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专注服务“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秉承“姓农、为农、惠农”初心,坚决落实“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0月28日,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浪走进《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和我们分享农担集团如何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关注重庆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及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百家号、新重庆、上游新闻等,均可收看访谈并参与留言互动。
主持人: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市农担集团。
张浪:因农立命,为农担当。重庆市农担集团是2006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专门服务于“三农”的融资担保机构。成立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及财政部、农业部等中央部委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的相关文件要求,秉承“姓农、为农、惠农”初心,切实履行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财政协同金融支农手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今年8月底,集团已累计为近6.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69亿元担保贷款,业务覆盖全市涉农区县100%,农业大县镇街覆盖率95%。
主持人: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振兴的“最大拦路虎”,那么农担集团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浪:在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市农担集团作为我市唯一加入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始终聚焦政策性作用发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三个“立足”,发挥三大“效能”。
一是立足主责主业,发挥政策效能。持续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和条件,执行担保费补助。去年10月份起整体下调担保费由1.78%至1%,借款人实际平均承担担保费约0.3%,其中担保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客户为“零”成本,费用优惠幅度居全国第二位。
二是立足资源整合,发挥平台效能。创新财金协同支农机制。通过与区县、镇乡共建风险金及创投引导资金等模式,提升政担协同活力和效力,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我们优化银担合力支农机制。通过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险协议等方式,推动银担通过“见担即贷”“见贷即担”,以此简化业务流程、加快银担系统直连,切实提高信贷可得率。
三是立足产业发展,发挥支农效能。聚焦助企纾困,聚焦优势产业,聚焦主体需求。以“信贷直通车”为例,我们开展了信贷直通车“秋冬”专项行动,截至8月底累计放款8.82亿元,1453户。在深化“乡村振兴青年贷”项目实施方面,我们持续推动业务扩面,并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畅通线上服务渠道,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服务,助推提升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 性。
此外我们还建设了“渝融农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信贷担保新模式,努力提升跨地域、跨系统、跨机构的农业主体信息共享水平和服务能力。
主持人:现在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利用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如何才能规避金融风险,防止出现坏账、死账的情况呢?
张浪:首先我们健全了精准高效的风险评价机制。根据农业项目生产经营周期性、季节性特征,研发推出了374个适应性强的标准化产品,精准匹配农业项目融资需求,建立系统风险评价模型,切实降低“三农”项目因贷款金额或期限错配引发还贷风险的概率。截至8月底,历年累计实际发生代偿率2.7%,当年担保代偿率2.39%,代偿率也远低于同行业的水平。
其次是完善了相互协同的风险联动机制。我们对担保项目实行分级管理,不断健全完善风险领导小组风险联动执行体系,建立风险联动化解处置机制,优化风险化解数据模型,通过业务分公司、风险管理部、资产保全与法务部三方联动,提升风险综合处置化解能力。截止8月底,已累计追偿额达到了3.9亿元,这个数据也是值得骄傲的,在全国农担体系中位居第一。
第三,我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风险缓释机制。将政策性业务纳入国家农担再担保范围,“双控”非政策性业务纳入市级再担保体系,实现担保项目全覆盖,建立起“国家农担公司再担保+市再担保公司再担保+市级/区县级/镇乡级/企业级风险保证金+银行分险+担保项目的政策性保险保障”的五级风险分担机制,已累计将73.7亿元,近两万户的担保项目纳入国家农担再担保,将2.74亿元,近300户担保项目纳入市级再担保。
主持人:那我们接下来有哪些新举措、新打算呢?
张浪:下一阶段,市农担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持续强化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职能作用。市农担集团将持续强化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助企纾困”上积极作为。
一是紧抓重点领域“牛鼻子”,推动增量扩面。重点支持生猪、粮油等重要保供农产品,“菜篮子工程”领域,国家级、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加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覆盖面,确保全年完成各类融资担保65亿元,新增政策性担保48亿元。
二是打造创新赋能“新引擎”,促进提质增效。加快实现“一中心五功能”。即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为中心,拓展客户线上自助申请、线上征信授权、建档立卡、线上签约、银担直联等功能,不断提升融资担保便捷度。
三是打好多方联动“组合拳”,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争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推进 “支小再贷款帮扶贷+支农再贷款乡村振兴贷+政策性融资担保”、“乡村振兴青年贷”、“信贷直通车”等产品推广运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与银行互信、互认,输出评审标准、提高信贷担保效率的合作新格局。
四是当好农村金融“稳定器”,助力纾困解难。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行业的担保力度,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方式,降低融资担保综合成本,适当放宽农业信贷担保条件,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撬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主体倾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