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长寿不健康的问题?
如何提前做好养老健康财富规划?
如何建立老年友好社会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一系列问题是当下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时代考验。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已成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专项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对此,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医疗机构、医疗专家分别就老年性疾病的防治、老年健康保健等相关话题“把脉问诊”。
▲北碚区中医院公卫科科长杨晓东
北碚区中医院公卫科科长杨晓东表示,中医作为一门讲究人与自然、与天地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学科,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望、闻、问、切,窥探人体经脉运行、气血盛衰、寒热虚实,可通过内服中药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阴阳平衡,也可通过外治针灸、推拿、理疗等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为此,治未病的康养理念成为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慢性疾病的出现,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息息相关。生理上,老年人表现为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精津液亏虚;心理上,表现为消极、依赖、长期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易怒等。许多老年人总感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不耐久劳、夜寐不安、容易惊醒、眩晕等,而做心电图等检查则又往往是正常的。其实这就是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不断老化的表现。
在此,他对老年朋友提出以下建议:当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不断老化时,可以在中医指导下从运动(如太极、八段锦)、饮食、作息、心理情绪管理等加强心的保养,避免或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当老年人肺气渐虚,可以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食疗,或者使用玉屏风颗粒、洋参保肺丸等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补肺养肺;为保护脾胃,少吃甘腻厚味、辛辣之品,不宜过饥过饱,做到“食饮有节”;养肝要注意保障充足睡眠,少喝酒,保持乐观心态;对肾虚的治疗可以采用内服补肾药物,同时可采用补法针刺三阴交、太溪、命门、腰阳关等穴位治疗。
(文/马太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