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科普⑦|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分级预防慢阻肺 让呼吸一路畅通
    重庆日报·健康
    时间:2022-11-16 10:51:57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2019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一亿,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但超九成的患者对自身患病却并不知情,公众的防控意识亟待提高。

    ▲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主任医师丁贤彬

    一级预防,从病因入手阻断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丁贤彬介绍道:“早期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和喘息等症状。同时,慢阻肺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早期预防慢阻肺呢?

    “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宏观概括为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丁贤彬表示,个体因素包含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肺的生长发育、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以及低体重指数;环境因素包含烟草使用、燃料烟雾、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

    “一级预防也就是病因预防是降低慢阻肺发生率的关键。”丁贤彬提醒,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慢阻肺首先应该戒烟以及避免吸二手烟;其次,还需要避免粉尘作业暴露,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群应该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最后是改善居住环境,使用燃煤、炭、柴等生物燃料进行取暖或做饭的家庭应该主动安装排风设施,减轻由此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吸入;同时,适度运动,定期接种流感疫情、肺炎疫苗,对提升免疫力,以及增强心肺功能、预防慢阻肺也十分有利。

    二级预防,实现慢阻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二级预防即指慢阻肺的早期筛查与干预,主要通过快速问卷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包括年龄、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程度、低体重指数、没感冒时经常咳嗽频率、平时气促程度、使用生物燃料烹饪(生物燃料指利用生物体制取的燃料,比如玉米杆、玉米芯等)频率以及家族慢阻肺患病史共7条。

    ▲肺功能检查

    “比如筛查的第一项是年龄,40~49岁的人群评估的时候是0分,50~59岁人群为4分,60~69岁为8分。通过7项评估之后,如果总分达到16分及以上,这个人就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了,需要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丁贤彬解释道。

    三级预防,多维度做好慢阻肺疾病管理

    如果没有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已经患上慢阻肺该怎么办?其实,即便已经确诊为有症状的慢阻肺,如能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也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样的“预防”就是三级预防,即做好慢阻肺疾病管理。

    ▲呼吸训练操

    首先,在患者疾病缓解期时,可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达到有效预防或减少呼吸道感染、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其次,应及早为慢阻肺疾病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康复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呼吸训练等;此外,还需要对慢阻肺病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长期监测肺功能情况,督促戒烟效果。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可根据个人需求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菌苗,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减少急诊、门诊和住院的次数。

    丁贤彬呼吁大家: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最主要还是从病因入手,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远离慢阻肺,呵护你和家人的呼吸健康。

    (文/胡茜;图/丁贤彬)

    主编:胡东强 | 编辑:冯超 | 审核:屈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