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羊炯书法。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尹诗语 摄
这是书法家羊炯在“奋进70年·礼赞新时代——庆祝《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书法创作活动”中,为本报写下的一幅书法作品。“借李商隐的名篇祝福《重庆日报》,未来会更好。”12月12日,羊炯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羊炯。受访者供图
“据传,《夜雨寄北》这首诗是李商隐借道渝州赴梓州任职时思念家人所作,由此,‘巴山夜雨’既是千年前诗人感情的寄托,也承载着诗人与巴渝大地的缘分,成为世代传承的经典意象。我用唐楷结合魏碑笔法来书写这首绝句,希望能够表现出诗人带给我们的朴实无华,清新隽永的意境。”他说。
“《重庆日报》就像我的自家人。”羊炯笑说,“我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军工企业,较长时间在党群部门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重庆日报》等报刊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并在副刊阅读过很多精彩的散文、诗歌。可以说,《重庆日报》是我工作与日常学习的最好陪伴。到了2016年,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又刚好应聘到了重庆日报政情信息中心工作,所以,每天关注《重庆日报》,也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必修课,这不,今天日报第四版,就有我女儿采写的稿件。”
身为文化工作者,羊炯尤其关注《重庆日报》的文化新闻报道。“日报是有担当的,多年来,她有力地推动了对重庆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他说,直辖25年来,重庆文化同经济一道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我相信,‘巴山夜雨’这样史迹悠远、底蕴深厚的重庆文化底色,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我们重庆人自己的报纸《重庆日报》,也定能更好地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弘扬巴渝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外地人更加了解重庆,爱上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