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居民提供餐食,乍看是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近年来,社区食堂因其菜品丰富、价格优惠逐渐成为不少居民用餐的首选。然而,由于价格低廉,利润微薄,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因素影响,社区食堂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社区食堂经营现状如何?又该怎样实现持续经营?对此,重庆日报记者对我市部分社区食堂进行了走访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立足公益性定位 靠企业自身补贴
工作日中午11点过,位于北碚区蔡家岗街道两江名居社区的愉百家惠民食堂飘来饭菜香,已有不少居民陆续在门口等着开饭。
记者看到,愉百家惠民食堂的大门口上挂着醒目的海报,上面写着:“二素一荤一汤,9元一份”。此时,一群穿着工作服的环卫工人结队而来,正准备进去用餐。
原来,愉百家惠民食堂自2020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就为在辖区内工作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每天中午还会提前为他们预留座位,方便大家就餐。
外卖小哥陈协益也准备在这里吃午饭,他说,今年三四月份正好在这边送餐看到营业中的惠民食堂,后来他只要是饭点在蔡家片区跑业务,都会来这吃饭,“食堂虽然不大,但环境卫生,荤素搭配,价格亲民,又吃得饱,厨房也是开放式的,一眼就能看到厨师做菜的全过程。”
记者走进店内,看到地面干净整洁,桌椅不多但都整齐摆放着,当天的午餐分量十足,有红烧茄子、粉蒸肉、酸豇豆炒蛋、炒花菜等近10种菜品,要是吃完了不够还可以免费添菜。
据介绍,愉百家惠民食堂由愉百家(重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可辐射周边5个小区居民。2019年,正值愉百家超市在两江名居社区经营近十年,他们便向社区党委提出了希望开设社区食堂,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的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党委的支持。
“公益性”定位是该食堂的重要特色,食堂运营过程中在保证食材品质、口味的前提下,以更优惠的价格给群众实惠。“9元一餐,我们几乎是成本价在运营。”愉百家惠民食堂副店长杨小琴说,现在每天要准备150至200份餐,每份套餐售价在9至10元浮动,既可堂食也能打包。同时,根据每日不同的菜单,厨师每天早上会去愉百家超市的仓库挑选新鲜食材,就餐人员有附近的个体摊贩、公交车司机,也有上班族和老年人,他们都对食堂赞不绝口。
开业两年多来,食堂运营情况又是如何?愉百家(重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雷超告诉记者,从开业到现在,几乎没有盈利,基本都是公司自己在倒贴钱,每个月投入四万元左右,其中人工成本一万二左右,食材成本在两万五左右,水电气费五千元左右,光去年一年就亏损了差不多17万元。
“惠民食堂设计之初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出于公益心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雷超称,开设社区食堂为的就是深入社区、服务社区,这是涵盖在公司整体的工作计划之中的,其运转主要靠公司的整体经营来补贴,将是一项长期性的业务。
此外,愉百家超市每天售卖的生鲜商品都会有剩余,有了惠民食堂,可以直接从超市拿货,也能解决超市职工的吃饭问题。
▲午餐时间,环卫工人到愉百家惠民食堂就餐(摄于九月十四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社区聘请企业运营 盈亏难以平衡
去年9月,金渝惠民食堂作为两江新区金山街道的首个惠民食堂正式开业,这里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可容纳80余人同时就餐。
“食堂开业前我们就全面征集辖区居民、周边企业员工多方意见建议,从食堂配套、菜品品类、服务质量方面,让群众满意。”金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惠民食堂所处的叠彩城小区位于金山街道金渝社区,社区里老人就占了四分之一,因此只要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到社区办张卡,在食堂吃饭即可享受8折。
此外,金渝社区靠近奥园社区,两个社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周边区域写字楼、商圈比较集中。建设伊始,街道便策划将食堂选址在两条交通干线金渝大道与金童路交汇交通便利处,为附近居民与上班族提供用餐便利。
记者发现,惠民食堂的菜单餐品主要分为早餐与正餐两大类,早餐有蒸品、粥、蛋、甜品等,正餐则有盖饭、家常菜、凉菜、特色菜等。一份一荤一素的套餐12元,吃完了也能免费加菜。
小小的社区食堂承载着民生大文章,其中经营门道自然有讲究。事实上,金渝惠民食堂也很难做到盈亏平衡。
食堂运营方重庆可蕊特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食堂采取的是“三方联动、四方参与”的经营模式,主要由社区搭建利民平台,聘请他们公司具体运营,由社区、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食堂监管,确保食堂公益性性质长期不变、市场化运营稳定运转。
然而,开业一年多,由于受到疫情冲击,金渝惠民食堂实际的营业时间大约只有半年左右。“疫情一严重,我们的堂食就必须关闭,工作人员上不了班也无法外送。”该负责人不愿透露食堂运营具体投入了多少资金,但她表示,惠民食堂本就价格低廉,利润微薄,目前没有任何盈利。
由社区主导 半年即收获盈利
今年3月,垫江县桂溪街道红光社区爱心食堂开门营业,由于疫情原因,该食堂目前主要以订餐为主,每天按量采购食材。
“我们专门租了一个门面,里面有大型厨房,厨师和配菜员各一名,订餐量大时会请附近居民来帮厨,社区网格员送餐,实在是来不及就喊外卖小哥送。”红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陈晓燕介绍,社区专门开设爱心食堂,不仅为周围居民吃饭提供了多一种选择,还解决了社区干部、小区物业公司职工的就餐难题。
食堂的用餐价格也因服务对象而定。属于民政补贴对象的,2元一餐;不在民政补贴范围内的对象,如60岁以上老人、部分残疾人群体等,10元一餐;其他居民就餐为12元一餐。配送费均为2元,两荤一素一汤,每一顿菜品都有变化。
陈晓燕说,现在一个月下来,除开所有的开销,社区最多只补贴1000元左右,总体能够持平,有时还有盈利。
盈利部分则来自对外订餐。“常常有一些社会组织到社区来搞活动,他们有用餐需求,往往都是找我们订餐,毕竟食堂干净卫生,我们自己都在吃。”陈晓燕说,食堂经营这半年多来,总计盈利了5000元左右。
红光社区爱心食堂不仅暖了居民的胃,还暖了大家的心。记者了解到,红光社区经常开展义诊、好邻居评选等公益活动,而这些活动的部分经费来源就是爱心食堂的盈利资金。
在陈晓燕看来,举办公益活动,让社区居民的身心都得到了帮助和慰藉,从而有助于家庭团结,邻里和睦。
对话⥤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类延村:
应丰富社区食堂举办主体 拓展更多经营形式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社区食堂在一定意义上是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举措。”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类延村表示,就目前开展情况来看,社区食堂具有公益惠民的特性,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保障意义。
从举办主体和运营方式看,政府、社区、企业、物业和居民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格局;差异化定价也有益于推动社区食堂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节奏的加快,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日益增多,年轻人“无饭家庭”也成为一类愈广的社会现象,个体性需求逐步演化为普遍性需求,社区食堂在一定程度回应了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升了特定群体的幸福生活指数。
那么,社区食堂该如何持续经营?类延村认为,在未来发展中,首先要遵从市场发展规律,在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优化共建格局,鼓励更多企业等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丰富举办主体的多样性。
同时,强化对社区食堂的定位,以公益为尚,增强关爱和帮扶的特性,特别是要对老人、残疾人、儿童等进行精准开放,实施适度补贴;鼓励探索自立发展的路径,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为社区食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要鼓励丰富经营形式,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拓展对其他社会主体提供服务,实现服务供给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证餐饮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