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及故居将焕新开放,文物讲述“独目将军”戎马一生的故事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 陈永松(通讯员)
    时间:2022-12-13 23:02:38

    “他在大半个世纪中,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九处负伤,屡建战功,以足智多谋的‘独目将军’闻名于世……”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深情回顾了刘伯承元帅的戎马一生。

    了解刘伯承元帅的戎马一生,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及故居是好去处。12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位于开州区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及故居即将完成改陈布展,将于近日面向公众开放。全面提升后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展览共分为9个部分,展出照片332张、实物197件(套),将以更清晰的主线、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通讯员 陈永松 摄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物?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主任李从高。

    首次展出的残废证

    见证刘伯承戎马生涯

    刘伯承元帅,1892年12月4日出生在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赵家场周都村张家坝刘家院子。今年12月4日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

    ▲改陈布展后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内景。通讯员 熊威 摄

    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刘伯承相继参加了讨袁护国、护法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先后负重伤9处。叶剑英曾诗赞刘伯承“遍体弹痕余只眼”,陈毅亦诗称:“弹触一目眇,枪伤遍体瘢。”

    在即将恢复开放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中,“1951年7月10日毛泽东签发给刘伯承的残废证”清晰记录着刘伯承的残废情形:右目失明,左目视力困难,脑神经常受影响。残废等级:贰等甲级。

    ▲毛泽东签发给刘伯承的残废证。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供图

    “这本残废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李从高介绍,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及资料4603件(套),这些珍贵藏品离不开刘伯承元帅家人的慷慨捐赠,“2017年6月,刘伯承元帅子女向我们捐赠了37件(套)藏品,其中就包含这本残废证。”

    虽然屡建战功,但刘伯承元帅并不喜欢谈自己的功绩。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在《父亲的爱》一文中写道:“爸爸打过许多仗,但他从不谈自己的功勋,他一生中遇到不少坎坷,可总是始终如一地努力为人民工作。我一想到爸爸,就是他那孜孜不倦地工作的样子和充满了爱的言行。”

    身着元帅礼服冒雨迎接苏加诺

    展现顶天立地的将帅风度

    12月4日,《为人民立功光荣得很——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纪念邮册(含邮票、首日封、明信片、纪念币)发行,全国限量发行3000套。邮册封面上,是刘伯承元帅身穿元帅礼服的半身照。

    李从高介绍,除了在纪念邮册上领略刘伯承元帅的风采,观众还可走进纪念馆,参观刘伯承的元帅大礼服的实物。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由刘伯承元帅子女捐赠的。

    ▲刘伯承的元帅大礼服。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供图

    李从高说,1955年9月23日,刘伯承同志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配备的元帅大礼服一套三件,包括礼帽、上衣和下衣。

    这套礼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李从高介绍,刘伯承元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在军事教育上作出了不朽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同志在南京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主持学院工作近7年。在此期间,他曾身着元帅礼服,迎接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南京。

    开国少将刘懋功曾在军事学院学习,他在《梦回吹角连营》一书中记述了当时的细节:“不巧,天下大雨,有人建议将欢迎仪式改到礼堂内举行。刘院长说,事关国威军威,哪能随心所欲,坚持按原计划办。他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礼服,不打雨伞,带头淋雨;陪同苏加诺总统来院的陈毅元帅见状也不要雨伞。”

    ▲改陈布展后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内景。通讯员 熊威 摄

    刘懋功接着写道:“两位元帅英姿焕发地率领大家,冒雨夹道欢迎外宾。威武雄壮的钢铁之师,顶天立地的将帅风度,使苏加诺总统一行深受感动。”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元帅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和190万字的翻译作品,其中不少是在南京完成的。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在《送伯承远行》一文中回忆:“在南京期间,你读书译著,孜孜不倦,平均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编译了大量军事著作。”

    “在军事学院,花甲之年的刘伯承元帅担负起军事人才培养的重任,并倾注了全部心血,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从高表示。

    千字致敬信

    赞誉刘伯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您的高尚品德,在党内外深孚众望,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定永远铭记您的功绩,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供图

    走进纪念馆,观众将看到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发出的《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当时,刘伯承元帅已九十高龄。

    李从高介绍,《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由四条屏组成,每条屏长163厘米、宽41.5厘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用工整的行楷誊写而成,端庄秀雅。全文共1025个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因年龄和健康原因不能参加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刘伯承元帅致敬;二是回顾了刘帅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三是高度总结了刘帅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四是向刘帅通报了即将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消息。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分别给刘伯承元帅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蔡畅发出致敬信,表达对两位老同志的崇敬之情。”李从高说。

    ▲新建的退役兵器陈列园。通讯员 陈永松 摄

    李从高介绍,刘伯承元帅逝世后,一部分骨灰洒在了他眷念的故居前,刘伯承元帅子女在洒有骨灰的泥土上栽种了两棵黄葛树。如今,两棵黄葛树已枝繁叶茂,绿荫如盖。他说,刘伯承元帅一生信仰坚定、敢于斗争、一心为民、廉洁奉公,是我们的楷模,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将以此次开放为契机,让更多革命文物活起来,把红色基因传下去,激励更多人学习和弘扬刘伯承元帅的革命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主编:吴国红 | 编辑:袁文蕙 | 审核: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