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艺文志|陈树中:用“散点”构图,探索乡土绘画的当代性
    重庆日报客户端 韩毅 赵迎昭
    时间:2022-10-23 20:30:00
    人物名片
    陈树中,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四川美院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庆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被誉为“中国乡土绘画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夸张硕大的果蔬、“散点”式构图、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日前,2022重庆都市艺术节“土地·乡情·人民——陈树中绘画艺术40年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展出知名艺术家陈树中123件作品,建构出当代乡土绘画的多元表达。

    感怀时代

    热忱描绘乡村变迁和发展

    走进展览厅,《温暖的厨房》《在野草滩的自画像》《野草滩,月上枝头》《野草滩,蝶飞鸟鸣》《野草滩,秋色苍茫》《野草滩,仲夏物语》……一幅幅精品画作,呈现出陈树中40年乡土绘画的创作脉络。

    ▲展览现场

    这些作品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北方农村生活的图像系统。画中,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北方辽阔的大地、起伏的山梁、高大的北杨、银色的冰河;有生动的现实场景,如人民的劳作、赶集、捕鱼、庆丰收等;有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风俗,如北方的过年、乡村的婚礼,以及孩童们各种嬉戏的场景。

    整个展览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可行、可居、可游、可观”的观展体验,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称为“艺术家呈现出一个鲜活、丰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甚至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北方农村的生活画卷”。

    ▲陈树中《野草滩,生机萌动》(布面·油画)128x98cm2014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些画作多冠有一个共同名字“野草滩”。野草滩其实只是一个小地名,一个小到地图都找不到的地方,为何被陈树中整整描绘40年?

    “那是我的故乡,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陈树中称,用画作描绘家乡,一方面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乡土情怀,是个体情怀的真情投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时代精神的感召映射,乡村建设需要艺术家走进乡村、深入生活,用画笔去反映乡村之变,用艺术去助力乡村振兴,用文化去丰盈美好生活。

    为此,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述评:陈树中热忱地拥抱生活,敏锐地感怀时代,始终致力于描绘中国广袤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展现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机活力,用大量的作品反映出自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热火朝天的乡土劳动建设和欣欣向荣的乡村生活景象,具有蓬勃的时代气象,使乡土美术的表达在新的时代产生新的文化与艺术意义。

    传承发展

    建构乡土绘画的多元表达

    品鉴陈树中作品,观众不仅可以“读”出陈树中40年乡土绘画的创作脉络,还可以“读”出他“承百代之流、汇古今之变”,融合写实、具象、超写实、超现实等手法,探索乡土绘画的多元表达。

    如,在其《野草滩,秋意满园》等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造型古拙的盆栽,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宝葫芦,玉米与苹果也被刻意夸张和放大,牲口和家禽都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

    ▲陈树中《野草滩,月上枝头》布油130x162cm2006

    这些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场景,是陈树中内心的精神家园。他通过这些异化处理过的物象和元素,用超现实的艺术方式,呈现了生活本质的美感,使观众在欣赏时,有着视觉层面的异样感和错位感,且真实性和幽默感也随之放大。

    在构图上,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焦点透视,陈树中追求一种符合中国人观看经验的、类似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散点”构图方式,画面近景、中景、远景绵延交错,使空间的表达让位于情节的演进,以宏大的、绵延的、全景式的构图和非线性的、断裂的、多维度的叙事,为画面注入了一种独特的视觉逻辑。

    事实上,翻开中西方艺术史,乡土绘画有着慢长的发展史。在西方,以乡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早期,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也曾运用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描绘了农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

    在东方,中国早在西汉时期,陕西、河南等地的画像砖就以耕作、收获、打猎作为主要题材。陕北绥德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就是典型的例证,充分体现了农耕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场面。

    在中国当代绘画发展谱系中,乡土绘画也是重要一脉,发端于“伤痕美术”,涌现出了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一大批经典名作。

    “陈树中吸收了西方传统绘画的营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并实践着具象写实绘画语言与中国性特征、审美情趣相结合。”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博士陈一墨说。

    ▲陈树中《2012·三峡库区的赶场日》(布面·油画)110x200cm2012

    何桂彦也表示,走进陈树中的绘画世界,首先给人一种繁复之美,这种独特的视觉张力与审美感受得益于全景式的构图;再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

    文化认同

    探索油画的中国化呈现

    品鉴《野草滩,秋风杨柳》《野草滩,晚秋清凉》《野草滩,旭日晨霜》等作品,观众在画中可以看见,其主体及背景的山梁与植物等元素,在造型和色彩上都明显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语言意境,线条的语言和色调更加内敛,运用了传统国画的结构勾勒之法,有效地强化了传统的皴法的肌理感。

    ▲陈树中《野草滩,秋色苍茫》37x52cm2008

    色彩方面,陈树中并没有用过多的色彩来塑造,而是运用类似于文人画、水墨等国画的色彩表达方式,色调素雅,灰色调层次丰富,营造出气象万千之景,好似北宋画家李成的“好用淡墨、墨法精微”,将观众带入遥远而诗性的意境之中。

    构图上,他则运用了“高远、平远”传统透视理论,打破了油画传统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使得画中构图和情节安排,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陈树中还着迷于对民间艺术的现代转换,画中大量采纳宝葫芦、中山装、绿军裤、中式棉袄及民间装束,以强化中国情调和历史印记。

    这些将西方的油画材料与东方传统绘画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了画家对当代艺术的思考,整合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了当代乡土绘画中传统东方精神的表达。

    “身份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核心词,身份凸显着某种文化的美学规则。陈树中的油画在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上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他的作品以他在东北农村多年的成长经历作为绘画逻辑的起点,以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革作为创作线索和脉络,极大地强化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色彩,传达出了东方艺术精神。”陈一墨说。

    诚如陈树中本人所言:所谓的乡土绘画,不仅仅只是场面的、故事的、情节的,更重要的是,要为乡土题材注入精神内涵,找到与时代的联系。

    评论家鲁虹称,陈树中的绘画从乡土出发,很好解决了油画题材中国风的问题,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和不可取代的风格。

     

    主编:吴国红 | 编辑:袁文蕙 | 审核: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