庆中心城区布满了河流和湖泊,当时气候炎热干燥,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砂泥岩层。它们正是渝中半岛的“地基”。

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嘉陵江、长江及其其他细小支流不断地侵蚀地表岩层,让河床高度不断下降。通俗地说,日夜不停的地表水流“削”掉了原有的地面,最终在渝中半岛两侧形成了两江交汇的“通道”。与此同时,地壳不断抬升,渝中半岛就从湖泊中逐渐升起,最终形成今天的“重庆母城”。

这一地质演化过程的“证据”,就是江北嘴滨江公园江滩上的河流阶地。底层为砂泥岩,上面覆盖着胶结坚固的砾石层。

记者了解到,这样有趣的地质知识,今后还将更多地面向市民进行推广。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副队长、正高级工程师谭颖表示,下一步将详细梳理地质遗迹评价项目成果,做好“四个服务”。一是建立重要地质遗迹名录表和数据库,服务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二是创建地质遗迹科普示范点,推出精品研学路线,利用全景影像等数字化成果,建立微网,让公众身临其境了解地学故事,普及地学知识,服务于地学旅游科普及城市提升行动;三是申报地质文化村或科普基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将两江四岸的重要地质遗迹与重庆人文资源相融合,打造地质文化旅游地,充实“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服务于文旅融合。

主编曾立
编辑杨骏
审核吴刚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