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重庆市经信委和南川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高峰研讨会”,在重庆市南川区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代表,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补齐配套短板、关键技术领域推进自主创新等热门话题,展开了观点交流和技术分享。
会上,重庆市经信委与南川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汽车轻量化配套示范基地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南川将打造全市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示范配套基地,预计3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新赛道上一路领跑,但发展中也面临着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缺芯少电”制约产业发展等痛点。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郭钢表示,健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因为他们对新趋势的把握,对新技术的应用,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迅捷的反应。他预测,2022年全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近500万辆,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约23%,甚至更高。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立足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将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先的零部件集团来渝发展,加快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引育和产业化落地,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培育壮大新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集群。
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突出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发展轻量化车身、制动转向系统、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系统、标准和非标件等五大配套产业链。
日前,《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正式出台,其中提到:到2025年,重庆要“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要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辐射能力。到2030年,重庆要“聚集一批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为达成上述目标,重庆将“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为积极响应该发展规划,并推动其早日落地,重庆市经信委与南川区政府,在本次研讨会上签署了《共建汽车轻量化配套示范基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市经信委将支持南川区依托氧化铝及铝锭、铝加工材料等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40万吨镁铝合金等新型轻量化材料项目,带动一批铝轮毂、铝电池托盘、铝合金传动制动件等汽车轻量化产品发展。此外,双方还将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重点项目布局、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形成招商引资合力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本次研讨会上,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还与柳州市翼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现场签署了汽车空调配件项目、年产500万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6个投资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近20亿元。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南川区的优势有哪些?据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川已建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32家,产品涉及轻量化基础材料、车身配套、电池组件配套等,2021年共实现产值逾50亿元,并涌现出铝器时代电池托盘、超群工业轮毂、方略精控紧固件等一大批配套企业。当地还拥有2家职业技术院校,每年可输送技术人员2000余人。此外,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南川,毗邻两江新区、江津等整车生产基地,为深耕汽车配套产业提供了地利之便。
近年来,南川全力实施“工业提质”战略,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并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该区“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加快制造业补链成群,打造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更是为其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奠定了基础。
按照《重庆市南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2025)》,该区将重点培育壮大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配套业,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业、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企业项目。