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六盘水一严重黄疸肝衰竭患者辗转来到重庆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简称市公卫中心),该患者在当地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到达市公卫中心之后,感染科怀疑其为戊肝病毒感染,相关检查证实确为戊肝所引发的严重肝衰竭。经过5次人工肝治疗,患者已顺利出院。
市公卫中心肝病专家王宇明教授表示:由于这名患者感染的病毒量较大,黄疸很深,症状符合戊肝感染的特点。加上伴有肝病的基础疾病,所以病情较重。比较幸运的是,救治比较及时,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到底什么是戊肝?有哪些危害?它和甲肝有什么区别?哪些人群应该特别注意戊肝病毒感染?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市公卫中心特聘教授王宇明,为大家讲讲戊肝的那些事儿。
出生于医药世家的王宇明,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传染病占据了人类疾病的绝大多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传染病专家,应该把自己献身于传染病事业。“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始终激励着王宇明在这条路上善始善终。
作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戊肝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宇明:甲乙丙丁戊,很多人认为戊肝排在最后,就是最轻、最不重要的。事实上,戊肝之所以排在最后是根据发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命名的。戊肝原来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直到20世界80年代后期分离出戊肝病毒(HVE)后才确定诊断。与乙肝不同的是,戊肝和甲肝都属于粪-口传播,由于颇具相似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临床上不易区分这两种病。但相对来说,戊肝的重症化比例较高,对患者生命威胁更大。
为什么戊肝的病死率远超甲肝(是甲肝的10倍)?
王宇明:据卫生局统计,2012- 2021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肝,可见戊肝的发病率并不低。虽然戊肝比较低调,但其危害性不比乙肝小,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有数据显示,仅是2014年一年,我国戊肝发病率就超过了甲肝。而在成年人的急性肝炎中,戊肝的发病率比其他肝炎更高,其较高的病死率也使得戊肝危害程度比乙肝更可怕。
②据统计,15-40岁的青壮年是感染戊肝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感染戊肝后一般会出现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会危及生命。此外,戊肝还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但是幼儿只有黄疸这一明显症状。
③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常人更高,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感染戊肝后,其病死率高于其他妇女感染戊肝的百分之二十。而感染后的孕妇有三分之一会出现重型肝炎,病死率达百分之十。
由此可见,戊肝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孕妇要尤为注意,平时若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戊肝感染率更高,原因是什么?
王宇明: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经输血传播的报道。HEV目前主要有8个基因型(HEV1-8),其中基因1-4型与人类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基因1、2型只感染人,主要流行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常因水源被污染而造成大规模流行。发达国家以人兽共患的HEV基因3、4型引起的散发病例为主,多由摄入未煮熟的被HEV感染的动物肉类引起。HEV生化特点是一般的加热和高盐腌制可能无法灭活HEV病毒,一些实验表明,将食物加热到71℃至少20分钟,HEV可以失活。此外,HEV在各种盐浓度下均表现出非常强的抵抗力,西南地区经常食用猪肉、内脏等,同时对于腊肉等食物比较钟爱,所以发病率是高于全国水平的。
同样是戊肝,为什么有的人能康复,有的人却治不好?
王宇明:戊型肝炎能否治愈,主要是看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较快治愈。如果病人的身体状态差、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可以发展为重症肝炎,建议到专科医院医生指导下治疗。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由不洁食物、饮水等传播,儿童和成人易感,可引起急性肝损伤,可以彻底治愈。其早期有发热、畏寒、恶心等症状,进而出现明显的厌食、乏力、尿色加深、皮肤及巩膜黄染。黄疸出现3-5天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孕妇和老人患戊型肝炎,易发展为重症肝炎,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下降,以及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出现肝性脑病可引起死亡。
对于戊肝的高风险人群(孕妇、基础肝病患者、老年人)有哪些预防建议?
王宇明:一是加强粪便及饮用水的管理;二是不吃不卫生的蔬菜瓜果,不吃生食肉类制品;三是加强卫生宣教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和卫生素质;四是接种疫苗,对于高危人群(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戊肝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和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推荐接种戊肝疫苗。戊肝疫苗标准免疫程序为0、1、6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问隔1及6个月注射第2、第3针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为了获得最佳保护效果,建议按规定程序完成3针免疫接种。
既然戊型肝炎在人群中隐性感染率较高,那么如何有的放矢进行预防接种呢?
王宇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产生IgM和IgG抗体。前者称为先锋免疫,出现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而后者是主力免疫,出现在感染的后期和恢复期,并可长期存在。因此,当IgM抗体单独阳性时,就提示是临床感染早期;当IgM和IgG抗体一起都是阳性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如果是单纯IgG抗体阳性,则表示是过去感染。由于当前临床检测应用越来越多,当IgM和IgG抗体都是阴性,就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做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节约医疗成本,同时避免疫苗相关不良反应。
(文/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