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金观平:3万亿美元,彰显经济金融稳定器韧性——数评新时代中国经济历史性跃升④
    重庆日报
    时间:2022-10-21 09:37: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其中,“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是重要标志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2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1/4。

    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发展成就的客观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呈现顺差。在此过程中,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从1992年初的217亿美元,攀升到2014年6月的历史峰值3.99万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在波动中逐渐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规模在一个时期内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外汇储备规模在近年来仍然保持了总体稳定,规模仍然稳居世界第一。并且,无论用何种标准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都相当充裕,能够满足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

    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线,是我国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有效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对抵御外部冲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汇储备更是国家经济金融的“蓄水池”,避免了跨境资金大进大出脱离经济基本面,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挑战,切实保障和提升了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仍有坚实基础。尽管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但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人民币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尤其是近期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贸易顺差持续保持高位,今年前8个月贸易差额5605亿美元,同比增长57%。随着宏观政策效果显现,经济基本盘将更加扎实,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接下来,要充分发挥外汇储备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超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须继续坚持安全、流动、保值、增值原则,对外汇储备进行审慎、规范、专业的投资运作,优化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是基础。外汇储备须始终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对重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箱,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积极拓展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在运营好已创设的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的基础上,利用涵盖股权、债权、基金、多边开发机构联合融资等多种产品的业务格局,多层次、大力度支持国家对外战略。在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把可持续投资作为长期目标,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之路,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黄熠 | 审核:王方杰 隆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