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1:20,大型电视探访节目《闪亮的答卷之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重庆卫视播出。节目邀请重庆市生态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兴中,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渝中区“河小青”青年志愿河长服务队队长秦刚,城市摄影师游祝,行游歌手甘鑫宇和主持人一同组成探访小队,通过实地体验、打卡拍照等方式,在两岸青山间、千里林带中、碧波江水上,见证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实干实效,让山城之绿可观可感,让生态底色愈发靓丽,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牢记嘱托,巴渝大地落细落实向绿而行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心系重庆长远发展的目标定位。节目高举思想旗帜、扣题绿色发展,不仅着重强调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还突出展示了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成效和故事。如探访小队在江津区远望江津白沙长江大桥,了解其舍弃桥墩的独特设计,以小见大,折射出我市从细节出发,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深入开展禁渔打非专项整治行动,为保护长江河床形态、水生生物洄游、生物多样性作出的重庆贡献。此外,依托位于长寿区的全国一流五级事故废水防控体系,努力达成“不让一滴废水流入长江”,体现了重庆上下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环境安全“宁可百日紧 不可一日松”的意识,把生态环境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谋深谋实、抓实抓细。节目既有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厚度、视野的宽度,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
二、青山相伴,沿江而行一览山城绿色蝶变
节目以六点连一线、以一江看全市,沿长江重庆段顺流而下,品重庆绿意,看山城之美。探访小队在北碚区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结、启航。这里曾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表扬,称缙云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是重庆变“伤疤”为“仙境”的缩影,更是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生动注脚。顺江而下,探访小队实地感受重钢环保搬迁后,大渡口区蓝天白云清晰可见、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见证该区从“灰城”到“绿城”的转变;前往渝中区时,介绍了渝中区积极推进船舶及码头岸电建设,实现全区运营船舶受电能力的全覆盖。通过展示“无废公园”“无废医院”“无废菜市场”“无废学校”等绿色成效,分享重庆作为省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成功经验;在云阳,探访小队直接从江上前往林间,在四十八槽林场体验巡山护林工作,探寻荒山变青山的秘密,讲述两代护林员接力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在巫山,探访小队沉浸式体验了三峡“两岸猿声”重现的场景,还介绍了历经二十多年保护,野生猕猴数量恢复3000多只的可喜成果,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庆新画卷。
三、人景相融,助力生态发展理念入脑入心
环境保护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更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节目集结五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体验者,组建探访小队,在赏景品绿的同时,以普通人的视角,感受重庆绿色实践,讲述山城儿女守绿水护青山的暖心故事,将生态文明理念厚植于心、躬身于行。如出发前,嘉宾分别通过地铁、骑车、滑板、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前往集结地点,并在“碳惠通”平台获取相应积分。介绍我市上线的“碳惠通”平台,按照“谁低碳谁受益”原则,授予用户相应积分兑换奖品或福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大渡口区,探访小队亲身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演练”,用实操实练介绍走航车移动式环保监测、企业环保设施监查、餐饮单位油烟净化器监查等污染防治举措。在渝中区珊瑚岛,五位探访队员加入“河小青”青年志愿河长服务队,体验沿江垃圾清理工作,展现重庆市民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携手共护绿水青山的自发行动。节目还走进重庆市首个“无废城市”教育基地、探访四十八槽林场、参与野生猕猴投喂、在广阳岛放声歌唱等,节目通过沉浸式体验,探索式采访,展现山城生态底色,让绿色发展理念情满巴渝、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